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陰氣鬱積—明代宮人的採選與放出

并列篇名

The Selection and Discharge of Royal Palace Maidservants in the Ming Dynasty

DOI

10.6253/ntuhistory.2012.50.02

作者

邱仲麟(Chung-Lin Ch'iu)

关键词

明代 ; 宮女 ; 選宮女 ; 放宮女 ; 宮女數字 ; Ming dynasty ; Royal Palace Maidservants ; selecting maidservants ; releasing maidservants ; number of maidservants

期刊名称

臺大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0期(2012 / 12 / 01)

页次

33 - 10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分為兩部分,首先考察選宮女,其次討論放宮女。明代前期,採選宮女的範圍較大,涉及南直隸、北直隸、山東、浙江、江西、福建、廣東等地。1540年至1560年間,局限於北京城與北直隸境內;1560年以後,則選自北京城附近。明代中葉以前,採選宮女通常指定要識字者,中葉以後則不太提及。在放宮女方面,明朝初年曾有宮女屆齡或服務滿一定年限,即放回家鄉的慣例,但似乎並未落實。1435年,英宗即位,曾大規模放出宮女,此後成為不成文的慣例,因此後繼的皇帝登基,也常有放宮女之舉,最後一次為1621年。至於宮女的數字,1564年是2,575人;而清朝康熙皇帝曾兩度談到明末的宮女人數,一次說是9,000人,一次說是20,000餘人,這顯然互相矛盾,而且過度誇大。實際上,以紫禁城所能容納的空間計算,應該沒有這麼多。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2 sections, the selection of Royal Palace maidservants and the discharge of these maidservants.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royal palace maidservants were selected from larger areas, such as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Zhili provinces, Shandong, Zhejiang, Jiangxi, Fujian, Guangdong and surrounding areas. After 1540, the selection areas were limited to Peking city and Northern Zhili. Even after 1560, they were only selected in the vicinity of Peking City. Prior to the mid-Ming, literacy was required in the selection process. However, after the mid-Ming, it was not explicitly stated. As for the discharge of the maidservants, the general practice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was that they were free after certain years of service. But this policy was not enforced. When Emperor Yingzong ascended to the throne in 1435, he extensively released the maidservants. Afterwards it became an unwritten law. All of the following emperors released numerous maidservants. The last event recorded in 1621. In 1564, the number of royal palace maidservants was 2575. Emperor Kangxi of the Qing dynasty had mentioned the number of late Ming dynasty's maidservants twice: once it was around nine thousand, and the other time it was twenty thousand. The numbers were an obvious exaggeration. In reality, the living space area in the Forbidden City did not have the capacity for such a large number of maidservant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邱仲麟(2008)。明代遴選后妃及其規制。明代研究,11,1-58。
    連結:
  2. 邱仲麟(2003)。《寶日堂雜鈔》所載萬曆朝宮膳底單考釋。明代研究通訊,6,1-26。
    連結:
  3. 〔明〕張鳳翼、徐日葵修纂,天啟《江山縣志》。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天啟刊本。
  4. 〔明〕張潑,《張侍御疏草》。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天啟刊本。
  5. 〔明〕韓邦靖,《韓五泉詩》。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嘉靖刊本。
  6. 〔明〕程三省、李登修纂,萬曆《上元縣志》。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萬曆刊本。
  7. 〔明〕汪文璧修,〔萬曆〕《湯溪縣志》。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萬曆刊本微捲。
  8. 〔明〕錢天賜修,〔清〕祖建明補,崇禎《蠡縣志》。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順治補刊本微捲。
  9. 〔清〕王曰翼、高培修纂,康熙《昌黎縣志》。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康熙刊本。
  10. 〔明〕葉初春、葉春及修纂,萬曆《順德縣志》。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萬曆刊本。
  11. 〔明〕史國典、周仲士修纂,萬曆《懷柔縣志》。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萬曆刊本。
  12. 〔明〕佚名,《神宗顯皇帝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四十八卷本紙燒本。
  13. 〔清〕黃百家,《明制女官考》。上海:國學扶輪社,1910。
  14. 〔明〕高儀,《高文端公奏議》。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萬曆刊本。
  15. 常景宗,〈明代女官制度(上)、(下)〉,《北平晨報》,民國24 年7 月1、3 日,第8 版。
  16. 〔明〕李正儒纂修,嘉靖《藳城縣志》。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嘉靖十三年刊本。
  17. 〔明〕岳元聲,《潛初子文集》。臺北:中央研就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崇禎刊本紙燒本。
  18. 〔清〕佚名,《多爾袞攝政日記》。北平:故宮博物院,1933。
  19. 元姚燧、查洪德編輯點校(2011)。姚燧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 元耶律楚材、謝方點校(1986)。湛然居士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21. 元脫脫、傅樂煥點校、張政烺點校(1975)。金史。北京:中華書局。
