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Regarding Chiang Kai-shek's strategy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scholars have often highlighted either the status of diplomatic operations or the Battle of Shanghai; relatively speaking, the warfare in North China after the fall of Beiping-Tianjin have not received such high attention. This may be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Battle of Shanghai led to the retreat of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from its power base on the Lower Yangzi and forced it to reshape its wartime geopolitics later. Despite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battle, the Incident of Marco Polo Bridge in Beiping triggered the military conflict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nd North China was the battlefield parallel to Shanghai. Through an analysis of Chiang Kai-shek's strategy and his overall military layout for North China before and right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war,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so-called "trade space for time" and offer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how Chiang developed the war plan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war.
|
参考文献
|
-
李君山(2019)。七七事變之前的冀察政務委員會。臺大歷史學報,63,137-194。
連結:
-
李君山(2004)。1935 年「華北自治運動」與中國派系之爭─由「蔣中正總統檔案」探討戰前中日關係之複雜性。臺大歷史學報,34,195-246。
連結:
-
張鑄勳(2016)。析論蔣中正在中國抗日戰爭初期的戰略指導。國史館館刊,50,97-146。
連結:
-
楊維真(2012)。1938 年長沙大火事件的調查與檢討。國史館館刊,32,33-56。
連結:
-
葉銘(2017)。徐永昌與抗戰初期華北戰局(1937 年 7 月─9 月)。政大史粹,31,51-78。
連結:
-
蘇聖雄(2011)。論蔣中正對膠東之戰的處置(1932)。國史館館刊,28,31-71。
連結:
-
蘇聖雄(2015)。蔣中正對淞滬會戰之戰略再探。國史館館刊,46,61-101。
連結:
-
《蔣中正日記》,史丹佛: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藏。
-
《大東亜戦争海軍戦史本紀巻 1》。東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藏,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
《支那事変陸戦概史》,上編。東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藏,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
“General der Infanterie z.V. 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 http://www.specialcamp11.co.uk/General%20der%20Infanterie%20Alexander%20von%20Falkenhausen.htm (accessed May 28, 2020).
-
《國民政府》。臺北:國史館藏。
-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
-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
-
《陳誠副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
-
《國防部史政局及戰史編纂委員會》。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
-
《閻錫山史料》。臺北:國史館藏。
-
Balck, William. Development of Tactics-World War. Translated by Harry Bell. Fort Leavenworth, Kans.: General Service Schools Press, 1922.
-
Dolev, Eran(2007).Allenby’s Military Medicine: Life and Death in World War I Palestine.London:I. B. Tauris.
-
Kaufmann, J. E.,Kaufmann, H. W.(2006).Fortress France: The Maginot Line and French Defenses in World War II.Mechanicsburg, PA:Stackpole Books.
-
Kirby, William C.(1984).Germany and Republican China.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Liang, Hsi-Huey(1978).The Sino-German Connection: 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 between China and Germany 1900-1941.Assen:Van Gorcum.
-
van de Ven, Hans(2018).China at War: Triumph and Tragedy in the Emergence of the New China.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土肥原賢二刊行会(1972)。秘録土肥原賢二─日中友好の捨石。東京:芙蓉書房。
-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2005).抗日戰爭正面戰場.南京:鳳凰出版社.
-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1998).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南京:鳳凰出版社.
-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2005).抗日戰爭正面戰場.南京:鳳凰出版社.
-
井本熊男(1978)。作戦日誌で綴る支那事变。東京:芙蓉書房。
-
王世杰,林美莉(編輯校訂)(2012).王世杰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王仲廉(1978).征塵回憶.臺北:作者印行.
-
王建朗(1998)。盧溝橋事件後國民政府的戰和抉擇。近代史研究,1998(5),149-163。
-
王建朗(1985)。抗戰初期國民黨軍事戰略方針述評。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4),100-104。
-
司馬亨太郎訳,《巴爾克戦術書》。東京:干城堂,1913-1914 年大改訂第 4 版。
-
光田剛(2007)。中国国民政府期の華北政治:一九二八─三七年。東京:御茶の水書房。
-
安井三吉(1993)。盧溝橋事件。東京:研文出版。
-
何智霖(編輯)(2004).陳誠先生回憶錄─抗日戰爭.臺北:國史館.
-
何智霖(編輯)(2010).陳誠先生從軍史料選輯─整軍紀要.臺北:國史館.
-
何應欽(1985).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
余子道(1988)。中國正面戰場對日戰略的演變。歷史研究,1988(5),138-152。
-
佚名,滕昕雲(譯)(2020).淞滬會戰:德國軍事顧問呈德國陸總部報告.新北:老戰友工作室.
-
克勞塞維茨,張柏亭(編譯)(1956).戰爭論.臺北:國防部.
-
呂芳上(編)(2015).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第 2 編:軍事作戰.臺北:國史館.
-
李君山(2006)。抗戰前軍用教範的初步考察(1931-1937)。中華軍史學會會刊,11,67-93。
-
李雲漢(1973).宋哲元與七七抗戰.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
李雲漢(1987).盧溝橋事變.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
李新(編),孫思白(編)(1978).民國人物傳.北京:中華書局.
