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明中葉孔廟祀典嬗變的理論基礎:程敏政的〈奏考正祀典〉及與張璁孔廟改制觀的異同

并列篇名

Confucian Temple Reform in the Mid-Ming: A Study of the Theoretical Positions Advanced by Cheng Minzheng and Zhang Cong

DOI

10.6503/THJCS.2017.47(1).02

作者

何威萱(Ho Wei-hsuan)

关键词

程敏政 ; 張璁 ; 孔廟 ; 從祀 ; 大禮議 ; Cheng Minzheng ; Zhang Cong ; Confucian temple (Kongmiao) ; canonization ; the Great Ritual Controversy

期刊名称

清華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7卷1期(2017 / 03 / 01)

页次

45 - 8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嘉靖九年 (1530),明世宗與首輔張璁 (1475-1539) 大舉改革孔廟祀典,影響後世甚鉅。但事實上這些內容非全為張璁創發,重議從祀名單及添設啟聖祠二項實於弘治元年(1488) 已由程敏政 (1445-1499) 提出,張璁僅是援引、貫徹之。由於明初以來類似議案並不罕見,張璁何以於眾論中獨取程氏畫定之藍圖便值得探究,程敏政的意見、及其與張璁目的之異同更有必要深加研析。本文前半深入考察程敏政〈奏考正祀典〉一疏,後半則比較程、張二人目的之異同,指出程疏的論述與規劃主要仍以學術之是非為出發點,無明顯的政治針對性;張璁則以完善大禮議後續情勢為考量,冀藉此鞏固左順門事件後取得之相關成果。是以張璁雖實現程敏政之心血,然所踐履者徒其形跡,程氏之心術或有未竟焉者。

