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閩南方言本字考證(伍)

并列篇名

Textual Research on Original Characters in the Southern Min Dialects (5)

DOI

10.6281/NTUCL.2010.32.11

作者

徐芳敏(Fang-Min Hsu)

关键词

漢語方言 ; 閩方言 ; 閩南方言 ; 本字考證 ; 滒 ; (羊鹵)(羊鹵)鹺 ; (麥差) ; 倚 ; Chinese dialects ; Min dialects ; Southern Min dialects ; original character ; textual research on original character

期刊名称

臺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2期(2010 / 06 / 01)

页次

399 - 42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爲「閩南方言本字考證」系列的第五篇。共考釋§2「滒A.(下標 ⊂)ko,B.(下標 ⊂) kho」(黏稠;久煮;乾煮」);§3「(羊鹵)((羊鹵)鹺)A.(下標 ⊆)tsua,B.(下標 ⊆)tua」(鹽口(下標 ⊆)tsua」(以豆醬或鹽醃漬菜類或小魚,作爲下飯物」,鹹(下標 ⊆)kiam(羊鹵)((羊鹵)鹺)(下標 ⊆)tua」”vegetables etc. preserved in sauce; sa1ted foods kept ready in the house.”);§4 「(麥差)A.(下標 ⊆) tsua,B.(下標 ⊆) tua」 (”to shake about horizontally with a somewhat circular motion, as a tray of grain.”);§5「倚ua(上標 ⊃) (”to lean heavily upon with the hand.”)四個方言詞、七個音讀。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is the fifth in a series of textual studies to ascertain the original characters (本字) for some pronunciations in the Southern Min dialects. The characters dealt with here are the following four words, with seven pronunciations: 「滒A.(subscript ⊂)ko, B.(subscript ⊂)kho」 (to thicken, as with congee, stew, dry cook); 「(羊鹵)((羊鹵)鹺) A.(subscript ⊆)tsua, B.(subscript ⊆)tua」(鹽口(subscript ⊆)tsua」”vegetables or small fish seasoned with soy sauce or salt served with rice,” and 「鹹(subscript ⊆)kiam (羊鹵)((羊鹵)鹺)(subscript ⊆)tua」”vegetables etc. preserved in sauce; salted foods kept ready in the house”); 「(麥差)A.(subscript ⊆)tsua, B.(subscript ⊆)tua) (”to shake about horizontally with a somewhat circular motion, as a tray of grain”); and 「倚ua(superscript ⊃)」 (”to lean heavily upon with the han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徐芳敏(2007)。漢語方言本字考證與古漢語聯綿詞。臺大文史哲學報,67,83-106。
    連結:
  2. (1993)。閩南語經典辭書彙編。臺北:武陵出版公司。
  3. (1993)。閩南話經典辭書彙編。臺北:武陵出版公司。
  4. (1998)。說文解字四種。北京:中華書局。
  5. 《潮正集》Steel, John. 1924.《潮正兩音字集》The Swatow Syllabary, with Mandarin Pronunciations. Shanghai: The Presbyterian Misssion Press.
  6. (2003)。渡江書十五音。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7. 小川尚義編1931(上)、1932(下)《臺日大辭典》(上、下),臺北:臺灣總督府,影印本(影印時、地不詳)。
  8. (1993)。閩南語經典辭書彙編。臺北:武陵出版公司。
  9. (1990)。廈英大辭典。臺北:南天書局。
  10. (1978)。禮記注疏附校勘記。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1. 宋丁度編(1985)。集韻附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2. 宋丁度編(2005)。宋刻集韻。北京:中華書局。
  13. 宋丁度編(1985)。集韻附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4. 宋陳彭年編。大廣益會玉篇。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國字整理小組。
  15. 宋陳彭年編(1987)。大廣益會玉篇。北京:中華書局。
  16. 宋陳彭年編、周祖謨校正、余迺永校(1980)。互註校正宋本廣韻(校本)。臺北:聯貫出版社。
  17. 漢許慎、清段玉裁注(1985)。說文解字注(新增部首檢字索引)。臺北:文化圖書公司。
  18. 魏張揖、徐復編(1992)。廣雅詁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2006)。漢語大字典 八卷本。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
  20.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2006)。漢語大字典 八卷本。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
  21.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2006)。漢語大字典 八卷本。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
  22.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2006)。漢語大字典 八卷本。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
  23.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2006)。漢語大字典 八卷本。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
