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西漢經學的另類戰場:從宣元成三朝災異說之發展為例

并列篇名

A Study on the Controversies over Confucian Classics in the Former Han Dynasty: Exemplif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Anomalies Theories in the Periods of Emperors Xuan, Yuan, and Cheng

DOI

10.6281/NTUCL.2016.03.52.02

作者

黃啟書(Chi-Shu Huang)

关键词

西漢 ; 經學 ; 災異 ; 元帝 ; 劉向 ; Former Han Dynasty ; Confucian classics ; anomalies theories ; Emperor Yuan of Han ; Liu Xiang

期刊名称

臺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2期(2016 / 03 / 01)

页次

43 - 9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歷來學者根據有限文獻,對於漢代經學發展之描述,堪謂完備。然在兩漢經說文獻多半亡佚的情況下,如欲建立漢儒之經說體系,除董仲舒、京房、戴德與戴聖外,其餘儒生幾不可得。故論述多聚焦於博士家法增立,或是官員之儒生背景。漢代崇經重儒,雖始乎武帝。不過武帝只視儒術為文飾帝國氣象的儀節而已,未必真以儒學治國。而宣帝自云漢家制度乃王霸雜用,非議時為太子之元帝純用儒術之舉,顯然表現出漢代帝王之治術立場,並不完全接受儒學。綜觀西漢經學議政之命題:前論五德歸屬、次辯鹽鐵義利,後議宗廟制度。其中讓各經學者一致大倡議論者,實為後世學者所鄙夷之災異說。因此,災異說可謂西漢純粹經學爭議之外,一個另類的學術戰場。尤其在元帝以後,西漢各個經學流派所衍生的災異說,幾已完備。正顯示經學與災異說之昌熾。如再詳加考察,更可發現西漢經學重要之轉捩點,泰半與災異說有密切關係。是以即便後人對災異說牽附荒誕,甚不苟同;亦不當漠視此一獨特之現象。否則對於西漢經學發展之論述,就恐有誤解,甚至失實。作者基於以往對春秋公羊災異說、洪範五行傳說、京氏易學說的研究心得,以西漢宣、元、成三朝為討論核心。希望透過帝王對災異之態度、學者對災異詮釋的爭議,以及災異理論之建立,做為西漢經學史的側面觀察與再詮釋。

英文摘要

Many scholars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 classics studies in the Han dynasty. Because most of related texts were lost, the system of Han Confucian classics studies can only be seen with records of Dong Zhong-Shu, Jing Fang, Dai De, and Dai Sheng. Thus most discussions of the development focus on the appearance of theory schools and the intellectual background of the officials in the Han dynasty. In fact, Confucianism was not really used politically in the Han until Emperor Yuan. The political issues that Han scholars discussed were the Five Elements, salt and iron monopoly, national sacrificial system, and especially the anomalies theories. Therefore, anomalies theories have to be considered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Former Han Confucian classics studies. Based on the author's previous studies of anomalies theories, this article reinterprets Former Han classics studies with the attitudes of Emperors Xian, Yuan, and Cheng toward anomalies and other scholars' interpretations and disputes about them.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黃啟書(2007)。試論劉向、劉歆《洪範五行傳論》之異同。臺大中文學報,27
    連結:
  2. 黃啟書(2013)。《漢書•五行志》之創制及其相關問題。臺大中文學報,40
    連結:
  3. 黃啟書(2013)。由《漢書•五行志》論京房易學的另一面貌。臺大中文學報,43
    連結:
  4. 黃啟書(2007)。試論劉向災異學說之轉變。臺大中文學報,26
    連結:
  5. (1959)。二十五史補編。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6. (1959)。二十五史補編。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7. (1979)。王鳴盛讀書筆記十七種。臺北:鼎文書局。
  8. (1967)。四部叢刊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9. (日)瀧熊之助:《支那經學史概說》,東京:大明堂書店,1934 年。
  10. 宋司馬光編、胡三省注(1974)。資治通鑑。臺北:洪氏出版社。
  11. 宋洪邁(1996)。容齋隨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2. 南朝宋范曄(1978)。後漢書。臺北:洪氏出版社。
  13. 清皮錫瑞、周予同注(1983)。經學歷史。臺北=Taipei:漢京文化公司=Han Jing。
  14. 清陳立(1982)。公羊義疏。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Commercial Press。
  15. 清趙翼(1990)。廿二史劄記。北京:中國書店。
  16. 漢司馬遷(1974)。史記。臺北:洪氏出版社。
  17. 漢班固(1991)。漢書。臺北=Taipei:鼎文書局=Ting-Wen。
  18. 漢陸賈、王利器注(1997)。新語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19. 王保頂(1996)。儒學文化視野中的災異觀及其意義:以漢代為例。孔孟月刊,35(4),22-30。
  20. 王國維(1991)。觀堂集林。北京:中華書局。
  21. 王葆玹(1994)。西漢經學源流。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22. 本田成之(1975)。中國經學史。臺北:古亭書屋。
  23. 江乾益(1994)。漢代詩經學齊詩翼氏學述評。興大中文學報,7
  24. 吳青(1995)。災異與漢代社會。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總88
  25. 武田時昌(1993)。京房の災異思想。緯學研究論叢:安居香山博士追悼,東京=Tokyo:
  26. 金春峰(1997)。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7. 洪乾祐(1996)。漢代經學史。臺中:國彰出版社。
  28. 孫筱(2002)。兩漢經學與社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9. 徐復觀(1994)。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0. 徐復觀(1996)。中國經學史的基礎。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1. 馬宗霍(1984)。中國經學史。上海:上海書店。
  32. 張兵(2007)。《洪範》詮釋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33. 陳文屏(1996)。日全食的驚嘆。大地地理雜誌,97
  34. 陳柱(1980)。公羊家哲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35. 湯志鈞(1994)。西漢經學與政治。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Ancient Books。
  36. 程元敏(2007)。兩漢《洪範五行傳》作者索隱。孔孟學報,85
  37. 黃啟書(200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38. 黃暉(1983)。論衡校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9. 楊伯峻(1986)。春秋左傳會注。臺北:復文圖書公司。
  40. 盧央(1998)。京房評傳。南京=Nanjing:南京大學出版社=Nanjing University Press。
  41. 顏昌嶢(1996)。管子校釋。長沙:岳麓書社。
  42. 蘇德昌(2011)。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