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Steles of appreciation for departed officials" (qusi bei, or "steles of benevolent administration", dezheng bei) were erected widely in the Mongol Yuan period (1206-1368). What were the cultural values represented in the qusi bei and the social activities that produced this genre? This study identifies a key institutional change as its starting point: in the Yuan, the establishment of qusi bei no longer required application to and approval of the court in advance, a regulation established in the Tang and observed, at least in the code, in the So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is change reflects the Yuan court's 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 controlling stele writing (and the fame it produced), but it also entailed a change in the meaning of the practice. Under the new Mongol Yuan political structure, the stele provided an important mean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both for the literati officials and for local society in general. Literati used the steles to pursue recognition and even fame as "good officials" (xunli), an important cultural ideal, and to foster trans-local literati networks. In this sense, a stele functioned in the network of literati, going beyond the locality in which it physically existed. At the same time, as a local monument, it was also a sit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history and a mean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local society.
|
参考文献
|
-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9)。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書店。
-
(1989)。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書店。
-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明]壽 濂,《(嘉靖)柘城縣志》,明嘉靖三十三年鈔本,國立故宮博物院攝製北平圖書館善本書膠片。
-
[清]周雲鳳重修,唐鑑等編輯,《東平州志》,據清道光五年(1825)刊本影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
(1988)。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
(1988)。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
[明]孟重修,劉涇纂,《(嘉靖)懷慶府志》,明嘉靖四十五年刊本,國立故宮博物院攝製北平圖書館善本書膠片。
-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明]胡匡纂修,《(成化)內鄉縣志》,明成化二十一年刊本,國立故宮博物院攝製北平圖書館善本書膠片。
-
(1989)。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書店。
-
(1989)。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書店。
-
[明]韓國藩修,侯袞纂,《(萬曆)邵武府志》,明萬曆四十七年刊本,國立故宮博物院攝製北平圖書館善本書膠片。
-
(1989)。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書店。
-
[元]楊維楨,《鐵崖文集》,明弘治十四年馮允中揚州刊本,國家圖書館藏
-
(1989)。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書店。
-
(1989)。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書店。
-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1989)。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書店。
-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1988)。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
(1996)。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
-
(1984)。四部叢刊續編。上海:上海書店。
-
[明]佚 名,《(嘉靖)滎陽縣志》,明藍格鈔本,國立故宮博物院攝製北平圖書館善本書膠片。
-
(1989)。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書店。
-
[清]佟有年修,齊推纂,《(康熙)房山縣志》。清康熙四年刻本,故宮博物院藏
-
(1989)。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書店。
-
[清]李文田,《和林金石錄》,上虞羅氏校刻本
-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1989)。四部叢刊初編。上海:上海書店。
-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元王元恭修、王厚孫纂、徐亮纂(1990)。至正四明續志。北京:中華書局。
-
元吳師道(2008)。吳師道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元姚燧(2011)。姚燧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
元柯九思(1989)。丹邱生集補遺。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
元胡祗遹(2008)。胡祗遹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元袁桷(2012)。袁桷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
元張養浩(2008)。張養浩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元脫脫(1977)。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
元陳旅(1970)。安雅堂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
元陳基(2009)。陳基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元程鉅夫(2009)。程鉅夫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元虞集、王頲點校(2007)。虞集全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元劉岳申(1970)。申齋劉先生文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
元鄭元祐(2010)。鄭元祐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元鄭玉(2005)。師山先生文集。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
元戴良(2009)。戴良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元蘇天爵(1997)。滋溪文稿。北京:中華書局。
