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武丁時期人物「子商」史跡疏證
|
并列篇名
|
A Historical Exegesis of the Shang Personage "Zi Shang" of the Wu Ding Period (c. late 13th cent. BCE)
|
DOI
|
10.6253/ntuhistory.202206_(69).0005
|
作者
|
張惟捷(Cheng, Vjiay)
|
关键词
|
子商 ; 卜辭 ; 殷商史 ; 甲骨學 ; 家譜刻辭 ; Zi Shang ; oracle-bone inscriptions ; Yin Shang history ; Oracle Bone Science ; genealogy inscriptions
|
期刊名称
|
臺大歷史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69期(2022 / 06 / 01)
|
页次
|
225
-
273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人物生命史的重建是古文字與古代史領域至關重要的研究課題,雖然欠缺文獻史料,但古文字材料的重新發現,得以適度彌補相關的不足。本文針對殷代「子商」此重要人物的史跡進行追索。卜辭顯示,此人活躍於晚商時期武丁執政的中段,曾參與一場大規模戰役,留下年代學上的線索,可加以排譜,而且在其他方面也保留了不少值得重視的文字記載。其次,此人的「子稱」攸關其身分與親屬關係的系聯,根據新材料,我們對當時貴族獲得子稱的先後現象做了進一步推測。而英國所藏「兒氏家譜」與子商之間的某些問題也有待釐清,本文將一併加以討論。
|
英文摘要
|
The reconstruction of a life history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subject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archaic scripts and history. Despite of the lack of archaic historical documents, the discovery of materials with archaic scripts offer some limited data. Focusing on an important person Zi Shang, I trace him to certain historical events. Examination of related oracle-bone inscriptions reveals that Zi Shang was quite active in the mid-period of Wu Ding reign (ca. late 13th cent. BCE). He participated in a major battle, and some academic clues allow the arrangement of his pedigree. Concerning other facets of his life, several precious documents are also extant. Furthermore, his "Rank Calling 'Zi 子'" reveal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im and his relatives. Stored in England, the archaic "Er Family Pedigree" has links with Zi Shang, which also need to be clarified.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se questions, considered together.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歷史學
|
参考文献
|
-
李春桃(2018)。從斗形爵的稱謂談到三足爵的命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9(1),47-118。
連結:
-
張宇衛(2017)。說「逑」字及其相關問題。臺大文史哲學報,87,81-118。
連結:
-
張宇衛(2019)。說「 」字及其相關字形。第八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國際論壇,臺中:
連結:
-
張宇衛(2017)。說「逑」字及其相關問題。臺大文史哲學報,87,81-118。
連結:
-
張惟捷(2014)。殷商武丁時期人物「雀」史跡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5(4),679-767。
連結:
-
黃銘崇(2018)。從基於親屬的政府到官僚的政府──殷周變革的一個重要面向。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9(2),279-338。
連結:
-
丁山(1956).甲骨文所見氏族及其制度.北京:科學出版社.
-
于省吾(1980)。甲骨文「家譜刻辭」真偽辯。古文字研究,北京: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2001).殷周金文集成釋文.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2003).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1984).殷周金文集成.北京:中華書局.
-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1999).甲骨文合集補編.北京:語文出版社.
-
方稚松(2018)。論《合集》6571 中的 ——兼談占辭中「見」的含義。古文字研究,北京:
-
王子楊(2013).甲骨文字形類組差異現象研究.上海:中西書局.
