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三清考

并列篇名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anqing

DOI

10.6253/ntuhistory.201912_(64).0001

作者

李龢書(Li, He-shu)

关键词

三清 ; 道教 ; 天尊 ; 老君 ; 玉清 ; Sanqing ; Taoism ; Tianzun ; Laojun ; Yuqing

期刊名称

臺大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64期(2019 / 12 / 01)

页次

1 - 5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唐前道教受到佛教的刺激和影響,在科儀、教理等方面都出現了各具特色的變化,同時也產生許多尚待解決的問題。像是各類道經所錄主神紛雜無章的情況,便屢成佛教攻擊道教的口實之一。時至今日,道教至尊神為「三清」雖已廣為人知,但唐前道教的至尊神信仰建構過程不僅事涉漢代以降各種信仰傳統的整合問題,也和道教是否得以和儒釋二教鼎足而立的基礎息息相關。三清信仰的形成在道教史上有巨大影響,但目前對此過程進行完整考察的研究尚寡,且多認為三清成立於南北朝,或不晚於初唐。本文在道經的基礎上,盡可能利用正史材料、文學作品、碑刻題記和造像等相關史料,希冀以更全面的角度追索三清信仰的形成過程,並嘗試還原其發展與變化的軌跡。

英文摘要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Taoism was influenced by Buddhism in various respects, like their scriptures and rituals, and many other essential issues have been raised. For example, the complicated system of divinities in Taoist scriptures became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Buddhists used to criticize Taoism. The issue not only concerned how to reorganize the traditions of various faiths prevalent from the Han Dynasty, but concerned whether Taoism could confront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as a Teaching. Although the Sanqing concept is so well-known and has a vast influence in the history of Taoism, investigations into its formation and early usage are scarce so far. The scholarly consensus is that the Sanqing as a supreme god hierarchy was established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or by the early Tang Dynasty. For more clarification, this article utilizes Taoist scriptures and other materials, such as historical documents, literary works, stone inscriptions as well as imag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of its formation and chang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尹翠琪(2017)。《道藏》扉畫的版本、構成與圖像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43,a5-a6+1-79+81-140+353。
    連結:
  2. 呂鵬志(2009)。天師道旨教齋考(下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0(4),507-553。
    連結:
  3. 呂鵬志(2009)。天師道旨教齋考(上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0(3),355-402。
    連結:
  4. 李龢書(2010)。論古靈寶經與早期道教──以道與至尊神為考察核心。史原,復刊(1),63-152。
    連結:
  5. 繆哲(2006)。《魏文朗造像碑》考釋。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21,1-66。
    連結:
  6. (197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7.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8.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9.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10.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11.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12.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13.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14.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15.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16.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17.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18.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19.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20.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21.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22.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23.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24.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25.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26.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27.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28.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29.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30.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31.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32.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33.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34.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35.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36.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37.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38.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39.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40.