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那移出納」律與明代財政管理制度

并列篇名

Code of Nuoyi chuna and Development of Fiscal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Ming Dynasty

DOI

10.6253/ntuhistory.2016.57.04

作者

曾美芳(Mei-Fang Tseng)

关键词

那移出納律 ; 財政管理 ; 財政法規 ; 一條鞭法 ; code of nuoyi chuna ; fiscal management ; fiscal law ; The Single Whip tax reform

期刊名称

臺大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7期(2016 / 06 / 01)

页次

183 - 22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那移出納」律,首見於《大明律》,是一條與財政管理有關的律條。過去學界對「那移出納」問題了解不多,往往與「監守自盜」一併列入虧空案討論。事實上,本律處理的是官員因公流用的問題,與一般所謂的貪污有所不同。本文從明代「那移出納」律的規定、罪刑、罰則與贓的處理,討論該律的處分範圍與處罰原則,並由現存的史料及案例分析,說明明代中期以前以實物稅收與里甲承役為主,財政運作有較大彈性,因那移而產生的法律問題並不嚴重。隨著明代中期以後一條鞭法的改革,財政彈性大幅降低,那移始成為官員難以避免的財政難題。不過,與清代不同的是,明代視那移為財政結構的問題,除了少數情況,只要官員能設法賠補,官方不會過度深究那移行為,而是透過調查與審理的過程,發現既有財政管理制度的缺失,逐步完善簿籍管理與行政程序。直至崇禎年間(1628-1644),戰爭產生的巨額財政缺口,迫使中央逐步加強對地方財政的搜括,並希望藉由考成法提高地方稅賦完納比例,對那移出納問題的懲處才漸趨嚴格。

