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李材與萬曆四年(1576)大征羅旁之役

并列篇名

A Study of Li Cai and the Battle of Luopang Area (1576)

DOI

10.6253/ntuhistory.2007.40.03

作者

劉勇(Yong Liu)

关键词

李材 ; 張居正 ; 西江 ; 羅旁 ; 講學 ; Li Cai 李材 1529~1606 ; Zhang Juzheng 張居正 1525~1582 ; Xijiang River ; Luopang area ; Confucian discussion of learning

期刊名称

臺大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0期(2007 / 12 / 01)

页次

57 - 9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明代羅旁瑤區,地處廣東西江南岸,控扼著作為兩廣交通咽喉的西江水道。明朝開國後,此地瑤亂頻仍、剿撫不定的局面持續了兩百年之久,直到萬曆四年(1576)經過軍事大征後,才被真正納入王朝統治體系。 本文依據相關原始文獻,重點考察李材在萬曆初年嶺西兵巡道僉事任上,圍繞當時盛行於士大夫之間的講學活動以及大征羅旁計畫的提出和實施,與首輔張居正、兩廣總督殷正茂之間的複雜政治糾葛。而大征最終能夠取得決定性成功的關鍵,不僅在於熟悉地方社會事務的任事官員提出詳細周延的作戰計畫,同樣重要的是,張居正執政時期,朝廷和地方政府在處理社會事務上的密切協調與合作機制。

英文摘要

The Yao nationality in Ming times spread over the Luopang area, which commanded a strategic position on the Xijiang River connecting the provinces of Guangdong and Guangxi. Yao ethnic insurrections in this area continued for two hundred years,from the founding of the Ming until the decisive government victory in 1576.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olitical entanglement among provincial official Li Cai (李材, 1529~1606), grand secretary Zhang Juzheng (張居正, 1525~1582) and governor general Yin Zhengmao (殷正茂, 1513~1592) in the disputes over the fashionable discussion of learning movement of the Confucian literati, and over how to attack and seize the Luopang area. It shows that the key factor of the government victory was not confined to the local officials' knowledge of the local social problems and the plan for the military operation; it owed as much to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court then dominated by the powerful Zhang Juzheng.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1967)。《明世宗實錄》、《明穆宗實錄》、《明神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 明方孔炤(2000)。四庫禁燬書叢刊:全邊略記。北京:北京出版社。
  3. 明王守仁著、吳光編校(1997)。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 明王畿(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龍谿王先生全集。臺南:莊嚴文化。
  5. 明李材(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見羅先生書。臺南:莊嚴文化。
  6. 明李材、劉兆祐主編(1986)。中國史學叢書:兵政紀畧。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7. 明李穎、劉家平主編(2003)。中華歷史人物別傳集。北京:線裝書局。
  8. 明沈德符(1988)。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萬曆欣賞編。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9. 明林大春(1980)。井丹詩文集。香港:香港潮州會館董事會。
  10. 明俞大猷(2000)。四庫未收書輯刊:正氣堂續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11. 明徐階(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世經堂集。臺南:莊嚴文化。
  12. 明徐學謨(1996)。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世廟識餘錄。臺南:莊嚴文化。
  13. 明海瑞著、陳義鍾編校(1981)。海瑞集。北京:中華書局。
  14. 明高拱(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高文襄公集。臺南:莊嚴文化。
  15. 明高拱著、岳金西、岳天雷編校(2006)。高拱全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6. 明張居正著、張舜徽編註(1987)。張居正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17. 明張岳著(2000)。小山類稿。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8. 明郭棐纂修(1996)。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廣東通志。臺南:莊嚴文化。
  19. 明郭應聘(1996)。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西南紀事。臺南:莊嚴文化。
  20. 明郭應聘(1995)。續修四庫全書:郭襄靖公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1. 明陳子龍選輯(1997)。明經世文編。北京:中華書局。
  22. 明陳履(1989)。叢書集成續編:懸榻齋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3. 明陸舜臣修(1990)。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德慶州志。上海:上海古籍書店。
  24. 明陸鏊修。肇慶府志。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25. 明章潢(1986)。文淵閣四庫全書:圖書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6. 明黃佐纂修(1977)。廣東通志。香港:大東圖書公司。
  27. 明楊時喬(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新刻楊端潔公文集。臺南:莊嚴文化。
  28. 明溫純(1987)。四庫全書:溫恭毅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9. 明談遷(1988)。國榷。北京:中華書局。
  30. 明霍與瑕。霍勉齋集
  31. 明霍韜(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渭厓文集。臺南:莊嚴文化。
  32. 明應檟編輯、劉堯誨重修、屈萬里主編(1970)。明代史籍彙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3. 明戴璟、張岳纂修(1988)。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廣東通志初稿。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34. 明瞿九思(1997)。續修四庫全書:萬曆武功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5. 明譚綸(2000)。四庫未收書輯刊:譚襄敏公遺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36. 清朱一新纂修(1982)。石刻史料新編:德慶州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37. 清宋錦修(2001)。故宮珍本叢刊:德慶州志。海口:海南出版社。
  38. 清谷應泰(1977)。明史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
  39. 清屠英修(1967)。中國方志叢書:肇慶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40. 清張廷玉修(1974)。明史。北京:中華書局。
  41. 清馮奉初選輯、香港潮州會館董事會編(1980)。潮州文獻叢刊。香港:香港潮州會館董事會。
  42. 清黃宗羲、沈善洪主編(1994)。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43. 清劉元祿纂修(2003)。中國地方誌集成·廣東府縣志輯:羅定直隸州志。上海:上海書店。
  44. Ching, Julia.,L. Carrington Goodrich,Chaoying Fang(eds.)(1976).Dictionary of Ming Biography, 1368~1644.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45. 井上徹(1999)。羅旁ヤオ族の長期反乱と征服戰爭―一四四六年~一五七六年。アジア遊学,9
  46. 林天蔚(1983)。明代廣東之傜區與傜亂。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年報,14
  47. 張增信(1988)。明季東南中國的海上活動。臺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48. 陳學霖(2001)。明代人物與史料。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49. 顏廣文(1997)。明代兩廣總督府的設立及對粵西的經略。學術研究,4
被引用次数
  1. 劉勇(2009)。從李材案看晚明清議的形成及其與講學之關係。政治大學歷史學報,32,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