-
宋不著編纂人(1962)。宋大詔令集。北京:中華書局。
-
宋王溥(1991)。唐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宋司馬光(1956)。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
宋李燾(2004)。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
宋趙升、王瑞來點校(2007)。朝野類要。北京:中華書局。
-
宋歐陽修(1986)。歐陽修全集。北京:中國書店。
-
宋謝深甫(1976)。慶元條法事類。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
宋竇儀(1985)。宋刑統。臺北:新宇出版社。
-
明王命爵修、明李士登修、王汝修纂(2009)。(萬曆)東昌府志。北京:學苑出版社。
-
明申時行(1963)。大明會典。臺北:國風出版社。
-
明朱升、劉尚恆校注(1992)。朱楓林集。合肥:黃山書社。
-
明宋濂(1976)。元史。北京:中華書局。
-
明宋濂(1999)。宋濂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明李正儒創修、清賴于宣重輯、清汪度續修(1968)。藁城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
明沈紹慶修、王家士纂(1985)。(嘉靖)光山縣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
明沈德符(1959)。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
-
明姚卿修、孫鐸纂(1963)。(嘉靖)魯山縣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明張古修、董弦編集、王崇慶校正(1985)。(嘉靖)內黃縣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
明張清修、陳紀纂(1990)。(正德)直隸真定府趙州志。上海:上海書店。
-
明郭忠修、劉宣纂(2012)。(成化)處州府志。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
明陳鈞編、朱沅校(1985)。(正統)和州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
明劉基、林家驪點校(2011)。劉伯溫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明鄧韍纂修(1990)。(嘉靖)濮州志。上海:上海書店。
-
明戴敏修、戴銑纂(1965)。(弘治)易州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明羅炌修、黃承昊纂(1991)。(崇禎)嘉興縣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
金宇文懋昭、崔文印校證(1986)。大金國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
-
唐白居易(1979)。白居易集。北京:中華書局。
-
唐李百藥(1975)。北齊書。臺北:鼎文書局。
-
唐李林甫編、陳仲夫點校(1992)。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
-
唐長孫無忌編、劉俊文點校(1983)。唐律疏議。北京:中華書局。
-
唐姚思廉(1986)。梁書。臺北:鼎文書局。
-
唐姚思廉(1986)。陳書。臺北:鼎文書局。
-
唐陸贄(2006)。陸贄集。北京:中華書局。
-
唐劉禹錫(1990)。劉禹錫集。北京:中華書局。
-
梁沈約(1975)。宋書。臺北:鼎文書局。
-
梁蕭統(1986)。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清丁永琪修、李轍纂(2009)。(乾隆)舞陽縣志。北京:學苑出版社。
-
清司能任修、屠本仁纂(2001)。(嘉慶)嘉興縣志。海口:海南出版社。
-
清吳汝綸(2006)。(同治)深州風土記。上海:上海書店。
-
清吳璋修、曹楙堅纂(2004)。(道光)章邱縣志。南京:鳳凰出版社。
-
清宋如林修、孫星衍纂、莫晉纂(1967)。(嘉慶)松江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
清李前泮纂修(1957)。(光緒)奉化縣志。臺北:中華叢書委員會。
-
清李敬修纂修(2004)。(光緒)平陰縣志。南京:鳳凰出版社。
-
清李照修、李清纂(1968)。(乾隆)滎陽縣志。臺北:學生書局。
-
清李煥揚修、張于鑄纂(2005)。(光緒)直隸絳州志。南京:鳳凰出版社。
-
清杜春生(1979)。越中金石記。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
清沈淮纂修(2004)。(道光)臨邑縣志。南京:鳳凰出版社。
-
清阮元(2012)。兩浙金石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清俞廷獻修、清曹鵬修、吳思忠纂(1969)。(光緒)容城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
清胡聘之(1977)。山右石刻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
清徐宗幹纂、盧朝安纂(1968)。(道光)濟寧直隸州志。臺北:學生書局。
-
清徐松(1957)。宋會要輯稿。北京:中華書局。
-
清屠英修、江藩纂(1967)。(道光)肇慶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
清張正蒙修、陳實纂、林華皖修、郝應第纂(2012)。(康熙)新樂縣志。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
清張煥修、賈永宗修、皮殿選續(2001)。(康熙)滿城縣志。海口:海南出版社。
-
清陳兆麟(1976)。(光緒)開州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
清陳宗石(2006)。(康熙)安平縣志。上海:上海書店。
-
清陸心源修、丁寶書纂(1970)。(光緒)歸安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
清舒化民修、徐德城纂(1976)。(道光)長清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
清葉昌熾、柯昌泗評、陳公柔點校、張明善點校(1994)。語石 語石異同評。北京:中華書局。
-
清董誥編(1987)。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
-
清雷鶴鳴修、趙文濂纂(1968)。(光緒)重修新樂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
清劉佑(2001)。(康熙)高唐州志。北京:線裝書局。
-
清德昌修、徐朗齋纂(1968)。(乾隆)衛輝府志。臺北:學生書局。
-
清鄭一崧修、顏璹纂(1974)。(乾隆)永春州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
清蕭濟南修、呂敬直纂(1989)。(宣統)寧陵縣志。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清顧炎武(1990)。日知錄。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
-
Bol, Peter K.(2001).The Rise of Local History: History, Geography, and Culture in Southern Song and Yuan Wuzhou.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61(1),37-76.
-
Esherick, Joseph W.(ed.),Rankin, Mary Backus(ed.)(1990).Chinese Local Elites and Patterns of Dominanc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Hargett, James M.(1996).Song Dynasty Local Gazetteers and their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Difangzhi Writing.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56(2),405-442.
-
Neskar, Ellen(1993).Columbia University.
-
Schneewind, Sarah(2013).Beyond Flattery: Legitimating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a Ming Living Shrine.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72(2),345-366.
