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地方政治中的軍統-以20世紀上半葉的福州救火會與閩北站為中心

并列篇名

The Secret Service and Local Politics: A Case Study of the Fuzhou Firefighter Association and the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Statistics (Military Commission) in Northern Fujian Province (1890-1952)

DOI

10.6253/ntuhistory.202306_(71).0001

作者

羅士傑(Lo, Shih-Chieh)

关键词

軍統 ; 福州救火會 ; 閩北站 ; 中國東南沿海 ; 地方政治 ;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Statistics ; Fuzhou Firefighter Association ; Minbei station ; southeastern coast China ; local politics

期刊名称

臺大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71期(2023 / 06 / 01)

页次

1 - 4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英文

中文摘要

現有針對軍統組織的研究,大多以戴笠(1897-1946)為核心。然本文目的在於闡述如何運用地方社會研究的觀點,思考不同時代的新興人群組織──福州地區救火會與軍統,涉及地方政治運作與20世紀歷史發展的複雜關係。坊間廣泛流傳軍統神秘冷酷的殺手形象,且過往對軍統與地方政治發展的討論,多從黑幫地下社會與政治暴力等角度切入,導致刻板印象的認識有餘,但對實際運作狀況仍缺乏了解。本文將以由下到上的歷史觀點,討論1890至1952年的福州救火聯合會與軍統福建省閩北站的發展歷程。從人事發展角度,探明軍統局與19世紀末以來福州地區最重要的人群組織──救火會,雙方如何達成結盟,並重新思考福州地方政治的發展歷程。

