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莊子》的策略干擾-及對「觀點主義說」的再商榷

并列篇名

Strategic Interference in the Zhuangzi and the Rethinking of Perspectivism

DOI

10.6503/THJCS.201812_48(4).0002

作者

廖育正(Liao Yu-cheng)

关键词

莊子 ; 策略干擾 ; 行動 ; 觀點主義 ; 相對主義 ; the Zhuangzi ; strategic interference ; action ; perspectivism ; relativism

期刊名称

清華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8卷4期(2018 / 12 / 01)

页次

651 - 69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莊子》思想常被貼上相對主義的標籤,因而遭受自我否定的質疑。在這脈絡下,劉昌元以觀點主義來定位《莊子》思想的相對性。蕭振聲則提出不同意見,認為《莊子》思想的相對性不但不會陷入自我否定的麻煩,甚至還支持了一套行動理論。兩者的主張聚焦於同一問題,卻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讀者應如何看待?本文首先釐清觀點主義與《莊子》思想的光譜疊映,及其可能的落差;繼而,嘗試考察下一個問題──《莊子》思想可能作為人的行動理論嗎?本文試圖以策略干擾一詞,來詮釋《莊子》的行動模式。要之,《莊子》面對災禍頻仍、人心惶惶的亂世,且在全生葆真與權力批判的多重要求下,採取了以干擾為策略、即干擾即逍遙的行動方針。