  24.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2006)。漢語大字典 八卷本。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
  25.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2006)。漢語大字典 八卷本。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
  2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2006)。漢語大字典 八卷本。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
  27. 任繼昉(1992)。漢語語源學。重慶:重慶出版社。
  28. 余迺永校注(2008)。新校互註宋本廣韻定稿本。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29. 余迺永校注(2008)。新校互註宋本廣韻定稿本。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30. 吳連生(1998)。吳方言詞考。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31. 李永明(1959)。潮州方言。北京:中華書局。
  32. 李如龍(2001)。閩方言的特徵詞。漢語方言特徵詞研究,廈門:
  33. 李如龍(1996)。中古全濁聲母閩方言今讀的分析。方言與音韻論集,香港:
  34. 李新魁、林倫倫(1992)。潮汕方言詞考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35. 周長楫、歐陽憶耘(1998)。廈門方言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36. 東方孝義編纂(1997)。臺日新辭書。臺北:南天書局。
  37. 林倫倫(2006)。粵西閩語雷州話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38. 林倫倫、林春雨(2007)。廣東南澳島方言語音詞匯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39. 林連通編(1993)。泉州市方言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40. 洪惟仁(1986)。臺灣禮俗語典。臺北:自立晚報社。
  41. 徐芳敏(2003)。閩南方言本字與相關問題探索。臺北:大安出版社。
  42. 徐芳敏(2006)。漢語方言本字考證與「尋音」。山高水長:丁邦新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
  43. 徐芳敏(1991)。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44. 徐時儀校注(2008)。一切經音義三種校本合刊。上海:上海世紀出版公司。
  45. 張振興編纂、蔡葉青編纂(1998)。雷州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46. 梁猷剛(1984)。瓊州方言的訓讀字(二)。方言,3,213-226。
  47. 許成章編(1992)。臺灣漢語辭典。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48. 許成章編(1992)。臺灣漢語辭典。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49. 許成章編(1992)。臺灣漢語辭典。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50. 許成章編(1992)。臺灣漢語辭典。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51. 許寶華編、宮田一郎編(1999)。漢語方言大詞典。北京:中華書局。
  52. 許寶華編、宮田一郎編(1999)。漢語方言大詞典。北京:中華書局。
  53. 許寶華編、宮田一郎編(1999)。漢語方言大詞典。北京:中華書局。
  54. 許寶華編、宮田一郎編(1999)。漢語方言大詞典。北京:中華書局。
  55. 許寶華編、宮田一郎編(1999)。漢語方言大詞典。北京:中華書局。
  56. 郭啟熹(1996)。龍岩方言研究。香港:縱橫出版社。
  57. 陳正統編(2007)。閩南漳腔辭典。北京:中華書局。
  58. 陳修編、陳文晶編(1991)。臺灣話大詞典:閩南話漳泉二腔系部分。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59. 陳筱琪(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60. 陳鴻邁編纂(1996)。海口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61. 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漢語方言研究室編(1982)。普通語閩南方言詞典。香港:三聯書店。
  62. 楊秀芳(1982)。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63. 楊揚發編(2001)。潮汕十八音字典:普通話對照。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
  64. 溫昌衍(2001)。客家方言的特徵詞。漢語方言特徵詞研究,廈門:
  65. 董忠司編纂、城淑賢編纂、張屏生編纂、張光宇審稿(2001)。臺灣閩南語辭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66. 詹伯慧(1959)。潮州方言。方言和普通話叢刊,2,40-120。
  67. 劉新中(2006)。海南閩語的語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8. 蔡俊明編(1991)。普通話對照 潮州方言詞匯。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
  69. 鄭張尚芳(2008)。溫州方言志。北京:中華書局。
  70. 錢乃榮(2001)。北部吳語的特徵詞。漢語方言特徵詞研究,廈門:
  71. 錢乃榮(1992)。當代吳語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72. 魏南安編(1992)。臺語大字典。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73. 羅志海(1995)。海豐方言。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德宏民族出版社。
  74. 羅志海編纂(2000)。海豐方言詞典。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