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41.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42.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43.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44.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45.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46.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47.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48.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49.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50.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51.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52.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53.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54.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55.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56.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57.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58. (197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59.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60. (1988).道藏.上海:文物出版社.
  61. Abe, Stanley K.(2002).Chapter Five: Alternatives.Ordinary Images,Chicago:
  62. Lagerwey, John(1986).Taoist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 and History.New York:Macmillan.
  63. Pregadio, Fabrizio(ed.)(2008).The Encyclopedia of Taoism, vol. 2.London:Routledge.
  64. Robinet, Isabelle,Pas, Julian F.(Trans.),Girardot, Norman J.(Trans.)(1993).Taoist Meditation: the Mao-shan Tradition of Great Purity.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65. Schipper, Kristofer Marinus(ed.),Verellen, Franciscus(ed.)(2004).The Taoist Canon: A Historical Companion to the Daozang, vol. 1.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66. Strickmann, Michel(1977).The Mao-shan Revelations: Taoism and the Aristocracy.T’oung Pao,63(1),1-63.
  67. Verellen, Franciscus(1992).‘Evidential Miracles in Support of Taoism:’ The Inversion of a Buddhist Apologetic Tradition in Late Tang China.T’oung Pao,78(4),217-263.
  68. 一然(1964)。三國遺事。東京:学習院東洋文化研究所。
  69. 上田正昭(1989)。古代の道教と朝鮮文化。京都:人文書院。
  70. 丸山宏(2004)。道教儀礼の出官啓事に関する諸問題。中国思想における身体.自然.信仰──坂出祥伸先生退休記念論集,東京:
  71. 丸山宏(2004)。道教儀禮文書の歷史的研究。東京:汲古書院。
  72. 大淵忍爾(1997)。道教とその經典──道教史の研究其の二──。東京:創文社。
  73. 大淵忍爾(1997)。道教とその經典──道教史の研究。東京:創文社。
  74. 大淵忍爾(1997)。古霊宝経。道教とその經典──道教史の研究,東京:
  75. 小林正美(1990)。六朝道教史研究。東京:創文社。
  76. 小林正美(2006)。金籙斎法に基づく道教造像の形成と展開─四川省綿陽.安岳.大足の摩崖道教造像を中心に。道教の斎法儀礼の思想史的研究,東京:
  77. 小林正美(2006)。道教の斎法儀礼の原型の形成──指教斎法の成立構造──。道教の斎法儀礼の思想史的研究,東京:
  78. 小林正美(2011)。東晋.南朝における「佛教」.「道教」の称呼の成立と貴族社会。魏晉南北朝における貴族制の形成と三教.文学──歴史学.思想史.文学の連携による──,東京:
  79. 小林正美編(2006)。道教の斎法儀礼の思想史的研究。東京:知泉書館。
  80. 小柳司氣太編,《白雲觀志附東嶽廟志》。東京:東方文化學院東京研究所,1934。
  81. 山田利明(1999)。六朝道教儀禮の研究。東京:東方書店。
  82. 中嶋隆藏(2004)。雲笈七籤の基礎的研究。東京:研文出版。
  83. 王卡(2007).道教經史論叢.成都:巴蜀書社.
  84. 王卡(2004).敦煌道教文獻研究──綜述.目錄.索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85. 王永平(2002).道教與唐代社會.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86. 王宗昱(2001).《道教義樞》研究.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87. 王承文(2002).敦煌古靈寶經與晉唐道教.北京:中華書局.
  88. 王承文(2008)。論中古時期道教「三清」神靈體系的形成──以敦煌本《靈寶真文度人本行妙經》為中心的考察。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8(2),34-59。
  89. 王承文(2017).漢晉道教儀式與古靈寶經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0. 王家葵(校理)(2013).真靈位業圖校理.北京:中華書局.
  91. 王欽若(編)(1960).冊府元龜.北京:中華書局.
  92. 王溥,牛繼清(校正)(2012).唐會要校正(上).西安:三秦出版社.
  93. 令狐德棻(1971).周書.北京:中華書局.
  94. 司馬光(編),胡三省(音注)(1956).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95. 四川大學宗教硏究所(編)(2000).道教神仙信仰硏究.臺北:中華道統出版社.
  96. 石井昌子(1980)。道教學の研究──陶弘景を中心に──。東京:国書刊行会。
  97. 石松日奈子(2005)。北魏仏教造像史の研究。東京:星雲社。
  98. 吉岡義豊(1952)。道教の研究。京都:法藏館。
  99. 吉岡義豊(1988)。吉岡義豊著作集。東京:五月書房。
  100. 吉岡義豊(1976)。道教と仏教.第三。東京:国書刊行会。
  101. 吉岡義豊(1955)。道教経典史論。東京:道教刊行会。
  102. 呂鵬志(2008).唐前道教儀式史綱.北京:中華書局.
  103. 呂鵬志(2011)。靈寶六齋考。文史,2011(3),85-125。
  104. 呂鵬志(2013)。靈寶三元齋和道教中元節──《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經》考論。文史,2013(1),151-174。
  105. 李能和(輯述),孫亦平(校注)(2016).朝鮮道教史.濟南:齊魯書社.
  106. 李德範(輯)(1999).敦煌道藏.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07. 李德範(輯)(1999).敦煌道藏.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08. 李龢書(2015)。『弘明集廣弘明集』に見られる道敎批判理論の定型化について。東方宗教,125,25-46。
  109. 李龢書(2010)。論古上清經中的道與至尊神。早期中國史研究,2(2),67-108。
