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由《漢書.五行志》論京房易學的另一面貌

并列篇名

Study on Jing Fang's Study on the "Book of Changes" from the "Record of the Five Elements," "Book of Han"

DOI

10.6281/NTUCL.2013.12.43.03

作者

黃啟書(Chi-Shu Huang)

关键词

京房 ; 易傳 ; 災異 ; 雜占 ; 漢書 ; Jing Fang's study on the "Book of Change" is the third most important theory on disasters in the Han Dynasty. While many of his articles have been lost, the existent on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comments on the "Book of Changes" and theories on disaster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tyles of more than 70 entries in the "Records of the Five Elements," "Book of Han", and traces later records of ling Fang and text divination.

期刊名称

臺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3期(2013 / 12 / 01)

页次

69 - 71+73-12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漢代災異說中,京房所代表的易學說,其學者人數與影響力僅次於春秋公羊災異說及洪範五行傳說。京房著作氏多有亡佚,但由史傳著錄與輯佚遺文考察,則存有二種形式:一與易理相近:一與災異相涉。學界京房易學之研究,主要聚焦於《京氏易傳》一書。本文則提出:如欲廓清兩漢京氏易說之面貌,應先由《漢書》所見資料分析,尋出脈絡,才免治絲益棼。故特著眼於〈五行志〉70餘例雜占,討論其文例。並以此檢證司馬彪以下對於京房說之著錄。認為:京房在災異區分與災異人事對應上,大致與漢儒相近。但其理論中涉及到多重災異相伴而生的解釋,則正反映出當時對於災異的時日占測需求,而此正是孟、京卦氣說之專精。由此可看出雜占與卦氣實為京房災異說之表裏。依文例檢視後世所載京房說,略可看出東漢至六朝間京房說漸為讖緯、其他占術所滲透,或將其易說轉化成為易緯;或託名京房造出雜占的痕跡。《隋志》所著錄20餘種京房著作,基本上即是這些大量新創、層累的京房說之集大成。