英文摘要

The code of nuoyi chuna first appeared in Daming lu. This is a code associated with fiscal management. We have littl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de before, and problems of jienshou zidao / crime of embezzlement and nuoyi chuna are noticed only in regard to the accumulated debts during Qing Dynasty are mentioned. Viewed from the explanation and rules of the code, it is applied to official crimes caused by budget transfers, not the usual corruption that was known by people.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details of nuoyi chuna, proportionate punishment to crimes, criteria of imposing penalties and recovery of embezzled funds. Moreover, five legal cases are analyzed to show that the Ming dynasty had a higher fiscal flexibility due to its tax in kind system and the community self-monitoring system. Thus, the problem of nuoyi was not serious before the mid-Ming period. However, after the mid-Ming period, fiscal flexi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limited because of the a "Single Whip law." The nuoyi then became an inevitable fiscal dilemma for the officials. During the Chongzhen perio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as forced to take strict control over local finance due to a large fiscal gap resulting from wars. Thus, the punishment for nuoyi gradually became seve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卜永堅(2007)。明代的公共資本市場:以兩淮鹽引為中心。明代研究,10,105-121。
    連結:
  2. (1994)。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北京:科學出版社。
  3. [明]王肯堂,《律例箋釋》。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萬曆四十年(1612)刊本。
  4. [清]鄂山,〈審擬霉變穀石之前任敦煌令魏邦彥案由〉(道光七年三月五日),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藏軍機處檔摺件,文獻編號055059。
  5. (2000)。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6. [清]王 峻、石杰纂修,乾隆《徐州府志》。臺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乾隆壬戌年(1742)刊本。
  7. (2006)。中國律學文獻。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8. (1990)。海王邨古籍叢刊。北京:中國書店。
  9. (2008)。中國地方志集成。南京:鳳凰出版社。
  10. (2012)。南京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11. (2000)。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12. (2011)。域外漢籍珍本文庫。北京:人民出版社。
  13. (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4. 《中央法規標準法》,1970 年8 月31 日總統(59)台統(一)義字第788 號令制定;2004年5 月19 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300094181 號令修正公布。
  15. (2008)。中國地方志集成。南京:鳳凰出版社。
  16. (2011)。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7. (2011)。域外漢籍珍本文庫。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18. (2012)。歷代珍稀司法文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 [日]清水泰次,〈明末の軍餉〉,收入市村博士古稀記念東洋史論叢刊行会編,《市村博士古稀記念東洋史論叢》,頁435-461。東京:富山房,1933。
  20. [清]汪楫,《崇禎長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鈔本。
  21. 元不著撰人、方齡貴校注(2001)。通制條格。北京:中華書局。
  22. 明不著撰人(1977)。萬書萃寶。東京:高橋寫真會社。
  23. 明不著撰人(1990)。條例備考。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24. 明申時行重修。萬曆《大明會典》。臺北:文海出版社。
  25. 明李景隆(1966)。明太祖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6. 明明太祖、懷效鋒點校(1989)。大明律。瀋陽:遼瀋書社。
  27. 明衷貞吉纂註(1977)。大明律集解附例。東京:高橋寫真會社。
  28. 明張居正(1966)。世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9. 明畢自嚴(1997)。度支奏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0. 明陳孫賢輯(1977)。新刻全補新例明律統宗。東京:高橋寫真會社。
  31. 明雷夢麟、懷效鋒點校、李俊點校(2000)。讀律瑣言。北京:法律出版社。
  32. 唐長孫無忌、岳純之點校(2013)。唐律疏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3. 清吳坤(2012)。大清律例根原。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34. 清沈之奇輯註、洪皋山增訂(1993)。大清律輯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5. 清張廷玉(1995)。明史。北京:中華書局。
  36. 清葛之莫修、陳哲纂(1974)。睢寧縣舊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37. 清鮑書芸參定、祝慶祺編次(1968)。刑案匯覽。臺北:成文出版社。
  38. 清薛允升、黃靜嘉編校(1974)。讀例存疑(重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
  39. 牛創平編、牛冀青編(2000)。清代一二品官員經濟犯罪案件實錄。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40. 王尊旺(2014)。明代九邊軍費考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41. 伍躍(2001)。日明関係における「勘合」─とくにその形狀について。史林,84(1),124-143。
  42. 全漢昇、李龍華(1973)。明代中葉後太倉歲出銀兩的研究。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6(1),169-244。
  43. 全漢昇、李龍華(1972)。明中葉後太倉歲入銀兩的研究。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5(1),123-157。
  44. 寺田隆信(1962)。明代における邊餉問題の一側面:京運年例銀について。清水博士追悼記念明代史論叢,東京:
  45. 谷口規矩雄(1990)。龐尚鵬の一条鞭法について。山根幸夫教授退休記念明代史論叢,東京:
  46. 谷井俊仁、沈玉慧譯(2006)。明清兩朝財政法規之特徵:以民欠和虧空為中心。明代研究,12,1-39。
  47. 足立啟二(1990)。初期銀財政の歲出入構造。山根幸夫教授退休記念明代史論叢,東京:
  48. 那思陸(2004)。明代中央司法審判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9. 明代史研究會編、明代史論叢編纂委員會編(1990)。山根幸夫教授退休記念明代史論叢,東京:
  50. 明清廣東省社會經濟研究會編(1987)。明清廣東社會經濟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51. 林美玲(2007)。晚明遼餉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52. 邱澎生(2009)。當法律遇上經濟:明清中國的商業法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53. 徐世虹編(2014)。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4. 徐世虹編(2013)。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5. 國家圖書館古籍影印室輯(2009)。明清內閣大庫史料合編。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56. 張田田(201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吉林,吉林大學。
  57. 張光輝(2009)。中國古代「雜犯死罪」與「真犯死罪」考略。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5(2),108-112。
  58. 梁方仲、劉志偉編(2004)。梁方仲文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59. 梁淼泰(1994)。明代九邊餉銀並銀估。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4(4),46-56。
  60. 連啟元(2003)。明代的巡倉御史。明史研究專刊,14,107-142。
  61. 陳鋒(2008)。清代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62. 曾美芳(201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
  63. 黃仁宇、阿風譯(2001)。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64. 黃阿明(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65. 黃阿明(2006)。明代戶部尚書任職情況分析。史林,2006(4),158-164。
  66. 黃彰健(1979)。明代律例彙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67. 黑木國泰(1990)。福建の一条鞭法。山根幸夫教授退休記念明代史論叢,東京:
  68. 楊一凡編、蔣達濤點校、楊一凡點校、楊育棠點校、宋國範點校(1994)。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北京:科學出版社。
  69. 楊永漢(1998)。論晚明遼餉收支。臺北:天工書局。
  70. 楊玉明(2014)。明代公罪制度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71. 楊雪峯(1981)。明代的審判制度。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72. 趙世瑜(1998)。明代府縣吏典社會危害初探。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8(4),53-61。
  73. 劉利平(2012)。明初戶部機構及其職掌變遷初探。廣西社會科學,207,87-91。
  74. 鄭振滿(1998)。明後期福建地方行政的演變─兼論明中葉的財政改革。中國史研究,1998(1),147-157。
  75. 鄭秦(2000)。清代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76. 賴建誠(2008)。邊鎮糧餉:明代中後期的邊防經費與國家財政危機,1531-1602。臺北:中央研究院。
  77. 蘇新紅(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長春,東北師範大學。
被引用次数
  1. 曾美芳(2020)。在嚴刑與慎恤之間:明代〈監守盜〉律的司法難題。法制史研究,37,85-121。
  2. 邱仲麟(2016)。明代的兀良哈三衛撫賞及其經費之籌措。明代研究,27,1-69。
  3. (2020)。公共預算萌芽時期預算特徵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71(3),18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