  22. 元脫脫、聶崇岐點校、羅繼祖點校、鄧廣銘點校(1977)。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23. 宋王溥(1983)。唐會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4. 宋司馬光、顧頡剛點校(1956)。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25. 宋宇文懋昭、崔文印校證(1986)。大金國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
  26. 宋佚名(1983)。五國故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7. 宋佚名、清周君達編校(1969)。徽欽北徙錄。香港:龍門書店。
  28. 宋李燾、上海師大古籍所點校、華東師大古籍所點校(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29. 宋邵伯溫、李劍雄點校、劉德權點校(1983)。邵氏聞見錄。北京:中華書局。
  30. 宋徐鹿卿(1983)。清正存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1. 宋徐夢莘(1987)。三朝北盟會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2. 宋張唐英(1983)。蜀檮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3. 宋熊克、顧吉辰校點、郭群一校點(1985)。中興小紀。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34. 宋歐陽修、柴德賡點校(1974)。新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
  35. 明丁元薦(1995)。西山日記。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36. 明尹昌隆(1997)。尹訥菴先生遺稿。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37. 明方鳳(1996)。改亭奏草。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38. 明王世貞(1976)。弇州山人四部稿。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
  39. 明王政熙續纂(1990)。保定府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40. 明王祖嫡(1997)。師竹堂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41. 明王錫爵(1997)。王文肅公文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42. 明王鐸(2000)。擬山園選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43. 明史玄(2000)。舊京遺事。北京:北京出版社。
  44. 明田汝成(1958)。西湖遊覽志餘。北京:中華書局。
  45. 明田藝蘅、朱碧蓮點校(1992)。留青日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6. 明申時行(1997)。賜閒堂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47. 明申時行編纂(1964)。大明會典。臺北:東南書報社。
  48. 明朱朴(1983)。西村詩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9. 明朱東觀輯(2000)。禎朝奏疏。北京:北京出版社。
  50. 明朱國禎(1959)。湧幢小品。上海:中華書局。
  51. 明何喬遠編、廈門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校點(1994)。閩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52. 明何喬遠、張德信點校商傳點校、王熹點校(2010)。名山藏。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53. 明佚名(1968)。萬曆邸鈔。臺北:古亭書屋。
  54. 明吳亮輯(1997)。萬曆疏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5. 明呂柟(1997)。涇野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56. 明呂柟、趙瑞民點校(1992)。涇野子內篇。北京:中華書局。
  57. 明宋濂、翁獨健點校(1976)。元史。北京:中華書局。
  58. 明李日華、屠友祥校註(1996)。味水軒日記。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59. 明李東陽(1966)。明孝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60. 明李景隆(1966)。明太祖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61. 明李賢(1983)。古穰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2. 明沈一貫(1995)。喙鳴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3. 明沈榜(1980)。宛署雜記。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64. 明沈德符(1959)。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
  65. 明明世宗(1996)。火警或問。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66. 明俞汝楫輯(1983)。禮部志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7. 明姜清(1996)。姜氏秘史。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68. 明茅元儀(2000)。暇老齋雜記。北京:北京出版社。
  69. 明唐伯元、朱鴻林點校(2010)。醉經樓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70. 明夏浚(1988)。月川類草。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71. 明孫原理輯(1983)。元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2. 明徐火勃(1996)。榕陰新檢。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73. 明徐伯齡(1983)。蟫精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4. 明徐復祚(1997)。花當閣叢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5. 明徐溥(1970)。徐文靖公謙齋文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76. 明徐顥纂修(1990)。臨江府志。上海:上海書店。
  77. 明桂萼(1996)。文襄公奏議。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78. 明袁應祺修纂、明牟汝忠等修纂(1963)。黃巖縣志。上海:上海古籍書店。
