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晚明文學評點視域下的《藥地炮莊》
|
并列篇名
|
Yaodi Paozhua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Criticism During the Late Ming
|
DOI
|
10.6503/THJCS.201812_48(4).0004
|
作者
|
李忠達(Lee Chung-ta)
|
关键词
|
《莊子》 ; 《藥地炮莊》 ; 方以智 ; 評點 ; 奇書 ; Zhuangzi 莊子 ; Yaodi paozhuang 藥地炮莊 ; Fang Yizhi 方以智 ; literary criticism ; wondrous books
|
期刊名称
|
清華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48卷4期(2018 / 12 / 01)
|
页次
|
725
-
762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學界對《藥地炮莊》的研究經常從哲學角度切入,討論方以智(1611-1671)對莊子學、禪學、三教會通的觀點。然而,《藥地炮莊》以評點的形式編撰,作者、讀者與作品的關係業已改變,當中蘊藏深厚的讀者意識,而其後設之閱讀型態、對奇妙怪異風格的品賞態度,都必須置於晚明以降的文學評點脈絡中加以理解。本文嘗試從《藥地炮莊》與文學評點的關係著手,探討《藥地炮莊》的撰作體例、引證文獻、後設閱讀等延續自晚明評點傳統的元素,並分析覺浪道盛(1592-1659)與方以智如何以評點《莊子》的形式,與清初文人讀者群在書中建立對話的場域。若能闡明《藥地炮莊》與評點的關係,對於閱讀、理解《藥地炮莊》將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
|
英文摘要
|
This paper argues that Yaodi paozhuang 藥地炮莊belongs to the genre of literary criticism (pingdian 評點) from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periods. While recent studies apply a philosophical approach to the research about Fang Yizhi 方以智 (1611-1671) and his commentary on Zhuangzi 莊子,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literary criticism to reveal the reading skill and the interpretative strategy evident in Yaodi paozhuang. Considering the huge number of texts quoted in Yaodi paozhuang and the skill of meta-reading derived from the tradition of literary criticism, it is of great help to elucidate these elements in Fang's work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work. In addition, investigating the discursive field of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literati can shed some light on how popular novels and sophisticated writings like Zhuangzi were read and analyzed. In this way, many difficulties of reading Yaodi paozhuang can be overcome and messages Fang left for us can be transmitted more accurately.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丁豫龍(2014)。《世說新語》劉辰翁評點研究─中國小說評點之祖的商榷。成大中文學報,44,207-254。
連結:
-
高禎臨(2015)。金批《第六才子書西廂記》的經典重建過程。淡江中文學報,32,111-150。
連結:
-
廖肇亨(2005)。淫辭艷曲與佛教:從《西廂記》相關文本論清初戲曲美學的佛教詮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6(1),127-160。
連結:
-
蔡振豐(2013)。諸家禪僧詮釋曹洞宗〈寶鏡三昧〉十六字偈之檢討:兼論覺浪道盛的特殊宗論及其三教論。漢學研究,31(4),19-51。
連結:
-
謝明陽(2012)。覺浪道盛《莊子提正》寫作背景考辨。清華學報,42(1),135-168。
連結:
-
(1987)。明版嘉興大藏經。臺北=Taipei:新文豐出版=Xinwenfeng chuban。
-
(1980)。禪門逸書初編。臺北=Taipei:明文書局=Mingwen shuju。
-
(2017)。楊儒賓《儒門內的莊子》評論專輯。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7(1),3-90。
-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guji chubanshe。
-
(2000)。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Beijing:北京出版社=Beijing chubanshe。
-
方以智(1975)。藥地炮莊。臺北=Taipei:廣文書局=Guangwen shuju。
-
方以智、龐樸注(2001)。東西均注釋。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shuju。