英文摘要

Most research on the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Statistics (Military Commission, known as "Juntong") has centered on Dai Li (1897-1946). The Juntong usually has been regarded as a mysterious and ruthless hive of assassins, thus research has tended to be focused on underground criminal societies, political violence, and related phenomena. This approach has led to a shallow, imprecise understanding of the Juntong, as well as lack of insight into its actual operations. For the present study, a local history research approach was adopted to disclose and present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uzhou Firefighter Association and the Juntong as two distinct organizations which involved emerging social groups in local political operations during different eras of 20th-century. In particular,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the Fuzhou Firefighter Association and the Juntong's Minbei St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from 1890 to 1952. By adopting a bottom-up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emphasizing personnel development, it explores how the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Statistics (Military Commission) and the most significant local social organization in the Fuzhou area from the late 19th century, namely, the Firefighter Association, formed an allianc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it offers a reassessment of the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of local politics in Fuzhou.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王宏松(2011)。蔣中正對「閩變」的態度與作為。國史館館刊,28,73-114。
    連結:
  2. 陳進金(2012)。戴笠與忠義救國軍。國史館館刊,33,89-118。
    連結:
  3. 蕭李居(2012)。戴笠與特務處情報工作組織的發展。國史館館刊,33,1-32。
    連結:
  4. 《戴笠史料》。臺北:國史館藏。
  5. 〈福州城台救火會一覽表〉,《福建民政月刊》第 2 期,1928 年 1 月 15 日,福州,頁 1-8。
  6. 〈福州救火聯合會各會理事長理監事臨警援友暨各社團學校員生全體一致擁護江秀清先生業經中國國民黨中央提名為本市國大代表候選人〉,《中央日報》(福建),1947 年11 月 22 日,頭版。
  7. 《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系列十》。臺北:國史館藏。
  8. 《國民政府》。臺北:國史館藏。
  9.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
  10. Dunch, Ryan(2000).Fuzhou Protestants and the Making of a Modern China, 1857-1927.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11. Giddens, Anthony(1987).The Nation-State and Violenc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2. Haar, Barend J. ter(1998).The Ritual and Mythology of the Chinese Triads: Creating an Identity.Leiden:Brill.
  13. Ownby, David(1996).Brotherhood and Secret Societies in Early and Mid-Qing China: The Formation of a Tradition.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4. Sinawer, Eiko Maruko(2008).Ruffians, Yakaza, Nationalist: The Violent Politics of Modern Japan, 1860-1960.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5. 卜正民, Timothy,林添貴(譯)(2015).通敵:二戰中國的日本特務與地方菁英.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16. 小滨正子(1998)。中國近代都市的「公的領域」:關於民國時期上海的救火會。中國近代城市:企業、社會、空間,上海:
  17. 小滨正子,葛濤(譯)(2003).近代上海的公共性與國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8. 山本真(2016)。近現代中国における社会と国家─福建省での革命、行政の制度化、戦時動員。東京: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
  19. 干國勛(2014).藍衣社、復興社、力行社.北京:中華書局.
  20. 中共福州市倉山區委黨史研究室(2011).倉山人民革命史.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州市台江區委員會(編)(1987).台江文史.福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州市台江區委員會.
  22. 王良卿(1998).三民主義青年團與中國國民黨關係研究(1938-1949).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23. 王振忠(1996).近 600 年來自然災害與福州社會.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4. 王植倫(編)(1997).福州新聞志:報業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5. 江靜枝(2011).夢裡早知身是客.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26. 吳明剛(2006).1933:福建事變始末.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27. 吳淑鳳(2012).不可忽視的戰場:抗戰時期的軍統局.臺北:國史館.
  28. 吳淑鳳(編)(2011).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忠義救國軍.臺北:國史館.
  29. 吳淑鳳(編)(2011).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中美合作所的成立.臺北:國史館.
  30. 呂紹理(1996).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31. 李孝悌(編),陳學然(編)(2017).海客瀛洲:傳統中國沿海城市與近代東亞海上世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2. 李鄉瀏(編),李達(編)(2002).福州地名.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33. 村上衛,王師倫(譯)(2016).海洋史上的近代中國:福建人的活動與英國、清朝的因應.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4. 杜贊奇, Joseph,王福明(譯)(1996).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 年的華北農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35. 林正慧(2014)。二二八事件中的保密局。臺灣史研究,21(3),1-64。
  36. 林昌如(編),蕭林(編),黃小寧(編)(2001).福建閩軍史料選編:閩南民軍.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37. 林精華(2011).福州貿易文化叢談.福州:福建文史研究館編.
  38. 南平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2004).南平地區志.北京:方志出版社.
