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漢晉間史學思想變遷的痕跡-以列傳和別傳爲範圍所作的討論 |
并列篇名 |
The Change in the Idea of History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the Han and the Chin Dynasties |
DOI |
10.6253/ntuhistory.1998.22.01 |
作者 |
逯耀東(Yao-Tung Lu) |
关键词 | |
期刊名称 |
臺大歷史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22期(1998 / 12 / 01) |
页次 |
1 - 15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肇創於司馬遷的《史記》列傳,和流行於魏晉間的別傳,是中國傳統史學兩種不同的寫作形式。雖然列傳和別傳表面上都以人物爲主體,但表現的意義卻不同,列傳以人繫事,和以時繫事編年體的本紀相結合,形成中國傳統正史紀傳體的版型。雖然紀傳體的寫作還有表、志,但列傳卻是紀傳體的主體結構,並且依附本紀而存在。列傳人物的功能,環繞在本紀而存在,表現這些人物在其生存的歷史時期中,對他們生活的社會群體所作的貢獻。這個社會群體以儒家的價值結構而成,個人侷促在結構之中,除了這個群體之外,並無獨立施展的餘地。所以,列傳基本上是以人繫事,藉人敘事是沒有個人獨立的個性可言的。 至於別傳,是一種以個人爲單位的傳記。流行於東漢末年至東晉末年的兩百年問,獨立於正史之外的一種史學寫作形式,其性質和列傳以人繫事不同。別傳是以傳敘人,比較注重個人在群體社會中的表現,表現和貢獻不同,表現象徵著個人已突破過去儒家的價值體系的框限,對個人價值的肯定,使個人在群體社會中,有更大的揮灑空間,而且不僅限於政治一隅。所謂貢獻,個人已融於社會群體之中,衹要政治或社會的需要,個人除作無私無我的奉獻和犧牲,別無其他選擇。由於東漢末年儒家思想權威的地位衰退,促使個人意識的醒覺,漸漸形成許多非儒家性格的新類型,爲別傳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發展條件。另一方面,這個時期也是中國史學脫離經學的桎梏,邁向獨立發展的轉變的關鍵時期。因此,透過對列傳與別傳討論,或許可以探索出漢晉間史學思想轉變的痕跡。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歷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