英文摘要

Jing Fang's study on the ”Book of Change” is the third most important theory on disasters in the Han Dynasty. While many of his articles have been lost, the existent on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comments on the ”Book of Changes” and theories on disaster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tyles of more than 70 entries in the ”Records of the Five Elements,” Book of Han”, and traces later records of ling Fang and text divin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郜積意(2008)。論三卷本《京氏易傳》兼及京房的六日七分說。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3,205-251。
    連結:
  2. 黃啟書(2013)。《漢書.五行志》之創制及其相關問題。臺大中文學報,40,145-196。
    連結:
  3. (1956)。中國語文學研究。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4. (2004)。隋唐雜著叢編。蘇州:古吳軒出版社。
  5. (1965)。四部叢刊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2003)。唐代四大類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7. (1986)。皇清經解易類彙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8. (1979)。書目續編。臺北:廣文書局。
  9. (1967)。四部叢刊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 (2003)。唐代四大類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1. (1959)。二十五史補編。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12.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3.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4. (2003)。唐代四大類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5. (1968)。書目續編。臺北:廣文書局。
  16. 五代晉劉昫(1980)。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17. 北朝齊魏收(1975)。魏書。臺北:洪氏出版社。
  18. 吳韋昭(1974)。國語韋昭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19. 宋李昉(1959)。太平御覽。臺北:新興書局。
  20. 宋晁說之(1966)。嵩山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1. 宋歐陽修(1980)。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22. 東晉干寶(1982)。搜神記。臺北:洪氏出版社。
  23. 東漢班固(1991)。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24. 南宋鄭樵(1959)。通志。臺北:新興書局。
  25. 南朝宋范曄(1978)。後漢書。臺北:洪氏出版社。
  26. 南朝梁蕭子顯(1975)。南齊書。臺北:洪氏出版社。
  27. 南朝齊沈約(1975)。宋書。臺北:洪氏出版社。
  28. 唐瞿曇悉達編、李克和點校(1994)。開元占經。長沙:岳麓書社。
  29. 唐魏徵(1974)。隋書。臺北:洪氏出版社。
  30. 唐釋道世(1993)。法苑珠林。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31. 清王保訓(1994)。京氏易。上海:上海書店。
  32. 清王謨(1983)。增訂漢魏叢書。臺北:大化書局。
  33. 清皮錫瑞(1989)。經學通論。北京:中華書局。
  34. 清周壽昌、清陳直(1977)。周陳二氏《漢書》補證合刊。臺北:鼎文書局。
  35. 清紀昀(1979)。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
  36. 清胡薇元(1971)。漢易十三家。臺北:藝文印書館。
  37. 清孫堂(1976)。漢魏二十一家易注。臺北:成文出版社。
  38. 清浦起龍(1980)。史通通釋。臺北:里仁書局。
  39. 清馬國翰(1967)。玉函山房輯佚書。臺北:文海出版社。
  40. 清陳立、吳則虞點校(1994)。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41. 清惠棟(1976)。易漢學。臺北:成文出版社。
  42. 清黃奭(1972)。黃氏逸書考。臺北:藝文印書館。
  43. 清趙翼(1990)。廿二史劄記。北京:中國書局。
  44. 清錢大昕(1971)。廿二史考異。臺北:洪氏出版社。
  45. 清嚴可均(1989)。鐵橋漫稿。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46. 漢司馬遷(1974)。史記。臺北:洪氏出版社。
  47. 日原利國(1986)。漢代思想の研究。東京:研文出版社。
  48. 任莉莉(2011)。七錄輯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9. 安居香山(1984)。讖緯思想の綜合的研究。東京:國書刊行會。
  50. 安居香山(1984)。郎顗とその緯書思想。大正大學研究紀要,265-278。
  51. 安居香山、中村璋八(1967)。重修緯書集成。東京:明德出版社。
  52. 江弘遠(1996)。京房易學流變考。臺中:瑞成書局。
  53. 江弘遠(2009)。漢代兩京房易術考。中臺學報,19(3),1-13。
  54. 牟宗三(2007)。周易的自然哲學與道德函義。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55. 佐野誠子(2003)。志怪書誕生の素地としての《風俗通義》:《風俗通義》における災異と怪異。中國:社會と文化,18,102-119。
  56. 吳承仕(1984)。經典釋文序錄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57. 呂凱(2011)。鄭玄之讖緯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8. 李滌生(1979)。荀子集釋。臺北:學生書局。
  59. 李劍國(2000)。二十卷本《搜神記》考。文獻,2000(4),56-81。
  60. 屈萬里(1984)。先秦漢魏易例述評。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61. 屈萬里(1984)。尚書集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62. 武田時昌(1993)。京房の災異思想。緯學研究論叢:安居香山博士追悼,東京:
  63. 徐芹庭(2011)。兩漢京氏陸氏易學研究。北京:中國書局。
  64. 徐芹庭(2010)。漢易闡微。北京:中國書局。
  65. 高亨(1972)。周易古經通說。臺北:樂天出版社。
  66. 張心澂(1973)。偽書通考。臺北:鼎文書局。
  67. 梁啟超(1982)。古書真偽其及年代。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68. 許老居(2007)。京氏易傳發微。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69. 陳伯适(2005)。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70. 陳槃(1991)。古讖緯研討及其書錄解題。臺北:國立編譯館。
  71. 閆平凡(2007)。「唯京房為異黨」說考辨。周易研究,2007(5),59-63。
  72. 湯志鈞(1994)。西漢經學與政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3. 黃啟書(200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74. 黃啟書(199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75. 黃暉(1983)。論衡校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6. 楊伯峻(1986)。春秋左傳會注。臺北:復文出版社。
  77. 劉玉建(1996)。兩漢象數易學研究。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78. 鄭良樹(1984)。續偽書通考。臺北:學生書局。
  79. 盧央(1998)。京房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80. 蘇德昌(2011)。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被引用次数
  1. 黃啟書(2016)。西漢經學的另類戰場:從宣元成三朝災異說之發展為例。臺大中文學報,52,43-93。
  2. 張書豪(2017)。京房《易》災異理論探微。成大中文學報,5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