-
方勇(2008)。莊子學史。北京=Beijing:人民出版社=Renmin chubanshe。
-
司馬遷、裴駰注、司馬貞注、張守節注(2004)。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臺北=Taipei:鼎文書局=Dingwen shuju。
-
何宗美(2005)。公安派結社考論。重慶=Chongqing:重慶出版社=Chongqing chubanshe。
-
何宗美(2003)。明末清初文人結社研究。天津=Tianjin:南開大學出版社=Nankai daxue chubanshe。
-
李志宏(2011)。「演義」:明代四大奇書敘事研究。臺北=Taipei:大安=Da'an chubanshe。
-
李紀祥(2000)。趙氏孤兒的史與劇:文述與演述。漢學研究,18(1),209-236。
-
邢益海(2015)。方以智莊學研究。北京=Beijing: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Beijing shifan daxue chubanshe。
-
里仁書局輯(1981)。水滸資料彙編。臺北=Taipei:里仁書局=Liren shuju。
-
周裕鍇(2002)。禪宗語言。臺北=Taipei:世界宗教博物館基金會=Shijie zongjiao bowuguan jijinhui。
-
林希逸(1972)。南華真經口義。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iwen yinshuguan。
-
孫琴安(1999)。中國評點文學史。上海=Shanghai: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Shanghai shehui kexueyuan chubanshe。
-
徐聖心(2002)。「莊子尊孔論」系譜綜述─莊學史上的另類理解與閱讀。臺大中文學報,17,21-65。
-
浦安迪(1995)。中國敘事學。北京=Beijing:北京大學出版社=Beijing daxue chubanshe。
-
袁宏道、錢伯城箋校(2008)。袁宏道集箋校。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guji chubanshe。
-
張素卿(2005)。評點的解釋類型─從儒者標抹讀經到經書評點的側面考察。東亞傳世漢籍文獻譯解方法初探,臺北=Taipei:
-
陸西星(1974)。南華真經副墨。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iwen yinshuguan。
-
堯斯、周寧譯、金元浦譯(1987)。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瀋陽=Shenyang:遼寧人民出版社=Liaoning renmin chubanshe。
-
黃霖編(1987)。金瓶梅資料彙編。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shuju。
-
楊玉成(2007)。啟蒙與暴力─李卓吾與文學評點。臺灣學術新視野─中國文學之部二,臺北=Taipei:
-
楊玉成(1996)。劉辰翁:閱讀專家。國文學誌,3,199-248。
-
楊玉成(2001)。小眾讀者:康熙時期的文學傳播與文學批評。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9,55-108。
-
楊儒賓(2016)。儒門內的莊子。臺北=Taipei:聯經出版=Lianjing chuban。
-
葉朗(1982)。中國小說美學。北京=Beijing:北京大學出版社=Beijing daxue chubanshe。
-
趙景瑜(1986)。關於「奇書」和「才子書」。山西大學學報,1986(2),50-54。
-
劉辰翁(1974)。莊子南華真經點校。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iwen yinshuguan。
-
劉海濤(2014)。明代莊子學著述偽書相關問題考論。中華文化論壇,2014(10),136-140。
-
劉海濤、謝謙(2009)。明代莊子接受論。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19,183-187。
-
劉浩洋(2004)。臺北=Taipei,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Guoli zhengzhi daxue Zhongguo wenxuexi。
-
劉義慶、劉孝標注、劉強會評(2007)。世說新語會評。南京=Nanjing:鳳凰出版社=Fenghuang chubanshe。
-
蔡振豐(2015)。覺浪道盛與方以智的孔子觀。東亞視域中孔子的形象與思想,臺北=Taipei:
-
謝明陽(2001)。明遺民的莊子定位論題。臺北=Taipei:臺大出版委員會=Taida chuban weiyuanhui。
-
謝明陽(2004)。明遺民的「怨」「群」詩學精神─從覺浪道盛到方以智、錢澄之。臺北=Taipei:大安出版社=Da'an chubanshe。
-
譚元春(1974)。莊子南華真經評。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iwen yinshuguan。
-
譚帆(2003)。「奇書」與「才子書」─對明末清初小說史上一種文化現象的解讀。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5(6),95-102。
-
譚帆(2001)。中國小說評點研究。上海=Shanghai: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Huadong shifan daxue chubanshe。
|
被引用次数
|
-
李宗定(2023)。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從「莊周夢蝶」的詮釋與翻譯析論莊子之「物化」觀。成大中文學報,80,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