英文摘要

The Zhuangzi has often been labeled a work of relativism, and as a result its self-denials have been questioned. C.Y. Liu 劉昌元 asserted that the relativistic thought of Zhuangzi is a kind of perspectivism, whereas Chun-sing Siu 蕭振聲advanced a different opinion, contending that the relativism of the Zhuangzi does not fall into self-denial but rather supports a theory of action. How should we consider the fact that these two scholars focused on the same issue yet came to different conclusions? In this article, I first clarify the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perspectivism and the position advanced in the Zhuangzi. I then examine the problem of how the Zhuangzi can be read as a theory of human action, interpreting the approach to action in the Zhuangzi through the concept of "strategic interference" (celüe ganrao 策略干擾). In short, in the panic of troubled times when there occurred frequent disasters, the Zhuangzi taught people how to take action through "strategic interference," or "interference as xiaoyao 逍遙," in response to the demands to stay alive, remain true, and engage in political criticism.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梅廣(2011)。「內聖外王」考略。清華學報,41(4),621-667。
    連結:
  2. 楊儒賓(2011)。莊子與人文之源。清華學報,41(4),587-620。
    連結:
  3. 楊儒賓(2008)。莊子「由巫入道」的開展。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11,79-110。
    連結:
  4. 詹康(2010)。《莊子》調和派的道德挑戰與實踐哲學。政治科學論叢,43,1-52。
    連結:
  5. 劉紀蕙(2012)。莊子、畢來德與章太炎的「無」:去政治化的退隱或是政治性的解放?。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3),103-135。
    連結:
  6. 蕭振聲(2010)。莊子論行動─兼論所謂觀點主義。清華中文學報,4,121-142。
    連結:
  7. 賴錫三(2013)。「格格不入」的鵷鶵與「入遊其樊」的庖丁─《莊子》兩種回應「政治權力」的知識分子姿態。政大中文學報,19,155-192。
    連結:
  8. 「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中文詞條:莊子)“Zhongguo dabaikequanshu, zhihuicang” (Zhongwen citiao: Zhuangzi),http://163.17.79.102/%A4%A4%B0%EA%A4j%A6%CA%AC%EC/Content.asp?ID=58207,2017年8月20日查詢。
  9.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relativism/, searched on 12 October 2014.
  10. Allinson, Robert E.(1989).Chuang-Tzu for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 An Analysis of the Inner Chapters.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1. Allinson, Robert E.(1986).Having Your Cake and Eating It, Too: Evaluation and Trans-evaluation in Chuang Tzu and Nietzche.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13,429-443.
  12. Bond, Edward Jarvis(1996).Ethics and Human Well-being: An Introduction to Moral.Cambridge, Mass.:Blackwell.
  13. 王夫之(1984)。莊子通.莊子解。臺北=Taipei:里仁書局=Liren shuju。
  14. 史泰司、楊儒賓譯(1998)。冥契主義與哲學。臺北=Taipei:正中書局=Zhengzhong shuju。
  15. 弗朗索瓦.于連、杜小真譯(1998)。迂迴與進入。北京=Beijing:三聯書店=Sanlian shudian。
  16. 牟宗三講述、陶國璋整構(1999)。莊子齊物論義理演析。臺北=Taipei:書林出版=Shulin chuban。
  17. 牟宗三(1979)。政道與治道。臺北=Taipei:廣文書局=Guangwen shuju。
  18. 牟宗三(2006)。中國哲學十九講。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guji chubanshe。
  19. 何乏筆編(2017)。跨文化漩渦中的莊子。臺北=Taipei: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東亞儒學研究中心=Guoli Taiwan daxue renwenshehui gaodeng yanjiuyuan dongya ruxue yanjiu zhongxin。
  20. 吳光明(1992)。莊子。臺北=Taipei:東大圖書=Dongda tushu。
  21. 吳怡(1988)。中國哲學發展史。臺北=Taipei:三民書局=Sanmin shuju。
  22. 杜志強(2006)。莊子認識論新探─兼論莊子認識論並非相對主義。甘肅理論學刊,173,54-57。
  23. 周世輔(1986)。中國哲學史。臺北=Taipei:三民書局=Sanmin shuju。
  24. 周非(2011)。諸子百家大解讀。臺北=Taipei:遠流出版=Yuanliu chuban。
  25. 周黃琴(2012)。由困頓走向自由─論莊子「相對主義」的內在意蘊。鵝湖月刊,441,17-23。
  26. 彼得.A.安傑利斯、段德智譯、尹大貽譯、金常政譯(2007)。哲學辭典。臺北=Taipei:貓頭鷹出版社=Maotouying chubanshe。
  27. 林久絡(2012)。「虛」之技藝:《莊子》「季咸見壺丘」的隱喻書寫。止善,13,47-58。
  28. 林淑文(2017)。桃園=Taoyuan,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Guoli zhongyang daxue zhexue yanjiusuo。
  29. 胡化凱(1997)。《莊子》相對主義與相對論物理學思想之比較。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1),42-46。
  30. 徐復觀(1996)。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Taipei:臺灣學生書局=Taiwan xuesheng shuju。
  31. 崔大華(1999)。莊學研究。臺北=Taipei:文史哲出版社=Wenshizhe chubanshe。
  32. 畢來德、宋剛譯(2011)。莊子四講。臺北=Taipei:聯經出版=Lianjing chuban。
  33. 郭慶藩輯(2001)。莊子集釋。臺北=Taipei:頂淵文化=Dingyuan wenhua。
  34. 陳紹燕、孫功進(2009)。莊子哲學的批判。濟南=Jinan:山東大學出版社=Shandong daxue chubanshe。
  35. 陳鼓應註譯(2011)。莊子今注今譯。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shuju。
  36. 陳鼓應註譯(1992)。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aiwan shangwu yinshuguan。
  37. 陳鼓應(2013)。道家的人文精神。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aiwan shangwu yinshuguan。
  38. 傅佩榮(2004)。解讀莊子。臺北=Taipei:立緒文化=Lixu wenhua。
  39. 勞思光(2005)。新編中國哲學史。桂林=Guilin: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Guangxi shifan daxue chubanshe。
  40. 馮友蘭(1998)。中國哲學史新編。北京=Beijing:人民出版社=Renmin chubanshe。
  41. 馮友蘭(2000)。三松堂全集。鄭州=Zhengzhou:河南人民出版社=Henan renmin chubanshe。
  42. 黃漢青(2007)。莊子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Taipei:五南圖書=Wunan tushu。
  43. 黃錦鋐(1983)。新譯莊子讀本。臺北=Taipei:三民書局=Sanmin shuju。
  44. 愛蓮心、周熾成譯(2004)。嚮往心靈轉化的莊子:內篇分析。南京=Nanjing:江蘇人民出版社=Jiangsu renmin chubanshe。
  45. 楊國榮(2006)。莊子的思想世界。北京=Beijing:北京大學出版社=Beijing daxue chubanshe。
  46. 楊雪(2009)。莊子相對主義認識論及其超越思想研究綜述。消費導刊,2009(4),221。
  47. 楊儒賓(1991)。莊周風貌。臺北=Taipei:黎明文化=Liming wenhua。
  48. 葉海煙(1994)。思惟的自由、平等與解放─《莊子》齊物哲學新探。哲學雜誌,7,84-96。
  49. 劉志勇(2007)。天籟與獨化。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61-67。
  50. 劉昌元(2004)。尼采。臺北=Taipei:聯經出版=Lianjing chuban。
  51. 劉昌元(1995)。莊子的觀點主義。道家文化研究,上海=Shanghai:
  52. 劉福增(2007)。莊子精讀。臺北=Taipei:水牛出版社=Shuiniu chubanshe。
  53. 蔡尚思(1992)。莊子思想簡評。道家文化研究,上海=Shanghai:
  54. 鄭琳(1974)。莊子內篇通義。新北=New Taipei:文津出版社=Wenjin chubanshe。
  55. 蕭振邦(2009)。深層自然主義:《莊子》思想的現代詮釋。新北=New Taipei: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Dongfang renwen xueshu yanjiu jijinhui。
  56. 賴錫三(2013)。道家型知識分子論─《莊子》的權力批判與文化更新。臺北=Taipei: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Guoli Taiwan daxue chuban zhongxin。
  57. 韓傳強(2008)。求同存異的莊子─莊子相對主義思想新探。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107,31-33。
  58. 羅伯特.奧迪編(2002)。劍橋哲學辭典。臺北=Taipei:貓頭鷹出版社=Maotouying chubanshe。
  59. 嚴金東(2006)。評莊子相對主義思想中的懷疑論。重慶教育學院學報,19(1),36-39。
被引用次数
  1. 廖育正(2021)。賽伯格莊子:物化主體、技藝與義肢。中外文學,50(1),171-208。
  2. 廖育正(2022)。老莊兵論辨析。人文社會科學研究,16(3),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