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追尋民俗印記──論戴望舒的廣東俗語及小說戲曲研究

并列篇名

Searching for Imprints of Folklore: Dai Wang-Shu’s Research on Guangdong Proverbs and Classical Novels and Dramas

DOI

10.6281/NTUCL.2015.12.51.04

作者

李婉薇(Fanny Yuen-Mei Li)

关键词

戴望舒 ; 廣東俗語圖解 ; 小說戲曲研究 ; 俗文學 ; 香港淪陷時期 ; Dai Wang-Shu ; Pictorial Illustrations of Cantonese Proverbs ; study of classical novels and dramas ; folk literature ; Japanese occupation of Hong Kong

期刊名称

臺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1期(2015 / 12 / 01)

页次

145 - 147+149-19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透過詳細的文本分析和學術史溯源,指出戴望舒淪陷時期的「廣東俗語圖解」和小說戲曲研究的實績和意義,為香港淪陷時期的作家研究填補重要空白。戴望舒以「達士」的筆名撰寫的「廣東俗語圖解」,在1943 年4 月至1945 年8 月發表於《大眾周報》。這一系列解釋歇後語的短文有別於一般同類詞典和著作,戴望舒引用不少古籍、筆記解釋字詞的來源和意義,並為相關風俗、詞彙考據源流和演變,不但在結構、語言和身分意識具備鮮明的特徵,還繼承和發揚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知識分子以民俗研究探討民族面貌的努力,也承擔保存民族文化的使命,並裨益香港的俗語研究。在1941 年,戴望舒創辦「俗文學」副刊,自覺繼承清末民初的學術範式,並把小說戲曲視為民族遺產;香港淪陷後,他有意循俗語的歷史考據拓展有關研究,並已取得初步實績,作為推動者和研究者,戴望舒在小說戲曲研究方面都有承先啟後的地位。這兩項淪陷時期的工作,表現了戴望舒深刻的民族感情和的學者眼光。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蜑民調查報告》,香港:東亞研究所廣東事務,1944年。
  2. (漢)司馬遷,(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1959).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3. Hung, Chang-tai(1985).Going to the People: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Folk Literature 1918-1937.Cambridge, Mass.: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4. Lee, Gregory(1989).Dai Wangshu: The Life and Poetry of a Chinese Modernist.Hong Kong: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5. Snow, Don(2004).Cantonese as Written Language: The Growth of a Cantonese as Written Chinese Vernacular.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6. 王文彬(編)(2005)。戴望舒年表。新文學史料,2005(1)
  7. 王文寶(1996).中國俗文學發展史.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8. 王更生(註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編),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編)(1987).晏子春秋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9. 王國維(1998).宋元戲曲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北京大學(編),北京師範大學(編),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中國現代文學教研室(編)(1979).文學運動史料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1. 北京大學歌謠研究會主編:《歌謠》,1922年12月17日創刊。
  12. 北塔(2010)。戴望舒與「左聯」關係始末。現代中文學刊,2010(6)
  13. 白啟明:〈採輯歌謠所宜兼收的――歇後語〉,《歌謠》第44號(1924年2月24日)。
  14. 朱介凡:〈論中國諺語的蒐錄(上)〉,《新中華》復刊號第6卷第8期(1948年)。
  15. 朱介凡, J.-F.(1965).中國諺語論.臺北=Taipei:新興書局=Xin-Xing.
  16. 吳昊(編)(2010).港式廣府話研究II.香港:次文化有限公司.
  17. 吳昊(編)(2006).港式廣府話研究I.香港:次文化有限公司.
  18. 吳昊(編)(1990).懷舊香港話.香港:創藝文化企業有限公司.
  19. 吳梅:《元劇研究ABC》,上海:世界書局,1929年7月。
  20. 宋郁文(1985).俗語拾趣.香港:博益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21. 李永祜(2008)。水滸傳語言的地域色彩與南北文化融合。明清小說研究,2008(2)
  22. 李婉薇(2011).清末民初的粵語書寫.香港:三聯書店.
  23. 汪暉(2004).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北京:三聯書店.
  24. 周作人:〈國立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風俗調查會啟事〉,《國學季刊》第1卷第3期(1923年)。
  25. 東方報業集團發行:《東方日報》,香港,1969年1月22日創刊。
  26. 施蟄存(1996).施蟄存七十年文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27. 星島新聞集團發行:《星島日報》,香港,1938年8月1日創刊。
