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黃庭堅與寒山詩關係考

并列篇名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ang Ting-Jian and Han-Shan's Poems

DOI

10.6281/NTUCL.2011.34.05

作者

陳英傑(Ying-Chieh Chen)

关键词

黃庭堅 ; 寒山詩 ; 貶謫 ; 任運隨緣 ; 禪宗 ; 黃龍派 ; Huang Ting-Jian ; Han-Shan's poems ; banish ; follow one's destiny ; Zen Buddhism ; Huang-Long Sect

期刊名称

臺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4期(2011 / 06 / 01)

页次

183 - 22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寒山詩是中國古典詩史上著名的禪詩,白唐代以來,即頗受佛教界推崇,屢見稱述。而中晚唐以降,雖已能零星看到幾位文人寫過關乎寒山其人,甚至擬和寒山詩之作,但一直要到北宋的黃庭堅,才累積較豐富的討論。黃庭堅與寒山詩之關係,就其表述形式歸納,包括詩句化用寒山詩,也曾利用書法書寫寒山詩贈人,另外還有些作品是直接評論寒山詩,堪稱相當多元。考究、排比這些作品的撰寫年代及性質,還會發現黃庭堅涉及寒山詩之資料儘管出現甚早,但晚年謫寓戎州時期,對寒山詩顯然情有獨鍾。其所以如此,可對應到他遭遇貶謫逆境之際,頗能接受禪宗思想而以任運隨緣自處的心境;他對寒山詩的評論內容,便是上述思想心境的投影。至於黃庭堅這種深契於寒山詩的思想心境,以及得以深刻地體認寒山詩之價值的媒介、管道,極可能是在遭貶前夕利用丁憂休假的機會,親炙黃龍禪所受的啓引。黃庭堅僅是「個案」,但留下了豐富的討論,其實不妨視同文人與寒山詩關係的一個「縮影」,微而具體,相當值得重視。

英文摘要

Han-Shan's poems had rarely been discussed before Huang Ting-Jian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despite the considerable fame they had gained in the Tang Dynasty. Huang had made allusions to Han-Shan's poems in his own poems, directly commented on Han-Shan's poems, and presented others with these poems in his own handwriting. Able to understand the Zen teachings contained in Han-Shan's poems, he especially expressed his appreciation of them during his banishment in his old age His sympathy with these poems probably resulted from his experience of the Huang-Long Sect of Zen Buddhism on compassionate leave before being banishe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76)。卍續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 (1976)。卍續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3.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 (1976)。卍續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5.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 唐‧寒 山著,日‧白隱注:《寒山詩闡提記聞》 ,日本延享三年( 1746年)京都刊本)。
  8. (1979)。四部叢刊正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9.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 (1979)。四部叢刊正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1. (1999)。北京圖書館藏年譜珍本叢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2. 元方回、李慶甲集評校點(2005)。瀛奎律髓彙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3. 日平野顯照、張桐生譯(1987)。唐代的文學與佛教。臺北:業強出版社。
  14. 日吉川幸次郎、鄭清茂譯(1988)。宋詩概說。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5. 宋王安石、宋李璧注、李之亮補箋(2002)。王荊公詩注補箋。成都:巴蜀書社。
  16. 宋陳模、鄭必俊校注(1993)。懷古錄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17. 宋陸游、李劍雄點校、劉德權點校(1997)。老學庵筆記。北京:中華書局。
  18. 宋普濟編、蘇淵雷點校(1984)。五燈會元。北京:中華書局。
  19. 宋黃庭堅、宋任淵注、宋史容注、宋史季溫注、劉尚榮校點(2003)。黃庭堅詩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20. 宋黃庭堅、劉琳校點、李勇先校點、黃蓉貴校點(2001)。黃庭堅全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21. 宋劉克莊、王秀梅點校(1983)。後村詩話。北京:中華書局。
  22. 宋蘇軾、清馮應榴輯注、黃任軻校點、朱懷春校點(2001)。蘇軾詩集合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3. 唐白居易、顧學頡校點(1999)。白居易集。北京:中華書局。
  24. 唐杜甫、清仇兆鰲注(2004)。杜詩詳注。北京:中華書局。
  25. 唐寒山、項楚注(2000)。寒山詩注(附拾得詩注)。北京:中華書局。
  26. 唐惠能、郭朋校釋(2006)。壇經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27. 唐盧照鄰、李雲逸校注(1998)。盧照鄰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28. 梁沈約(1974)。宋書。北京:中華書局。
  29. 梁庾信、清倪璠注、許逸民校點(1980)。庾子山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30. 梁劉勰、范文瀾注(2001)。文心雕龍註。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1.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2005)。增補六臣註文選。臺北:華正書局。
  32. 清清聖祖敇編(1996)。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33. 隋顏之推、王利器集解(1996)。顏氏家訓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34. 朱易安編(2006)。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
  35. 何傳馨(2006)。任運隨綠:黃庭堅〈寒山子龐居士詩〉卷。故宮文物月刊,275,18-25。
  36. 余嘉錫(1988)。四庫提要辯證。北京:中華書局。
  37. 吳文治編(1998)。宋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38. 周維德集校(2005)。全明詩話。濟南:齊魯書社。
  39. 孫昌武(1997)。禪思與詩情。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40. 孫昌武(2005)。中國文學中的維摩與觀音。天津=Tianjin:天津教育出版社=Tianjin Education。
  41.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1982)。故宮歷代法書全集。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42. 張勇(2009)。寒山的論詩詩。寒山子暨和合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杭州:
  43. 莫礪鋒(2007)。唐宋詩歌論集。南京=Nanjing:鳳凰出版社=Fenghuang。
  44. 陳文華(1987)。杜甫傳記唐宋資料考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45. 陳寅恪(1982)。金明館叢稿初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6. 陳慧劍(1991)。寒山子研究。臺北=Taipei: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Dongda。
  47. 陳耀東(2007)。寒山詩集版本研院。北京=Beijing:世界知識出版社=Shijiezhishi。
  48. 項楚、張子開、譚偉、何劍平(2005)。唐代白話詩派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49. 黃啟方(2006)。黃庭堅與江西詩派論集。臺北=Taipei:國家出版社=Kuo Chia。
  50. 黃寶華(2000)。黃庭堅評傳。南京=Nanjing:南京大學出版社=Nanjing University Press。
  51. 楊曾文(2006)。唐五代禪宗史。北京=Beijing: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China Social Sciences。
  52. 葉珠紅(2006)。寒山詩集論叢。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3. 葉珠紅編(2005)。寒山資料類編。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4. 葛兆光(2008)。增訂本中國禪思想史─從六世紀到十世紀。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Ancient Books。
  55. 鄭永曉(1997)。黃庭堅年譜新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6. 錢學烈(2009)。寒山子與寒山詩研究探疑。寒山子暨和合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杭州:
  57. 錢鍾書(1998)。談藝錄。臺北=Taipei:書林出版有限公司=Bookman。
被引用次数
  1. 黃敬家(2013)。從宋代(10-13世紀)禪師擬寒山詩論「寒山體」的內涵轉變。成大中文學報,42,10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