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習鑿齒與諸葛亮神話之建構

并列篇名

Xi Zao-Chi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yth of Zhuge Liang

DOI

10.6281/NTUCL.2012.38.03

作者

王文進(Wen-Chin Wang)

关键词

裴松之《三國志注》 ; 《漢晉春秋》 ; 鄉里情結 ; 臥龍 ; 三國正統觀 ; Pei Song-Zhi's commentary on the "Records of the Three Kingdoms" ; "Hanjinchunqiu"("Spring and Autumn of the Han and Jin Dynasties") ; homeland complex ; Wolong ; legitimacy in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期刊名称

臺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8期(2012 / 09 / 01)

页次

71 - 12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東晉史家習鑿齒的史著《漢晉春秋》、《襄陽記》兩本著作雖然合計於裴松之《三國志注》徵引的數目中僅排名第八。在一百五十七種史籍中遠不及曹魏.魚豢《魏略》、《典略》與王沈《魏書》、孫吳.韋昭《吳書》等著作。但由於習鑿齒在唐代史家所撰《晉書》中備受推崇,其人格也爍耀千古,不像王沈的行徑頻遭非議,也不像魚豢人微言輕、名不列經傳,更不像韋昭在傳統三國史中向來置身在曹魏、蜀漢爭霸的舞臺漩渦之外。故習氏之作的重要性不應以量次計,尤以其在一片擁曹抑劉的潮流中,獨標仁義王道之師,力舉蜀漢大纛,對爾後南宋.朱熹《通鑑綱目》以蜀漢爲正統的史觀遙啓其端,進而對說部《三國志演義》的敘述角度及諸多重要情節產生極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是以本文即擬就習氏如何透過對諸葛亮神話的建構逐步架築其蜀漢正統論的歷史體系,進行描述與解析,並試圖據此標示習氏在三國史研究中的關鍵地位。