  28. 洪長泰,董曉萍(譯)(1993).到民間去:1918-1937年的中國知識分子與民間文學運動.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29. 胡風(1984).胡風評論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0. 香島月報社發行:《香島月報》,香港,1945年7月創刊。
  31. 旅港華商總會同人創辦:《華僑日報》,香港,1925年6月5日創刊。
  32. 馬幼垣(1982)。香港星島日報俗文學副刊全目。馮平山圖書館金禧紀念集,香港:
  33. 馬幼垣, Y.-Y.(1987)。戴望舒的小說研究與俗文學副刊。戴望舒,香港=Hong Kong:
  34. 婁子匡,朱介凡(1963).五十年來的中國俗文學.臺北:正中書局.
  35. 張詠梅(2010)。香港淪陷時期文藝副刊研究─試論《華僑日報.文藝週刊》。都市蜃樓:香港文學論集,香港:
  36. 張雙棣(註譯)(2000).呂氏春秋譯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7. 郭沫若:〈關於「文學遺產」〉,《抗戰文藝》第8卷3期(1943年),又見《藝文雜誌》第1卷1期(1945年)。
  38. 郭紹虞:〈諺語的研究〉,《小說月報》第12卷第4期(1921年)。
  39. 陳子善(1993)。戴望舒佚文發現記。香港文學,97
  40. 陳平原(1997).陳平原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
  41. 陳平原(編校),吳方(編校),馮統一(編校),徐書城(編校)(1996).中國現代學術經典:魯迅、吳宓、吳梅、陳師曾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42. 陳序經:《蜑民的研究》,上海:商務印書館,1946年。
  43. 陳智德(2006)。日佔時期香港文學的兩面:和平文藝作者與戴望舒。東亞現代中文文學國際學報,2
  44. 陳順馨(2000).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理論在中國的接受與轉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45. 壹傳媒創辦:《蘋果日報》,香港,1995年6月20日創刊。
  46. 曾永義(2003).俗文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47. 程美寶(2006).地域文化與國家認同:晚清以來「廣東文化」觀的形成.北京:三聯書店.
  48. 黃仲鳴(2002).香港三及第文體流變史.香港:香港作家協會.
  49. 黃繼持(編), K.-Ch.(Ed.),盧瑋鑾(編), W.-L.(Ed.),鄭樹森(編), W.(Ed.)(1998).追跡香港文學.香港=Hong Kong: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0. 黃繼持, K.-Ch.(1988).文學的傳統與現代.香港=Hong Kong:華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Wan Hon.
  51. 楊伯峻(編)(1990).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
  52. 楊家駱(1995).中國俗文學.臺北:世界書局.
  53. 葉靈鳳主編:《大眾周報》,香港,1943年4月創刊。
  54. 葉靈鳳,張偉(編)(2013).書淫艷異錄.福州:海峽出版發行集團.
  55. 閡家驥,范曉(1986).簡明吳方言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56. 劉紹銘:〈流在香港地下的血〉,《蘋果日報》,2013年8月11日。
  57. 劉紹銘:〈無端來作嶺南人〉,《蘋果日報》,2013年8月18日。
  58. 歐陽覺亞(編),周無忌(編),饒秉才(編)(2009).廣州話俗語詞典.香港:商務印書館.
  59. 鄭家鎮, J.-Zh.(1985)。我認識的戴望舒。香港文學,2
  60. 鄭振鐸, Zh.-D.(2010).中國俗文學史.北京=Beijing: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61. 魯迅,《魯迅全集》編輯修訂委員會(編注)(2005).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62. 盧瑋鑾(1985)。戴望舒在香港。香港文學,5
  63. 盧瑋鑾(編)(1985)。戴望舒在香港的著作譯作目錄。香港文學,2
  64. 盧瑋鑾(編), W.-L.(Ed.),鄭樹森(編), W.(Ed.),熊志琴(編校), Ch.-K.(Ed.)(2013).淪陷時期香港文學作品選─葉靈鳳、戴望舒合集.香港=Hong Kong:天地圖書有限公司=Cosmos Books.
  65. 錢乃榮(編)(2007).上海話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66. 錢南揚(1981).戲文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7. 錢理群(1991).周作人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68. 戴望舒:〈一百二十回本水滸傳之真偽〉,《學原》第2卷5期(1948年)。
  69. 戴望舒點校:《石點頭》,上海:貝葉山房,1935年。
  70. 戴望舒點校:《豆棚閒話》,上海:上海雜誌公司,1935年。
  71. 戴望舒,王文彬(編)(1999).戴望舒全集:詩歌卷.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72. 戴望舒, W.-Sh.(1999)。我的辯白。收穫,1999(6)
  73. 戴望舒, W.-Sh.,王文彬(編), W.-B.(Ed.)(1999).戴望舒全集:散文卷.北京=Beijing:中國青年出版社=China Youth Press.
  74. 戴望舒, W.-Sh.,吳曉鈴(編), X.-L.(Ed.)(1958).小說戲曲論集.北京=Beijing:作家出版社=China Writers.
  75. 戴咏素,戴咏絮,戴咏樹(2005)。憶父親─紀念戴望舒誕辰一百周年。詩刊,21
  76. 鄺可怡(2014).戰火下的詩情─抗日戰爭時期戴望舒在港的文學翻譯.香港:商務印書館.
  77. 羅香林:〈蜑民源流與文化〉,《民族文化》1941年2期。
  78. 譚帆(2007)。「俗文學」辨。文學評論,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