  79. 明屠叔方(1996)。建文朝野彙編。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80. 明崔銑(1983)。崔氏洹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81. 明張居正(1966)。明世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82. 明張居正(1966)。明穆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83. 明張鹵輯(1996)。皇明嘉隆疏鈔。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84. 明曹學佺(1983)。石倉歷代詩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85. 明莫旦(1965)。吳江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86. 明陳子龍、王英志輯校(2011)。陳子龍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87. 明陳文(1966)。明英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88. 明陸釴纂修(1990)。山東通志。上海:上海書店。
  89. 明陸簡(1997)。龍皐文稿。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90. 明彭澤編輯(1990)。段容思先生年譜紀略。蘭州:蘭州古籍書店。
  91. 明焦竑輯(1987)。國朝獻徵錄。上海:上海書店。
  92. 明費宏(1966)。明武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93. 明費宏、吳長庚校點、費正忠校點(2007)。費宏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4. 明黃仲昭修纂、福建省圖書館特藏部整理(2006)。八閩通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95. 明黃佐(1977)。廣東通志。香港:大東圖書公司。
  96. 明黃鞏(1997)。黃忠裕公文集。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97. 明楊士奇(1966)。明宣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98. 明楊士奇(1966)。明太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99. 明楊廷和(1983)。楊文忠三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0. 明溫體仁(1966)。明熹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01. 明葉向高(1966)。明光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02. 明鄒元標(1997)。鄒忠介公奏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3. 明雷禮輯(1993)。皇明大政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04. 明褚宦修纂、明李希程修纂(1965)。蘭陽縣志。上海:上海古籍書店。
  105. 明劉吉(1966)。明憲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06. 明劉沂春修纂、明徐守綱修纂、明潘士遴修纂(1990)。烏程縣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07. 明蔣冕(1997)。湘皋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08. 明鄧士龍編、許大齡主點校、王天有主點校(1993)。國朝典故。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09. 明錢穀(1983)。吳都文粹續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10. 明霍韜(1997)。渭厓文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11. 明霍韜編、明霍與瑕補編(1998)。石頭錄。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12. 明戴冠(1995)。濯纓亭筆記。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13. 明謝肇淛(1983)。滇略。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14. 明韓邦靖(1997)。韓五泉詩。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15. 明羅烗修纂、明黃承昊修纂(1990)。嘉興縣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16. 明羅玘(1983)。圭峰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17. 明嚴嵩(1995)。鈐山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18. 明顧秉謙(1966)。明神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19. 唐令狐德棻、唐長孺點校(1971)。周書。北京:中華書局。
  120. 唐李百藥、唐長孺點校(1972)。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
  121. 唐房玄齡、吳則虞點校(1974)。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122. 唐魏徵、唐令狐德棻、汪紹楹點校(1973)。隋書。北京:中華書局。
  123. 晉王嘉、齊治平校注(1981)。拾遺記。北京:中華書局。
  124. 晉陳壽、陳乃乾校點(1959)。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125. 梁沈約、王仲犖點校(1974)。宋書。北京:中華書局。
  126. 清方汝翼修纂、清周悅讓修纂(2004)。增修登州府志。南京:鳳凰出版社。
  127. 清毛奇齡(1996)。勝朝彤史拾遺記。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28. 清毛奇齡(1983)。西河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29. 清王鴻緒(1962)。明史稿。臺北:文海出版社。
  130. 清朱彝尊、黃君坦校點(1990)。靜志居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31. 清佚名(1968)。崇禎記聞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32. 清佚名編(2003)。明季烈臣傳。北京:線裝書局。
  133. 清宋如林修纂、清孫星衍修纂(1997)。松江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34. 清宋瑛纂、清彭啟瑞纂(1989)。泰和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135. 清李天根輯(1963)。爝火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36. 清李亨特修纂(1975)。紹興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137. 清李長祥(2000)。天問閣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138. 清李傳甲修纂、清郭文祥修纂(2001)。福清縣志。北京:線裝書局。
  139. 清沈季友(1983)。檇李詩繫。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40. 清汪永安(1962)。紫隄村小志。上海: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
