题名

術士的占卦秘笈《清華簡.筮法》試探

并列篇名

An Occult Bamboo Tablet for Ancient Fortune Tellers: A Tent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hifa" (Divinatory Methods)

DOI

10.6503/THJCS.2017.47(1).05

作者

李怡嚴(Lee Yee-yen)

关键词

《清華簡》 ; 〈筮法〉 ; 《周易》 ; 〈說卦傳〉 ; 數占 ; Tsing Hua Bamboo Manuscripts ; "Shifa" ; Book of Changes ; "Shuogua Zhuan" ; numerical divination

期刊名称

清華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7卷1期(2017 / 03 / 01)

页次

157 - 19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清華簡.筮法》的〈釋文〉顯示,戰國時在受南方楚文化影響的地區,存在著一支占筮術士的傳承系統。此系統的卦畫,建基於四個三爻卦,每一爻各用六個數字分判;整個三爻卦卻連繫上《周易》的八經卦。基於〈釋文〉所顯露的各種資訊,本文判斷此系統的傳承源流,或許早於《周易》,可能與《周易》有共同的祖先。本文認為:現存的〈說卦傳〉文本,已經包含太多後出的因素(為配合《周易》的傳承而添入),因此不足以作為解釋〈筮法〉的基準。

英文摘要

The recently published annotation of the "Shifa" 筮法, which appeared in the Tsing Hua Bamboo Manuscripts (Tsing Hua jian 清華簡), indicates that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there existed in the south (the area influenced by Chu 楚 culture) a long-standing tradition of divinatory art (zhanbu 占卜) based on the eight trigrams (bagua 八卦). The fortune telling practice described in the text used four of the trigrams, which were each comprised of three numerical strokes (shuzi yao 數字爻).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while this tradition bares some resemblance to that of the Book of Changes (Zhouyi 周易), its origin is actually much older. For this reason, the Book of Changes' "Shuogua zhuan" 說卦傳 commentary is not useful for interpreting the "Shifa", as is conventionally claime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子居(2014)。清華簡《筮法》解析(修訂稿上)。周易研究,6,17-28。
  2. 子居(2015)。清華簡《筮法》解析(修訂稿下)。周易研究,1,60-71。
  3. 王化平(2014)。讀清華簡《筮法》隨札。周易研究,3,71-76。
  4. 王化平、周燕(2015)。萬物皆有數:數字卦與先秦易筮研究。北京=Beijing:人民出版社=Beij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5. 朱熹、楊家駱編(1968)。《易本義》(與《易程傳》合印本)。臺北:世界書局。
  6. 李守奎編(2003)。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7. 李怡嚴(1979)。易學書簡。幼獅月刊,49(1),62-64。
  8. 李道平(1973)。周易集解纂疏。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9. 李學勤(2013)。初識清華簡。上海:中西書局。
  10. 李學勤(2014)。《歸藏》與清華簡《筮法》、《別卦》。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5-7。
  11. 李學勤(2013)。清華簡《筮法》與數字卦問題。文物,8,66-69。
  12. 谷繼明(2015)。清華簡《筮法》偶識。周易研究,2,23-26。
  13. 阮元校刻(1971)。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宏業書局。
  14. 阮元校刻(1971)。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宏業書局。
  15. 阮元校刻(1971)。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Taipei:宏業書局=Hungye Press。
  16. 屈萬里(1950)。周易卦爻辭成於周武王時考。臺大文史哲學報,1,81-100。
  17. 林忠軍(2014)。清華簡《筮法》筮占法探微。周易研究,2,5-11。
  18. 邴尚白(2009)。葛陵楚簡研究。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19. 哈佛燕京學社編輯(1966)。十三經引得。臺北:成文出版社。
  20. 段玉裁(1962)。說文解字注。臺北:世界書局。
  21. 韋昭註(1969)。國語韋昭註。臺北:藝文印書館。
  22. 張克賓(2014)。論清華簡《筮法》卦位圖與四時吉兇。周易研究,2,12-18。
  23. 梁韋弦(2014)。有關清華簡《筮法》的幾個問題。周易研究,4,15-23。
  24.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編(2013)。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上海=Shanghai:中西書局=Zhongxi Book Company。
  25. 許道雄(2008)。天星觀1 號楚墓卜筮禱祠簡釋文校正。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2(3),8-14。
  26. 郭慶藩、王孝魚整理(1961)。莊子集釋。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27. 陳偉(1996)。包山楚簡初探。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8.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編(1991)。包山楚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29. 湯餘惠編(2001)。戰國文字編。福州=Fuzhou:福建人民出版社=Fuji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30. 程浩(2013)。清華簡《筮法》與周代占筮系統。周易研究,6,11-16。
  31. 黃沛榮編(1985)。易學論著選集。臺北=Taipei:長安出版社=Chang'an Press。
  32. 賈連翔(2014)。清華簡《筮法》與楚地數字卦演算方法的推求。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1(3),57-60。
  33. 廖名春(2013)。清華簡《筮法》篇與《說卦傳》。文物,8,70-72。
  34. 劉大鈞(2015)。讀清華簡《筮法》。周易研究,2,5-9。
  35. 劉彬(2014)。清華簡《筮法》筮數的三種可能演算。周易研究,4,24-28。
  36. 劉震(2014)。清華簡《筮法》中的“象”“數”與西漢易學傳承。周易研究,3,77-82。
  37. 蔣驥(1975)。山帶閣注楚辭。臺北:洪氏出版社。
  38. 錢穆(1998)。錢賓四先生全集。臺北:聯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