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史記中的孔子與春秋

并列篇名

On Confucius and Chunqiu in Shiji

DOI

10.6253/ntuhistory.1999.23.01

作者

阮芝生(Jy-Sheng Ruaan)

关键词

孔子 ; 司馬遷 ; 史記 ; 春秋 ; 公羊傳 ; 左氏春秋 ; Confucius ; Sima Qian ; Shiji ; Chunqiu ; Gongyang Commentary ; Zuoshi Chunqiu

期刊名称

臺大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3期(1999 / 06 / 01)

页次

1 - 5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是〈史記如何繼春秋〉的前篇與基礎研究,係就《史記》中的記述論史公所認知的孔子與《春秋》。從孔子在《史記》中的出現次數、分佈情況、引述類別以及人物評析,可見史公對孔子的重視與眷念,實超過任何其他歷史人物。史公明白記述孔子作《春秋》,作《春秋》不是為修史,而是「以制義法」、「當一王之法」:從作《春秋》的背景、動機、目的、方法、特色,可以推斷《春秋》一書的性質-《春秋》是孔子明志、傳道、立法之書,似史而實為經;《春秋》借事明義、假事示法,而義在口受。《公》、《穀》傳義,《左氏》傳事,《史記》之於三《傳》實為「義主《公羊》,事採《左氏》」,故《史記》所言與所欲繼之《春秋》應為《公羊春秋》。〈十二諸侯年表序〉言左丘明懼弟子各安其意,「失其真」,而成《左氏春秋》,此「真」字作「本事」解;足證左氏傳《春秋》之本事,而不傳《春秋》之口義。此一基本問題,至此應獲一徹底之解決與正確之認識。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serves as a preliminary study and the foundation of the study on ”How did Shiji (Historical Records) continue the tradition of Chunqiu (Records of Spring and Autumn).” It focuses on firstly: a complete study of the Confucius in Shihji; secondly: what kind of book Chunqiu is in the mind of the Grand Historian Sima Qian; thirdly: whether Shiji continues the tradition of Gongyang's commentary of Chunqiu or Zuoshi 's commentary of Chunqiu; fourthly: are the words ”lost the reality” as were recorded in the ”preface to the annual table of the twelve princedoms” a proof or rebuttal of the assertion that Zuoshi Commentary did continue the tradition of Confucius' Chunqiu?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阮芝生(1996)。貨殖與禮義─《史記‧貨殖列傳》析論。臺大歷史學報,19,1-50。
    連結:
  2. (1955)。春秋公羊傳注疏
  3. (1955)。論語注疏
  4. (1955)。孟子注疏
  5. (1955)。春秋穀梁傳注疏
  6. (1955)。春秋左傳正義
  7. 東漢王充(1966)。論衡校釋
  8. 東漢班固(1978)。漢書
  9. 唐孔穎達(1934)。春秋正義
  10. 晉杜預(1986)。春秋左氏經傳集解
  11. 清王樹榮(1971)。讀左持平
  12. 清皮錫瑞(1974)。經學通論
  13. 清邵晉涵(1934)。南江文鈔
  14. 清陳立(1980)。公羊義疏
  15. 清陳澧(1966)。東塾讀書記
  16. 清臧琳。經義雜記
  17. 清錢大昕(1973)。潛研堂文集
  18. 清蘇輿(1992)。春秋繁露義證
  19. 漢司馬遷(1980)。史記
  20. 水澤利忠(1957)。史記會注考證校補
  21. 吉本道雅(1988)。史記述春秋經傳小考。史林,71(6)
  22. 向宗魯(1987)。說苑校證
  23. 呂世浩(1998)。從五體末篇看史記的特質─以「平準」、「三王」、「今上」三篇為主
  24. 阮芝生(1989)。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第4冊)
  25. 阮芝生(1969)。從公羊學論春秋的性質
  26. 金德建(1962)。司馬遷所見書考
  27. 施丁(1989)。中國歷史學四十年
  28. 崔適(1986)。史記探源
  29. 張以仁(1989)。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
  30. 張素卿(1997)。敘事與解釋─「左傳」經解研究
  31. 張添丁(1985)。司馬遷春秋學
  32. 陳奇猷(1984)。呂氏春秋校釋
  33. 陳奇猷(1983)。韓非子集釋(第1冊)
  34. 傅隸樸(1983)。春秋三傳比義
  35. 童元方(1988)。洪業教授及其史記三講。傳記文學,53(4)
  36. 黃彰健(1982)。經今古文學問題新論
  37. 楊伯峻(1990)。春秋左傳注
  38. 劉正浩(1962)。太史公左氏春秋義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6
  39. 劉師培(1975)。劉申叔先生遺書
  40. 戴晉新(1993)。司馬遷「繼春秋」辨。輔仁歷史學報,5
  41. 鎌田正(1992)。左傳の成立と其の展開
  42. 瀧川資言(1934)。史記會注考證
被引用次数
  1. 金仕起(2008)。扁鵲倉公列傳命題析義。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9,1-49。
  2. 金仕起(2009)。晉平公病案鉤沉。政治大學歷史學報,31,1-50。
  3. 李秋蘭(2013)。從〈報任安書〉看司馬遷對生命的終極關懷。臺北大學中文學報,14,99-118。
  4. 林聰舜(2014)。司馬遷修史志業中潛存的緊張性─正統與異端的兩面性及其消融。成大中文學報,45,63-94。
  5. 伍振勳(2009)。聖人敍事與神聖典範:《史記·孔子世家》析論。清華學報,39(2),227-259。
  6. 徐威雄,李如意(2022)。《史記.孔子世家》中「孔子不用」發微。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19(1),91-127。
  7. (2019)。“詭辭”以見義-論《太史公自序》的書寫策略。嶺南學報,11,63-86。
  8. (2019)。「思辨」教學過程-以呂世浩〈他叫「秦始皇」嗎?〉為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3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