英文摘要

In 1530, Prime Minister Zhang Cong 張璁 (1475-1539) implemented several innovations regarding the forms and systems used in the Confucian temple (kongmiao 孔廟). However, many of these ideas had earlier been proposed by Cheng Minzheng 程敏政 (1445-1499) in 1488. At that time, Cheng suggested that the canonization list in the Confucian temple needed to be revised, and that the Qisheng Temple had to be expanded. Since Zhang Cong later chose to execute Cheng's proposals,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meticulously the memorial where Cheng advanced the blueprint for these reforms, and to deline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en's aims.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unlike the political calculations that informed Zhang's position, Cheng's views were mainly based in his classical scholarship.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何威萱(2015)。從「傳經」到「明道」─程敏政與明代前期孔廟從祀標準的轉變。臺大歷史學報,56,35-86。
    連結:
  2. 吳靜芳(2006)。明嘉靖朝孔廟祀典改制考析。成大歷史學報,31,114-150。
    連結:
  3. (1966)。學海類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4.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熊禾,《熊勿軒先生文集》,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清同治五年 (1866) 福州正誼書院刊本
  6. (1995)。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
  7. (1995)。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
  8. 倪岳,《青谿漫稿》,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正德八年 (1513) 徽郡守熊世芳刊本
  9. 程敏政,《篁墩程先生文集》,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正德三年 (1508) 徽州知府何歆刊本。Cheng Minzheng. Huangdun Chengxiansheng Wenji (The Anthology of Cheng Minzheng). Print of 1508 in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Taipei.
  10. 楊一清等編,《明倫大典》,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七年 (1528) 內府刊本
  11. (1987)。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2. (1987)。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3. 《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委員會編(2010)。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4. Chan, Wing-tsit(1970).The Ch'eng-Chu School of Early Ming.Self and Society in Ming Thought,New York:
  15. Chu, Hung-lam(1989).Intellectual Trends in the Fifteenth Century.Ming Studies,27,1-33.
  16. Guo, Qitao(2010).Genealogical Pedigree versus Godly Power: Cheng Minzheng and Lineage Politics in Mid-Ming Huizhou.Late Imperial China,31(1),28-55.
  17. 小島毅(1992)。嘉靖の禮制改革について。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117,381-426。
  18. 方旭東編(2010)。日本學者論中國哲學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 毛奇齡(1985)。辨定嘉靖大禮議。北京:中華書局。
  20. 丘文莊公叢書輯印委員會編(1972)。丘文莊公叢書。臺北:丘文莊公叢書輯印委員會。
  21. 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部編(1988)。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22. 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部編(1988)。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23. 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部編(1988)。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24. 左丘明、韋昭註(1974)。國語。臺北:藝文印書館。
  25. 永瑢(2003)。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
  26. 全祖望、朱鑄禹編(2000)。全祖望集彙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7. 朱傑人編、嚴佐之編、劉永翔編(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8. 朱熹(1997)。四書集注。臺北:世界書局。
  29. 朱鴻林(2005)。中國近世儒學實質的思辨與習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0. 朱彝尊(1989)。曝書亭集。臺北:世界書局。
  31. 江永(1982)。皇清經解諸經總義類彙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32. 何威萱(2016)。寂寞的神童─明儒程敏政生平要事考釋。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63,91-122。
  33. 何威萱(2013)。香港=Hong Kong,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34. 呂妙芬(2012)。歷史轉型中的明代心學。中國史新論(思想史分冊),臺北:
  35. 宋濂(1985)。宋學士全集。臺北:新文豐出版。
  36. 谷應泰(1997)。明史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
  37. 阮元校刻(2003)。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
  38. 阮元校刻(2003)。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
  39. 林濟(2007)。程敏政「冒祖附族」說考辨。安徽史學,2,101-108。
  40. 姚燧、查洪德編輯點校(2011)。姚燧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41. 洪國強(2014)。宋儒楊時在明代從祀孔廟的歷程及其時代意義。新史學,25(1),51-95。
  42. 洪邁(1998)。容齋隨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3. 胡吉勛(2007)。「大禮議」與明廷人事變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44. 胡吉勛(2004)。明嘉靖中天地分祀、明堂配享爭議關係之考察。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44,105-140。
  45. 范曄、王先謙集解(1956)。後漢書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
  46. 班固、顏師古註(2008)。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47. 張廷玉編(2008)。明史。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48. 張壽安(2005)。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教爭論與禮制重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9. 張璁、張憲文校注(2003)。張璁集。上海=Shanghai: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Press。
  50. 張憲文、張衛中(1999)。張璁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1. 脫脫(1977)。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52. 許齊雄(2007)。我朝真儒的定義:薛瑄從祀孔廟始末與明代思想史的幾個側面。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47,93-113。
  53. 陳邦瞻(1997)。宋史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
  54. 陸容(2007)。菽園雜記。北京:中華書局。
  55. 傅隸樸(2006)。春秋三傳比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6. 彭珍鳳(1982)。先賢先儒從祀孔廟東西兩廡之探討。臺灣文獻,33(3),53-116。
  57. 程廷祚、宋效永校點(2004)。青溪集。合肥:黃山書社。
  58. 程顥、程頤、王孝魚點校(2006)。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59. 黃進興(2010)。優入聖域:權力、信仰與正當性。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60. 楊希枚(2006)。楊希枚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1. 董倫編纂(1966)。明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62. 董倫編纂(1966)。明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63. 董倫編纂(1966)。明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64. 董倫編纂(1966)。明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65. 董倫編纂(1966)。明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66. 董喜寧(2014)。孔廟祭祀研究。北京=Beijing: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Chinese Social Sciences Press。
  67. 趙克生(2006)。明朝嘉靖時期國家祭禮改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68. 劉勰、范文瀾注(2006)。文心雕龍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69. 歐陽修、李易安點校(2001)。歐陽修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70. 黎靖德編(2004)。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71. 錢穆(1993)。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臺北:東大圖書。
  72. 閻若璩(2010)。尚書古文疏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3. 戴名世(2000)。戴名世集。北京:中華書局。
  74. 顧炎武、華忱之點校(2008)。顧亭林詩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75. 顧炎武(1975)。原抄本日知錄。臺南=Tainan:唯一書業中心=Weiyi Book Company。
被引用次数
  1. 何威萱(2016)。現存三種《道一編》版本考辨─兼論聶豹刪改本之意義。成大中文學報,55,157-200。
  2. 何威萱(2021)。宋元理學家從祀明代孔廟小考-兼論明代孔廟與理學道統的關係。明代研究,3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