-
步平(編),王建朗(編)(2019).中國抗日戰爭史第 2 卷:戰時軍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沈雲龍(訪問),謝文孫(訪問),謝文孫(紀錄)(1991)。征戰西北─陝西省主席熊斌將軍訪問紀錄。口述歷史,2,45-100。
-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1975)。戦史叢書:支那事变陸軍作戦〈1〉昭和十三年一月まで。東京:朝雲新聞社。
-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1967)。大本營陸軍部〈1〉:昭和十五年五月まで。東京:朝雲新聞社。
-
岩谷將(2019)。從盧溝橋到上海─再論中日戰爭初期的展開。邁向和解之路:中日戰爭的再檢討,新北:
-
於憑遠(編纂),羅冷梅(編纂),葉霞翟(校訂),胡為真(校訂)(2014).胡宗南上將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服部聡(2008)。日中戦爭における短期決戦方針の挫折。日中戦争再論,東京:
-
林蔚,蘇聖雄(編)(2019).林蔚文抗戰遠征日記(1941).臺北: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
波多野澄雄、戸部良一、松元崇、庄司潤一郎、川島真(2018)。決定版日中戦争。東京:新潮社。
-
胡平生(1997)。晉奉涿州之戰(1927-1928)及其影響。臺大歷史學報,21,195-260。
-
胡春惠(訪問),林泉(訪問),林泉(紀錄)(1992).尹呈輔先生訪問紀錄.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
苟吉堂編,《中國陸軍第三方面軍抗戰記實》。出版地不詳:中國陸軍第三方面軍,1947。
-
孫仿魯先生古稀華誕籌備委員會(編)(1962).孫連仲回憶錄.臺北:孫仿魯先生古稀華誕籌備委員會.
-
家近亮子(2012)。蔣介石の外交戦略と日中戦争。東京:岩波書店。
-
徐永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91).徐永昌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徐枕(2014).一代名將胡宗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格魯塞威止著,瞿壽褆重譯,《大戰學理》。北京:武學官書局,1915。
-
秦孝儀(編)(1984).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
秦孝儀(編)(1984).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 24.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
秦孝儀(編)(1984).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 30.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
秦孝儀(編)(1984).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 15.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
秦孝儀(編)(1984).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 14.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
秦郁彥(1977)。日中戦争史。東京:河出書房新社。
-
馬振犢(1993).慘勝:抗戰正面戰場大寫意.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馬振犢,戚如高(1998).蔣介石與希特勒─民國時期的中德關係.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
高明芳(編註)(2007).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臺北:國史館.
-
國史館(編)(1994).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臺北:國史館.
-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1982).抗日戰史─太原會戰(一).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1982).抗日戰史─津浦鐵路北段沿線之作戰.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1982).抗日戰史─平漢鐵路北段沿線之作戰.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1982).抗日戰史─七七事變與平津作戰.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1982).抗日戰史─平綏鐵路沿線之作戰.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
張皓(2014)。以空間換時間:蔣介石對南口會戰的部署及戰略意圖。晉陽學刊,2014(4),37-51。
-
張憲文(編)(2001).中國抗日戰爭史(1931-1945).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
張贛萍(1969).抗日名將關麟徵.香港:宇宙出版社.
-
郭汝瑰(編),黃玉章(編)(2015).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
郭岱君(編)(2015).重探抗戰史一: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
郭恆鈺(編),羅梅君(編),許琳菲(翻譯),孫善豪(翻譯)(1991).德國外交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陳長河(1988)。國民黨政府參謀本部組織沿革概述。歷史檔案,1988(1),110-111。
-
陶菊隱,《蔣百里先生傳》。上海:中華書局,1948。
-
鹿錫俊(2016)。蔣介石の「国際的解決」戦略:1937-1941-「蔣介石日記」から見る日中戦争の深層。東京:東方書店。
-
傅作義,〈綏戰經過詳記〉,《軍事雜誌》第 100 期,1937,南京,頁 285-304。
-
曾景忠(1998)。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國民政府對冀察當局的應戰督導。紀念七七抗戰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
森久男(2009)。日本陸軍と内蒙工作:関東軍はなぜ独走したか。東京:講談社。
-
森潤三郎,《鷗外森林太郎》。東京:丸井書店,1942。
-
鈕先鍾(1995).西方戰略思想史.臺北:麥田出版公司.
-
黃自進(編)(2019).邁向和解之路:中日戰爭的再檢討.臺北:稻鄉出版社.
-
黃杰(1984).淞滬及豫東作戰日記.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
楊天石(2010).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二).香港:三聯書店.
-
楊奎松(2009)。七七事變後蔣介石的和戰抉擇。紀念七七事變爆發 70 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
-
萬耀煌(1978).萬耀煌將軍日記.臺北:湖北文獻社.
-
趙正楷(編),陳存恭(編)(1996).徐永昌先生函電言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趙榮聲(1985).回憶衛立煌.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
-
劉汝明(1979).劉汝明回憶錄.臺北:傳記文學雜誌社.
-
劉峙(1982).我的回憶.臺北:文海出版社.
-
劉峙,劉滌宏(編)(2019).高級傳令兵:劉峙將軍徐蚌會戰戰時日記.臺北:秀威資訊.
-
劉鳳翰(1987)。陸軍與初期抗戰。抗日戰史論集,臺北:
-
蔣緯國(編纂)(1978).國民革命戰史第三部:抗日禦侮.臺北:黎明文化.
-
蔣緯國(編纂)(1978).國民革命戰史第三部:抗日禦侮.臺北:黎明文化.
-
蔡鍔輯,《曾胡治兵語錄》。出版地不詳:四川武學官書局,1917。
-
薛光前(編)(1978).八年對日抗戰中之國民政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鄺智文(2017).民國乎?軍國乎?:第二次中日戰爭前的民國知識軍人、軍學與軍事變革(一九一四─一九三七).香港:中華書局.
-
蘇聖雄(2018).戰爭中的軍事委員會─蔣中正的參謀組織與中日徐州會戰.臺北:元華文創出版公司.
-
蘇聖雄(2020)。國民政府參謀本部的國防作戰計畫與初期實踐(1929-1937)。新史學,31(3),129-198。
-
蘇聖雄(2018)。陳誠的抗戰戰略新探。中華軍史學會會刊,23,123-138。
-
顧祝同(1981).墨三九十自述.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