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試論劉向災異學說之轉變

并列篇名

A Study on the Changing Development of Liu Xiang's Theory of Anomalies

DOI

10.6281/NTUCL.2007.26.05

作者

黃啟書(Chi-Shu Huang)

关键词

洪範五行傳 ; 災異 ; 劉向 ; 董仲舒 ; 五行 ; Hongfan waxing zhuan ; anomalics zaiyi ; Liu Xiang ; Liu Xin ; Dong Zhongshu ; waxing fivc clcmcnts

期刊名称

臺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6期(2007 / 06 / 01)

页次

119 - 15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兩漢主要災異學說之中,以洪範五行傳學說影響後世最爲深遠。尤其劉向、劉故父子各自撰著的《洪範五行專論》,經班固匯整取捨後,成爲歷代正史災異紀錄的體例。甚至影響了後代學者對於災異分類的認知。學界對於向、歆父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立場及文獻車里的貢獻上,鮮及二人災異學說體系異同的精細分析。本文主要探討劉向災異學說前後期之演變。 就《漢書》所見材料分析,可以看出在《洪範五行傳論》撰作之前,劉向主要沿襲董仲舒春秋公羊災異學說的主要看法與原則;撰成以後,其內容的確影響到其後奏疏封事之運用材料與詮釋法則。因此,《洪範五行傳論》之撰作可稱爲是劉向災異學說轉變之分水嶺。

英文摘要

Among the Han theories of anomalies (zai yi), the one constructed in the 1-lorigian waxing zhuan proves to have the most enduring influence in later times. Thanks to the admirable compiling effort of Ban Gu, the Hongian waxing zhuan Iun, written by Liu Xiang and his son Liu Xin, even become the paradigm for later days' writing of the records of anomalies. Previous studies on Liu Xiang and Liu Xin, however, have focused on either their political views 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collecting and assorting literature. Littl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ir theories of anomalies, not to mention their differences in this regard. This article looks at the changing development of Liu Xiang's theory of anomalies. It argues that the development went through two distinct phases, and that appearance of the Hongfan waxing zhaanlun marked the transition as well as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Liu's theor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孔穎達(1978)。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 王先謙(1975)。漢書補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3. 王繼訓(2002)。劉向陰陽五行學說初探。孔子研究,1
  4. 古苔光(1987)。淡江學報。臺北:淡江大學。
  5. 司馬光編、胡三省注(1974)。資治通鑑。臺北:洪氏出版社。
  6. 司馬遷(1974)。史記。臺北:洪氏出版社。
  7. 石光瑛(2001)。新序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8. 伊藤計(1979)。集刊東洋學。仙台:東北大學中國文史哲研究會。
  9. 向宗魯(2000)。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
  10. 池田秀三(1978)。劉向の學問と思想。東方學報,50
  11. 汪高鑫(2003)。劉向災異論旨趣探微―兼論劉向、劉歆災異論旨趣的不同及其成因。安徽大學學報(哲社科版),27(2)
  12. 屈萬里(1984)。尚書集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13. 金春峰(1997)。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4. 班固(1991)。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15. 張溥(1968)。漢魏六朝一百三家集。臺北:新光書局。
  16. 許素菲(1989)。說苑探微。臺北:太白書屋。
  17. 陳立(1982)。公羊義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
  18. 惠楝(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易漢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
  19. 程元敏(2006)。兩漢《洪範五行傳》作者索隱。屈萬里先生百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
  20. 程廷祚(1969)。金陵叢書:青溪文集。臺北:大通書局。
  21. 黃啓書、葉國良、夏長樸、李偉泰指導(200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臺灣大學中文所。
  22. 楊伯峻(1986)。春秋左傳注。臺北:復文出版社。
  23. 劉文典著、馮逸、喬華點校(1989)。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24. 鄭萬耕(2004)。劉向、劉歆父子的易說。周易研究,2
  25. 錢穆(1989)。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26. 鍾文烝著、駢宇騫、郝淑慧點校(1996)。春秋毅梁經傳補注。北京:中華書局。
  27. 韓碧琴(1984)。劉向學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29
  28. 韓碧琴、王關仕指導(198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臺灣師大國文所。
  29. 舊題左丘明著、韋昭注(1983)。國語。臺北:漢京文化公司。
  30. 蘇輿著、鍾哲點校(1992)。春秋緊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
  31. 酈道元(1979)。四部叢刊正編:水經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被引用次数
  1. 程蘇東(2022)。劉向〈洪範〉五行學考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93(1),1-69。
  2. 黃啟書(2007)。試論劉向、劉歆《洪範五行傳論》之異同。臺大中文學報,27,123-165。
  3. 黃啟書(2011)。試論《續漢書•五行志》撰作及其體例因革之問題。政大中文學報,15,197-230。
  4. 黃啟書(2013)。《漢書.五行志》之創制及其相關問題。臺大中文學報,40,145-147+149-195。
  5. 黃啟書(2016)。西漢經學的另類戰場:從宣元成三朝災異說之發展為例。臺大中文學報,52,43-93。
  6. 彭美玲(2014)。漢儒三代質文論脈絡考察。漢學研究,32(3),1-36。
  7. 張書豪(2011)。西漢「堯後火德」說的成立。漢學研究,29(3),1-27。
  8. 張書豪(2013)。西漢災異思想的基礎研究─關於《洪範五行傳》性質、文獻、作者的綜合討論。臺大中文學報,43,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