  39. 政協福州市倉山區文史資料委員會(編)(1993).倉山文史.福州:政協福州市倉山區文史資料委員會.
  40. 政協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1988).福建文史資料第 18 輯:軍統在福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41. 政協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1990).福建文史資料第 23 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42. 政協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1992).福建文史資料第 28 輯:CC、中統在閩內幕紀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43. 政協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1989).福建文史資料第 21 輯:法曹內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44. 政協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1987).福建文史資料第 16 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45. 政協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1964).福建文史資料第 3 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46. 政協福建省福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1963).福州文史資料第 2 輯.福州:政協福建省福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
  47. 約翰.斯梅爾, John,陳勇(譯)(2006).中產階級文化的起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48. 胡平(2018).時間的磨子下:戴笠、軍統與抗戰.香港:中華書局.
  49. 范育誠(2017)。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50. 家屬自印(1970).胡國振先生紀念集.臺北:廈門街 99 弄 16 號之 8.
  51. 徐天胎(編),福建省文史研究館(整理)(2009).福建民國史稿.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52. 徐文彬(2018).近代民間組織與災害的應對:以福州救火會為論述中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3. 國民大會秘書處(編)(1978).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名錄.臺北:國民大會秘書處.
  54. 國防部情報局(1962).國防部情報局史料彙編.臺北:國防部情報局.
  55. 國防部情報局(1979).戴雨農先生全集.臺北:國防部情報局.
  56. 崛地明(1995)。明末福建諸都市の火災と防火行政。東洋學報,77(1.2),69-104。
  57. 張治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1985).張治中回憶錄.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
  58. 張瑞德(2018).無聲的要角:蔣介石的侍從室與戰時中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9. 張霈芝(1999).戴笠與抗戰.臺北:國史館.
  60. 梅樂斯, Milton Edward,臺灣新生報編輯部(譯)(1968).另一種戰爭─中美合作所的故事(中).臺北:臺灣新生報社.
  61. 梅樂斯, Milton Edward,臺灣新生報編輯部(譯)(1968).另一種戰爭─中美合作所的故事(上).臺北:臺灣新生報社.
  62. 梅樂斯, Milton Edward,臺灣新生報編輯部(譯)(1968).另一種戰爭─中美合作所的故事(下).臺北:臺灣新生報社.
  63. 陳予歡(編)(1998).黃埔軍校將帥錄.廣州:廣州出版社.
  64. 陳翠蓮(2014)。「祖國」的政治試煉:陳逸松、劉明與軍統局。臺灣史研究,21(3),137-180。
  65. 曾意丹,徐鶴萍(2002).福州世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66. 黃康永(口述),朱文楚(整理)(2005).我所知道的軍統興衰:原國民黨軍統少將的回憶.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67. 鄒怡(2003)。清代城市社會公共事業的運作:以杭州城消防事業為中心。清史研究,2003(4),19-32。
  68. 福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2000).福州市志.北京:方志出版社.
  69. 福建省立醫院(編)(2017).回憶、傳承:我們的福建省立醫院.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
  70.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1995).福建省志:軍事志.北京:新華出版社.
  71. 福建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2000).文史資料選編第 1 卷:教育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72. 福建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2001).文史資料選編第 2 卷:社會民情編.新中國成立前史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73. 福建商事研究所編,《閩省各商之習慣》。福州:福建省圖書館特藏部藏。
  74. 臺灣總督府外事部編,《福州事情》。臺北:臺灣總督府外事部,1941。
  75. 閩南救火會編,《福州英領事混爭天安寺紀實》。福州:福建省檔案館藏 1909 宣統元年排印本。
  76. 劉紹唐(編)(2014).民國人物小傳.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77. 劉寧顏(編)(1994).重修臺灣省通志.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78. 劉鳳翰(1995)。日軍侵華期間偽軍的興起與蛻變。國史館館刊,復刊18,187-220。
  79. 潘群(編)(2005).福州老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80. 蔣永敬(編)(1988).楊亮功先生年譜.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81. 蔡人奇(2002).藤山志.福州: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
  82. 鄧元忠(2000).國民黨核心組織真相.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83. 盧公明, Justus,陳澤平(譯)(2009).中國人的社會生活:一個美國傳教士的晚清福州見聞錄.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84. 盧建幸(編),王海浩(編)(1992).中國地方志集成:鄉鎮志專輯(26).上海:上海書店.
  85. 薛月順(2001)。臺灣入境管制初探─以民國 38 年陳誠擔任省主席時期為例。國史館學術集刊,1,225-256。
  86. 謝和耐, Jacques,劉東(譯)(2008).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國日常生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87. 魏斐德, Frederic, Jr.,梁禾(譯)(2004).特工教父:戴笠和他的祕勤組織.臺北:時英出版社.
  88. 羅久蓉(2013).她的審判:近代中國國族與性別意義下的忠奸之辯.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89. 羅士傑(2017)。大眾組織與晚清地方政治:以 1900 年浙江溫州神拳會事件為討論中心。新史學,28(2),187-224。
  90. 羅士傑(2002)。略論清同治年間臺灣戴潮春案與天地會之關係。民俗曲藝,138,279-303。
  91. 羅桂林(2018)。「草根」市政的興起:以近代福州的救火會為中心。史林,2018(4),1-13+219。
  92. 嚴如平(2011).陳儀評傳.北京:人民出版社.
  93. 蘇智良(2000).上海黑幫.臺北:立緒文化.
  94. 蘇智良,陳麗菲(1996).近代上海黑社會研究.臺北:南天書局.
  95. 蘇智良,陳麗菲(2009).海上梟雄黃金榮.北京:團結出版社.
  96. 蘇聖雄(2018).戰爭中的軍事委員會:蔣中正的參謀組織與中日徐州會戰.臺北:元華文創.
  97. 蘇聖雄(2014)。1939 年的軍統局與抗日戰爭。抗戰史料研究,2014(1),101-119。
  98. 蘇聖雄(編)(2021).諜報戰:軍統局特務工作總報告(1937).臺北: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99. 蘇聖雄(編)(2021).諜報戰:軍統局特務工作總報告(1939).臺北:民國歷史文化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