  110. 李凇(2016).神聖圖像:李凇中國美術史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111. 李凇(2012).中國道教美術史.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112. 車柱環、三浦國雄譯、野崎充彥譯(1990)。朝鮮の道教。京都:人文書院。
  113. 周西波(2003).杜光庭道教儀範之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14. 周西波(2009).道教靈驗記考探:經法驗證與宣揚.臺北:文津出版社.
  115. 周作明(點校)(2016).無上祕要.北京:中華書局.
  116. 林聖智(2013)。盛唐四川地區的道教摩崖造像──以安岳玄妙觀為主的考察。信仰、實踐與文化調適,臺北:
  117. 松本浩一(2006)。宋代の道教と民間信仰。東京:汲古書院。
  118. 松原三郎(1995)。中国仏教彫刻史論図版篇三。東京:吉川弘文館。
  119. 金富軾、朝鮮史学会編、末松保和校定(1971)。三國史記。東京:国書刊行会。
  120. 洪遵(輯)(1966).翰苑羣書.臺北:藝文印書館.
  121. 砂山稔(1990)。隋唐道教思想史研究。東京:平河出版社。
  122. 胡文和(1994).四川道教佛教石窟藝術.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23. 胡文和(2004).中國道教石刻藝術史(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24. 胡其德(2014)。濟度與登真:從三官信仰到三清信仰。健行學報,34(1),75-103。
  125. 孫亦平(2005).杜光庭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26. 孫亦平(2016).道教在韓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27. 徐堅(2004).初學記.北京:中華書局.
  128. 神塚淑子(2006)。平成 15 年度~平成 17 年度科学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C)]研究成果報告書平成 15 年度~平成 17 年度科学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C)]研究成果報告書,未出版
  129. 神塚淑子(1999)。六朝道教思想の研究。東京:創文社。
  130. 張超然(2007)。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131. 張澤洪(1999).道教齋醮符咒儀式.成都:巴蜀書社.
  132. 張澤洪(2003).道教神仙信仰與祭祀儀式.臺北:文津出版社.
  133. 張澤洪(1994).步罡踏斗:道教祭祀儀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34. 都築晶子(1988)。南人寒門.寒人の宗教的想像力について──『真誥』をめぐって──。東洋史研究,47(2),24-55。
  135. 都築晶子(1991)。南人寒門.寒人倫理の意識について──東晉後半の上清派經典を中心に──。東方宗教,78,45-68。
  136. 野口鐵郎編(1996)。道教事典。東京:平河社。
  137. 野村耀昌(1976)。周武法難の研究。東京:東出版。
  138. 陳國符(1975).道藏源流考.臺北:古亭書屋.
  139. 麥谷邦夫(2004)。華陽隠居への道──若き日の陶弘景と草創期の茅山。中国思想における身体.自然.信仰──坂出祥伸先生退休記念論集,東京:
  140. 麥谷邦夫(1988)。道教における天界說の諸相──道教教理体系化の試みとの関連で──。東洋学術研究,27,54-73。
  141. 麥谷邦夫(1992)。『大洞真經三十九章』をめぐって。中國古道教史研究,京都:
  142. 麥谷邦夫(1976)。陶弘景年譜考略(下)。東方宗教,48,56-83。
  143. 麥谷邦夫(2018)。六朝隋唐道教思想研究。東京:岩波書店。
  144. 麥谷邦夫(1976)。陶弘景年譜考略(上)。東方宗教,47,30-61。
  145. 麥谷邦夫編(2011)。三教交渉論叢續編。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146. 彭定求(輯)(1960).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147. 黃海德(2004)。試論道教「三清」信仰的宗教內涵及其歷史演變。世界宗教研究,2004(2),72-79。
  148. 黃海德(2011)。唐代道教「三寶窟」與《南竺觀記》。中國道教,2011(3),15-20。
  149. 塚本善隆(1961)。魏書釈老志の研究。京都:仏教文化研究所出版部。
  150. 愛宕元(1992)。唐代樓觀孝──歐陽詢撰「大唐宗聖觀記」碑を手掛かりとして──。中國古道教史研究,京都:
  151. 遊佐昇(1993)。「道教霊験記」考2。明海大学外国語学部論集,5,116-128。
  152. 遊佐昇(1996)。「道教霊験記」について。明海大学外国語学部論集,8,225-232。
  153. 遊佐昇(1992)。「道教霊験記」考1。明海大学外国語学部論集,4,131-140。
  154. 福永光司(1988)。道教思想史研究。東京:岩波書店。
  155. 福永光司編(1989)。道教と東アジア:中国.朝鮮.日本。京都:人文書院。
  156. 趙永磊(2017)。北京,北京大學。
  157. 趙益(2012).六朝隋唐道教文獻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
  158. 劉屹(2018).六朝道教古靈寶經的歷史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59. 劉屹(2005).敬天與崇道──中古經教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北京:中華書局.
  160. 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61. 廣田律子編(2016)。ミエン.ヤオの歌謡と儀礼。岡山:大学教育出版。
  162. 廣陵書社(編)(2004).中國道觀志叢刊續編.揚州:廣陵書社.
  163. 廣陵書社(編)(2000).中國道觀志叢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64. 廣瀨直記(201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東京,早稲田大学。
  165. 歐陽修,宋祈(1975).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66. 歐陽修,徐無黨(註)(1974).新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
  167. 黎志添(2016)。南宋黃籙齋研究:以金允中「靈寶大法」為例。道教圖像、考古與儀式:宋代道教的演變與特色,香港:
  168. 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1994).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169. 興膳宏(1993)。隋書経籍志道経序の道教教理:特に無上祕要との関連について。京都大學文學部研究紀要,32,1-44。
  170. 興膳宏、川合康三(1996)。隋書経籍志詳攷。東京:汲古書院。
  171. 龍顯昭(編),黃海德(編)(1997).巴蜀道教碑文集成.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172. 薛居正(1976).舊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
  173. 謝世維(2010).天界之文:魏晉南北朝靈寶經典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74. 齋藤龍一編(2010)。道教美術の可能性。東京:勉誠出版。
  175. 魏收(1974).魏書.北京:中華書局.
  176. 魏徴(1973).隋書.北京:中華書局.
  177. 礪波護編(1993)。中國中世の文物。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178. 鐘國發(2005).陶弘景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79. 坂出祥伸(2010)。日本と道教文化。東京:角川学芸出版。
  180. 横手裕(2015)。道教の歴史。東京:山川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蔡侑樺(2023)。北港飛龍團大龍旗《封神演義》故事寓意之探析。文化資產保存學刊,63,39-53。
  2. (2024)。史誌觀道新旅碑:武德鸞文與百年大醮。華人宗教研究,24,5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