-
王汎森(2001)。什麼可以成為歷史證據——近代中國新舊史料觀點的衝突。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石家莊:
-
白川靜(1957)。殷代雄族考。甲骨金文學論叢,京都:
-
朱歧祥(1993)。殷初戰爭史稿——殷武丁時期方國研究。靜宜人文學報,5,53-108。
-
朱鳳瀚(2004).商周家族形態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朱鳳瀚(2015)。殷墟卜辭中「侯」的身份補證——兼論「侯」、「伯」之異同。古文字與古代史,臺北:
-
艾蘭, Sarah(1991)。論甲骨文的契刻。英國所藏甲骨集.下編,北京:
-
何年會,〈龜腹甲新綴第五十九則〉 6 月 29 日。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3029.html.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網站」,2013
-
宋華強(2011)。釋甲骨文的「戾」和「體」。語言學論叢,北京:
-
宋雅萍(2011)。說甲骨文、金文的「敢」字。出土文獻研究視野與方法,臺北:
-
宋鎮豪(1995)。商代軍事制度研究。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西安:
-
宋鎮豪(編)(2010).商代史.卷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宋鎮豪(編)(2011).商代史.卷四.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李宗焜(2012)。婦好在武丁王朝的角色。古文字與古代史,臺北:
-
李宗焜(2007)。卜辭中的「望乘」─兼釋「比」的辭意。古文字與古代史,臺北:
-
李宗焜(2009)。沚戛的軍事活動與敵我關係。古文字與古代史,臺北:
-
李峰(2010).西周的政體:中國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國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局.
-
李發(2018).甲骨軍事刻辭整理與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
李學勤(1983)。釋多君、多子。甲骨文與殷商史,上海:
-
李學勤(1987)。考古發現與古代姓氏制度。考古,1987(3),253-257+241。
-
李學勤(2005)。再論家譜刻辭。李學勤文集,上海:
-
李學勤(2008).李學勤早期文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
李學勤,齊文心,艾蘭(1999).瑞典斯德哥爾摩遠東古物博物館藏甲骨文字.北京:中華書局.
-
沈培(1992)。殷墟甲骨卜辭中主語的位置及相關問題。古漢語研究,1992(4),40-46+51。
-
貝塚茂樹(1960).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所藏甲骨文字.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
東洋文庫古代史研究會(編)(1979).東洋文庫所藏甲骨文字.東京:東洋文庫.
-
林宏明(2011).醉古集:甲骨的綴合與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
林宏明(2013).契合集.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
林澐(2012)。再論殷墟卜辭中的「多子」與「多生」。古文字與古代史,臺北:
-
林澐(1979)。從武丁時代的幾種「子卜辭」試論商周的家族型態。古文字研究,北京:
-
姚孝遂(編)(1988).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北京:中華書局.
-
胡厚宣,〈殷代封建制度考〉,收入氏著,《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上冊,頁 31-45。濟南: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1944。
-
胡厚宣(編)(1999).甲骨文合集釋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郅曉娜(201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
孫亞冰,林歡(2010).商代地理與方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孫俊(2005)。北京,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
-
島邦男,濮茅左(譯),顧偉良(譯)(2006).殷墟卜辭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崎川隆(2011).賓組甲骨文分類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張宇衛(2013)。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
張亞初(1988)。商代職官研究。古文字研究,北京:
-
張秉權(1988).甲骨文與甲骨學.臺北:國立編譯館.
-
張惟捷(2020)。從「令王隹黃」辭例談卜辭「王」字的指涉問題。古文字研究,北京:
-
張惟捷(2018)。晚商人物「師般」史跡考述──並論文獻中「甘盤」的相關問題。甲骨文與殷商史,上海:
-
張惟捷(2019)。從殷卜辭「[難字請見原文] 」字談到西周「[難字請見原文] 」國。河南大學第十一屆黃河學高層論壇暨古文字與出土文獻語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封:
-
張惟捷(2011)。賓組卜辭文字「異體分工」現象再探。第二十二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後論文集,新北:
-
張惟捷(2015)。略論我國火攻戰法的上古淵源──以甲骨文資料為例。甲骨文與殷商史,上海:
-
張惟捷(2013).殷墟 YH127 坑賓組甲骨新研.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
張惟捷(2018)。從一版新材料看甲骨文家譜刻辭的真偽問題。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上海:
-
張惟捷,蔡哲茂(2017).殷虛文字丙編摹釋新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曹錦炎,沈建華(2006).甲骨文校釋總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
莫伯峰(2016)。通過字體分類來看甲骨卜辭中「子」的身份屬性。古文字研究,北京:
-
許進雄(1979).懷特氏等所藏甲骨文集.安大略: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
郭沫若(編)(1979).甲骨文合集.北京:中華書局.