-
Smith, Paul Jakov(ed.),von Glahn, Richard(ed.)(2003).The Song-Yuan-Ming Transition in Chinese History.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
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金石組編(2003)。遼金元石刻文獻全編。北京:北京圖書館。
-
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金石組編(2003)。遼金元石刻文獻全編。北京:北京圖書館。
-
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金石組編(2003)。遼金元石刻文獻全編。北京:北京圖書館。
-
仇鹿鳴(2013)。權力與觀眾—德政碑所見唐中後期的中央與地方。唐研究,19,79-111。
-
王秀文修、張廷馥纂(1968)。(民國)許昌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
王明蓀(1992)。元代的士人與政治。臺北:學生書局。
-
王國璋修、劉蓮青纂(1968)。(民國)鞏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
王敬松(2001)。述論元朝的「舉守令」。元代文化研究,北京:
-
王維垣修、王蒲園纂(1968)。滑縣志.金石錄。臺北:成文出版社。
-
北京圖書館金石組編(1989)。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申萬里(2012)。理想、尊嚴與生存掙扎─元代江南士人與社會綜合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
穴沢彰子(2002)。唐.五代における地域秩序の認識─鄉望的秩序から父老的秩序への變化を中心として。唐代史研究,5,46-71。
-
李治安(2011)。元和明前期南北差異的博弈與整合發展。歷史研究,2011(5),59-77。
-
李治安(2009)。兩個南北朝與中古以來的歷史發展線索。文史哲,2009(6),5-19。
-
李治安(2003)。元代政治制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
李治安(2011)。元代行省制度。北京:中華書局。
-
李修生編(2004)。全元文。南京:鳳凰出版社。
-
姚大力(2011)。蒙元制度與政治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洪金富(1975)。元代監察制度的特色。成功大學歷史學報,2,219-276。
-
洪金富編(2003)。元代臺憲文書匯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洪麗珠(2011)。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
-
徐乃昌(1986)。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
高文(1997)。漢碑集釋。開封:河南大學。
-
常之英修、劉祖幹纂(2004)。(民國)濰縣志稿。南京:鳳凰出版社。
-
張帆(1997)。元朝的特性─蒙元史若干問題的思考。學術思想評論,瀋陽:
-
梁庚堯(1997)。豪橫與長者︰南宋官戶與士人居鄉的兩種形象。宋代社會經濟史論集,臺北:
-
郭英德(2005)。中國古代文體學論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陳雯怡。從去思碑到言行錄─元代士人的政績頌揚、交游文化與身分形塑。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
程章燦(2007)。從碑石、碑頌、碑傳到碑文─論漢唐之間碑文體演變之大趨勢。唐研究,北京:
-
黃時鑑點校(1986)。通制條格。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楊虎城修、邵力子修、宋伯魯纂、吳廷錫纂(2011)。續修陝西通志稿。南京:鳳凰出版社。
-
楊俊峰(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所。
-
葉潛昭(1972)。金律之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雷聞(2009)。郊廟之外:隋唐國家祭祀與宗教。北京:三聯書店。
-
廖宜方(2011)。唐代的歷史記憶。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
廖飛鵬修、馮慶瀾修、高書官纂(2002)。(民國)房山縣志。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
趙世瑜(2007)。明清史與宋元史︰史學史與社會史視角的反思─兼評《中國歷史上的宋元明變遷》。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7(5),87-95。
-
趙超(1997)。中國古代石刻概論。北京:文物出版社。
-
劉月泉修、陳全三纂(1968)。重修正陽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
劉淑芬(2008)。中古的佛教與社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劉馨珺(2010)。唐律與宋代「法文化」。嘉義:國立嘉義大學。
-
劉馨珺(2009)。從唐代「生祠立碑」論地方信息法制化。法制史研究,15,1-58。
-
鄭欽仁編譯、李明仁編譯(2002)。征服王朝論文集,臺北:
-
鄭翹松纂(1975)。(民國)永春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
鄧小南(2003)。考課與監察的結合︰宋代地方政績考察機制的形成。政績考察與信息渠道─以宋代為重心,北京:
-
蕭啟慶(2008)。蒙元統治與中國文化發展。元代的族群文化與科舉,臺北:
-
蕭啟慶(2008)。中國近世前期南北發展的歧異與統合︰以南宋金元時期的經濟社會文化為中心。元代的族群文化與科舉,臺北:
-
繆荃孫(1955)。江蘇金石志。臺北:藝文印書館。
-
蘇力(2009)。元代地方精英與基層社會︰以江南地區為中心。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續儉修、田屏軒修、范凝績纂(2007)。(民國)乾縣新志。南京:鳳凰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