英文摘要

Among the 157 historical works cited in Pei Song-Zhi's commentary on the ”Records of the Three Kingdoms”, Eastern Jin historian Xi Zao-Chi's two historical works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of the Han and Jin Dynasties” and the ”Sages in Xiangyang” only rank as the eighth most frequently cited works. This rank is far lower than that of Yu Huan's ”Brief Account of the Wei Dynasty” and ”Brief Account of the History Records”, Wang Chen's ”Book of Wei”, and Wei Zhao's ”Book of Wu”. Nonetheless, the cited frequency does not represent the importance of Xi's works, because Xi is heavily praised in the Book of Jin and long remembered as a person with a dignified personality. He is very different from Wan Chen, who is often criticized for his behaviors; Yu Huan, whose personality and words are scarcely mentioned in the history; and Wei Zhao, who has always been outside of the struggles between Cao Wei and Shu Han in the history of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Instead of following the prevailing tendency to praise Cao and repress Liu, Xi strongly praises Shu Han and stands for virtue and benevolence in his works. His idea becomes the precursor of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at regards Shu Han as the legitimate regime of the Three Kingdoms, which greatly influences Zhu Xi’s ”Outlines of the Comprehensive Mirror of Aid in Government” as well as the narrative angle and key plots of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With the above concerns, the article describes and analyzes how Xi develops the historical structure that maintains the legitimacy of Shu Han by constructing the myth of Zhuge Liang, and thus proclaims Xi's importance in the studies of the Three Kingdoms histor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王文進(2010)。論「赤壁意象」的形成與流轉─「國事」、「史事」、「心事」、「故事」的四重奏。成大中文學報,28,83-124。
    連結:
  2. 王文進(2011)。論魚豢《魏略》的三國史圖像。中國學術年刊,33,1-34。
    連結:
  3. 王德毅(2007)。蕭常《續後漢書》及其影響。東吳歷史學報,17,1-23。
    連結:
  4. (2000)。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5. 三國諸葛亮、段熙仲編校、聞旭初編校(2010)。諸葛亮集。北京:中華書局。
  6. 北魏酈道元注、楊守敬疏、熊會貞疏、段熙仲點校、陳橋驛復校(1989)。水經注疏。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7. 宋司馬光編、元胡三省音注(2007)。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8. 宋李昉編纂(2000)。太平御覽。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9. 明張居正編、明呂調陽編、涂道坤譯(2002)。帝鑑圖說─領導者必備的八十一種品格。臺北:正展出版社。
  10. 東晉習鑿齒、黃惠賢校補(1987)。校補襄陽耆舊記。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
  11. 唐李白、瞿蛻園校注、朱金城校注(1981)。李白集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12. 唐杜甫、清仇兆鰲注(2004)。杜詩詳注。北京:中華書局。
  13. 唐房玄齡(2008)。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14. 唐劉知幾、清浦起龍通釋、王煦華整理(2009)。史通通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5. 唐歐陽詢編、汪紹楹校(2010)。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6. 晉袁宏、周天遊校注(1987)。後漢紀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7. 晉常璩、任乃強校注(2009)。華陽國志補圖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8. 晉陳壽、宋裴松之注(2007)。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19.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1984)。文選。臺北:華正書局。
  20. 清王鳴盛、陳文和校點(2008)。十七史商榷。南京:鳳凰出版社。
  21. 清朱彝尊(1964)。曝書亭集。臺北:世界書局。
  22. 清李慈銘、由雲龍輯(2006)。越縵堂讀書記。北京:中華書局。
  23. 清杭世駿、清牛運震(2005)。二十二史考論。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4. 清章學誠、葉瑛校注(2008)。文史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25. 清錢大昭(1984)。三國志辨疑。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6. 漢司馬遷、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1997)。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27. 方圓(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湖南師範大學。
  28. 王瑞功編(1997)。諸葛亮研究集成。濟南:齊魯書社。
  29. 田中靖彦(2005)。〈漢晉春秋〉に見る三國正統觀の展開。東方學,110,49-64。
  30. 田餘慶(2004)。秦漢魏晉史探微。北京:中華書局。
  31. 白壽彝(2001)。中國史學史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32. 何茲全(2011)。三國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33. 余志挺(2008)。裴松之《三國志注》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34. 余明俠(2006)。諸葛亮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35. 余嘉錫、周祖謨整理、余淑宜整理(2003)。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
  36. 吳直雄(2009)。習鑿齒及其相關問題考辨。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0(4),74-80。
  37. 呂思勉(2006)。呂著三國史話。北京:中華書局。
  38. 呂思勉(2006)。秦漢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9. 李小樹編(2007)。秦漢魏晉南北朝史學史稿。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0. 李純蛟(2002)。《三國志》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41. 李傳印(2004)。魏晉南北朝時期史學與政治的關係。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42. 林盈翔(2009)。習鑿齒《襄陽記》與臥龍、鳳雛並稱的源起─兼論《三國志演義》中龐統角色的成敗。雲漢學刊,18,25-54。
  43. 林盈翔(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花蓮,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44. 姚季農編(1973)。三國史論集。臺北:古籍史料出版社。
  45. 海登懷特、劉世安譯(1999)。史元─十九世紀歐洲的歷史意象。臺北:麥田出版社。
  46. 張越編(2009)。《後漢書》、《三國志》研究。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47. 張蓓蓓(2001)。魏晉學術人物新研。臺北:大安出版社。
  48. 莊瑲逸(2001)。司馬光《資治通鑑》帝魏疏論。中國文化月刊,258,106-126。
  49. 陳俊偉(2012)。東晉王隱的諸葛亮歷史圖像。有鳳初鳴年刊,8,411-432。
  50. 陳俊偉(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花蓮,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51. 陳健梅(2001)。裴松之生卒年考。中國史研究,2001(2),52。
  52. 陳翔華(2006)。三國志演義綜論。臺北:文津出版社。
  53. 陳翔華(1990)。諸葛亮形象史研究。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54. 陳橋驛(1986)。《水經注文獻錄》序。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6(3),47-52。
  55. 渡邊義浩(1998)。諸葛亮像の變遷。大東文化大學漢學會誌,37,1-37。
  56. 黃惠賢(2010)。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與資料。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57. 葉植(2011)。論題係沙上建塔,鐵證乃謬誤堆成─答吳直雄先生並與其《習鑿齒及其相關問題再考辨》一文商榷。襄樊學院學報,32(12),13-23。
  58. 雷家驥(1990)。中古史學觀念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59. 臺北故宮編輯(2009)。捲起千堆雪─赤壁文物特展。臺北:故宮博物院。
  60. 劉紅玉(2011)。再論諸葛亮躬耕在南陽。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學報),31(3),37-38。
  61. 劉靜夫(1991)。習鑿齒評傳。魏晉南北朝史論文集,濟南:
  62. 盧弼集解、錢劍夫整理(2009)。三國志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3. 羅秉英(2005)。治史心裁:羅秉英文集。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曾世豪(2021)。善前而惡後:論《三國志後傳》漢晉「正統」之移轉。中正漢學研究,38,229-256。
  2. 陳俊偉(2015)。魚豢《魏略》的宮闈秘事之敘述傾向─以王沈《魏書》、陳壽《三國志》為參照。漢學研究,33(4),109-140。
  3. 陳俊偉(2017)。陳壽之「尊魏」、「尊蜀」論題再議─以劉咸炘《三國志知意》的相關考辨切入。漢學研究集刊,25,157-188。
  4. 陳俊偉(2018)。東晉孫盛《魏氏春秋》之王族歷史敘述。東海中文學報,35,127-159。
  5. 陳俊偉(2023)。蘇軾〈諸葛亮論〉相關議題評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7,13-31。
  6. 王文進(2014)。論《江表傳》中的南方立場與東吳意象。成大中文學報,46,99-136。
  7. 王文進(2015)。論裴松之《三國志注》中的「三吳之書」。東華漢學,2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