  141. 清屈大均、丁紅校點(1986)。安龍逸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42. 清屈大鈞、李文約校點(1996)。翁山文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43. 清侯元棐修纂、清王振孫修纂(1983)。德清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144. 清計六奇、任道斌點校、魏得良點校(1984)。明季南略。北京:中華書局。
  145. 清孫承澤輯(2000)。山書。北京:北京出版社。
  146. 清徐景熹纂(1967)。福州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147. 清馬齊奉敕修、清張廷玉奉敕修(1986)。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148. 清常維禎修纂、清姚國禎修纂(1989)。萬載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149. 清張廷玉、鄭天挺點校(1974)。明史。北京:中華書局。
  150. 清曹秉仁修纂、清萬經修纂(1974)。寧波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151. 清郭汝誠修纂、清馮奉初修纂(1974)。順德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152. 清郭起元修纂(1985)。盱眙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153. 清陳元龍(1997)。愛日堂詩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54. 清陳柄德修纂(1975)。旌德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155. 清陶元藻輯(1995)。全浙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56. 清嵇璜奉敕撰(1968)。續文獻通考。臺北:文海出版社。
  157. 清楊周憲修纂、清趙日冕修纂(1989)。新建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158. 清萬斯同(1997)。明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59. 清葉體仁修纂、清朱維辟修纂(2001)。合江縣志。海口:海南出版社。
  160. 清管聲駿纂修(1992)。崇安縣志。北京:中國書店。
  161. 清褚人穫(1997)。堅瓠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62. 清劉鑾(1972)。五石瓠。臺北:藝文印書館。
  163. 清談遷、羅仲輝點校、胡明校點校(2005)。棗林雜俎。北京:中華書局。
  164. 清錢謙益輯、許逸民點校、林淑敏點校(2007)。列朝詩集。北京:中華書局。
  165. 清謝旻修纂、陶成修纂(1989)。江西通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166. 清謝庭薰修纂、清陸錫熊修纂(1974)。婁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167. 清顧炎武、華忱之點校(1959)。顧亭林詩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168. 漢司馬遷、顧頡剛點校(1959)。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169. 漢應劭、王利器校注(1981)。風俗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170. 戰國韓非子、陳奇猷校注(1958)。韓非子。北京:中華書局。
  171. 王雲(1997)。明代女官制度探析。齊魯學刊,136,101-107。
  172. 王樹卿(1980)。清代后妃制度中的幾個問題。故宮博物院院刊,7,38-46。
  173. 丘良任(1993)。明代的選秀女。紫禁城,74,19。
  174. 朱子彥(2003)。明代的採選制度與宮人命運。史林,72,86-89。
  175. 朱子彥(1998)。後宮制度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76. 朱曲亭(2010)。明朝的女官。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0(10),142-143+150。
  177. 朱瑞熙(1994)。宋朝的宮廷制度。學術月刊,299,60-66+26。
  178. 李孔楠(2009)。明代女官制度考略。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9(1),180+184。
  179. 李長輝(2010)。天人感應思想與漢代出宮人制度。咸陽師範學院學報,25(3),25-27。
  180. 李軍(2007)。災害因素與唐代出宮人。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2(1),90-95+106。
  181. 定宜莊(1999)。滿族的婦女與婚姻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82. 姜舜源(1997)。明清宮廷朝鮮「採女」研究。故宮博物院院刊,78,79-89。
  183. 胡凡、王偉(1999)。論明代的選秀女之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5(6),110-116。
  184. 苗霖霖(2009)。北魏出宮人制試探。黑龍江民族叢刊,112,92-94。
  185. 韋慶遠、柏樺(2001)。中國官制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186. 孫麗華(2012)。由《後宮》看明代後宮女官制度。文教資料,2012(3),99-100。
  187. 晁中辰(1993)。明成祖傳。北京:人民出版社。
  188. 商傳(1989)。永樂皇帝。北京:北京出版社。
  189. 張宏(201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長春,吉林大學中國古代史。
  190. 許妍(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古代史。
  191. 陳高華(2008)。元朝的宮女。文史知識,326,8-18。
  192. 陳鵬(1990)。中國婚姻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193. 單士元(1960)。關於清宮的秀女和宮女。故宮博物院院刊,1960(2),97-103。
  194. 無園(1981)。明代宮女。紫禁城,1981(6),18-19。
  195. 楊春芳(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西安,西北大學中國古代史。
  196. 萬依、王樹卿、劉潞(1990)。清代宮廷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197. 萬軍杰(2010)。唐代放歸宮人之民間生活。江漢論壇,2010(4),98-102。
  198. 趙令志(2008)。論清代之選秀女制度。明清檔案與歷史研究論文集:慶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成立80 週年,北京:
  199. 劉惠敏(2006)。明代女官制度作用分析。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2(3),63-64。
  200. 劉增貴(1980)。漢代婚姻制度。臺北:華世出版社。
  201. 衛廣來(2002)。西漢出宮人制度考實。文史哲,269,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