-
陳光宇(2016)。兒氏家譜刻辭綜述及其確為真品的證據。甲骨文與殷商史,上海:
-
陳絜(2007).商周姓氏制度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
陳夢家(2004).殷虛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
-
陳劍(2010)。釋「由」。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上海:
-
陳劍(2012)。試說甲骨文的「殺」字。古文字研究,北京:
-
曾毅公(1950).甲骨綴合編.北京:修文堂書店.
-
曾憲通(1992)。曾憲通「作」字探源──兼談耒字的流變。古文字研究,北京:
-
黃天樹(2020)。卜辭「畢馬亦有傷」補說。黃天樹甲骨學論集,北京:
-
黃天樹(2007).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北京:科學出版社.
-
黃天樹(2014).黃天樹甲骨金文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
-
黃國輝(2012)。「家譜刻辭」研究新證。出土文獻,上海:
-
黃銘崇(2016)。商周貴族親屬稱謂制度的比較研究。甲骨文與殷商史,上海:
-
楊升南(1982)。略論商代的軍隊。甲骨探史錄,北京:
-
葛亮(2010)。上海,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
董作賓(1998).殷虛文字甲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董作賓(1994).殷虛文字乙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董作賓,〈五等爵在殷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 6 本第 3 分,1936 年 8月,上海,頁 413-430。
-
裘錫圭(2012)。論歷組卜辭的時代。裘錫圭學術文集,上海:
-
裘錫圭(2012)。關於商代的家族組織與貴族和平民兩個階級的初步研究。裘錫圭學術文集,上海:
-
裘錫圭(2012)。關於殷墟卜辭的「瞽」。裘錫圭學術文集,上海:
-
裘錫圭(2012)。說殷墟卜辭的「奠」──試論商人處置服屬者的一種方法。裘錫圭學術文集,上海:
-
趙林(2003)。論商代的父與子。漢學研究,21(1),1-22。
-
趙鵬(2014)。從弘、商談商代時代相近的同名。南方文物,2014(4),98-103。
-
趙鵬(2007).殷墟甲骨文人名與斷代的初步研究.北京:線裝書局.
-
劉釗(編)(2014).新甲骨文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劉源(2014)。殷墟卜辭「爵子畢」解釋。古文字研究,北京:
-
劉源(2007)。從國博所藏甲骨談殷墟王卜辭中的子某。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甲骨卷,上海:
-
劉源(2017)。殷墟甲骨卜辭與左傳中「子某」之對比研究。古文字與古代史,臺北:
-
劉學順(1998)。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
蔣玉斌(2006)。長春,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
-
蔡哲茂(2002)。釋殷卜辭|求|字的一種用法。古文字研究,北京:
-
蔡哲茂(2019)。甲骨文中的《阿波卡獵逃》──商代奴隸逃亡的故事。甲骨文與殷商史,上海:
-
蔡哲茂(2011)。殷卜辭「用侯屯」辨。甲骨文與殷商史,上海:
-
蔡哲茂(2012)。武丁卜辭中[難字請見原文]父壬身份的探討。古文字與古代史,臺北:
-
蔡哲茂(編)(2011).甲骨綴合彙編——圖版篇.臺北:花木蘭出版社.
-
閻華(2019)。開封,河南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
謝忠晟(2011)。甲骨「[難字請見原文]」字新探。輔大中研所學刊,42,17-46。
-
鍾柏生(1995).殷虛文字乙編補遺.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鍾柏生(1989).殷商卜辭地理論叢.臺北:藝文印書館.
-
鍾柏生(1991)。卜辭中所見殷代的軍政之一──戰爭啟動的過程及其準備工作。中國文字,新 14,95-156。
-
魏慈德(2011).中國語言文字研究輯刊.初編.臺北:花木蘭出版社.
-
魏慈德(2011).中國語言文字研究輯刊.初編.臺北:花木蘭出版社.
-
饒宗頤(1959).殷代貞卜人物通考.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
被引用次数
|
-
(2023)。商周「禽」族史跡考。文與哲,42,37-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