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心學生政治之間-袁燮《絜齋毛詩經筵講義》析論

并列篇名

Between the Mind Studies and the Politics: A Discussion on Yuan Xie's Interpretation of the Mao Poetry

DOI

10.6281/NTUCL.2016.03.52.03

作者

黃忠慎(Chung-Shen Huang)

关键词

袁燮 ; 《絜齋毛詩經筵講義》 ; 經筵講章體 ; 心學 ; 政治 ; Yuan Xie ; Yuan Xie's Interpretation of the Mao Poetry ; the genre of lectures on Chinese classics ; mind studies ; politics

期刊名称

臺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2期(2016 / 03 / 01)

页次

95 - 97+99-13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袁燮是陸象山門下的著名弟子,其《絜齋毛詩經筵講義》早已亡佚,今之四卷本共論詩四十七篇,皆為〈國風〉,始於〈周南〉,終於〈魏風〉,另有論《詩序》者二篇,為後人從《永樂大典》中裒集而出。身為一位心學家,袁燮擅長以「本心」解說詩文大意,並且賦予此心以仁義的內容,以及某種超驗、神秘的意味,這是《絜齋毛詩經筵講義》的特質之一。不過,作為經筵講章之解經著述,袁燮很少純就心學開講,他必須透過經文而有所推闡,並在詮釋內容中發出警語,一方面盼望人主能從詩文中有啟悟,一方面也用以戒示後來君天下者,於是《絜齋毛詩經筵講義》成為一部「政治與心學之間」的產物,這樣的著作是有其特殊性的。目前學界對於《毛詩經筵講義》缺少較為深入的論述,本文詳盡分析《毛詩經筵講義》的性質、內涵與特色,並解釋其在《詩經》學史上的意義,可以讓吾人對於袁燮其人其書有更充分的認識。

英文摘要

Yuan Xie, a famous student of Lu Xiang-Shan, wrote Yuan Xie's Interpretation of the Mao Poetry. The original version of this book was lost long time ago and the four-unit version today was extracted from the Yongle Encyclopedia. This version includes Yuan's discussions on the "Preface to the Poetry" and the 47 poems from the "Odes of Zhou and South" to the "Odes of Wei" in the "Airs of the States," Classic of Poetry. As a scholar of mind studies, Yuan was good at explaining poems with the concept of "original mind" which he interpreted as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 with implied transcendence and mystery. This way of explanation is also a feature of Yuan Xie's Interpretation of the Mao Poetry. However, Yuan seldom lectured purely on mind studies; rather, he clarified the Classic of Poetry and gave warnings in his interpretations, with an intention that emperors could be edified by the Class of Poetry. Therefore, this book is a special work that contains both politics and mind studies.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academia lacks in-depth treatments of this work, this paper carefully analyzes its characteristics, contents, and features, exhibits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Classic of Poetry studies, and provides more understanding to Yuan Xie and his work.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金培懿(2010)。作為帝王教科書的《論語》─宋代《論語》經筵講義探析。成大中文學報,31
    連結:
  2. 黃忠慎(2011)。詩經註我,我註詩經─楊簡慈湖詩傳再探。東吳中文學報,21
    連結:
  3. 黃忠慎(2013)。《慈湖詩傳》對「思無邪」的詮釋與運用。成大中文學報,41
    連結:
  4. 黃忠慎(2010)。心學語境下的詩經詮釋─楊簡慈湖詩傳析論。東吳中文學報,19
    連結:
  5. (1985)。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Commercial Press。
  7. (1984)。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8. (1985)。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Commercial Press。
  9. (1985)。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1.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Commercial Press。
  12. (2000)。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13. 元脫脫(1977)。宋史。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14. 宋王應麟、清翁元圻注、欒保羣校點、田松青校點、呂宗力校點(2008)。困學紀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5. 宋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16. 宋朱熹(1971)。詩集傳。臺北=Taipei:臺灣中華書局=Taiwan Chung Hwa。
  17. 宋張載、章錫琛點校(1985)。張載集。北京:中華書局。
  18. 宋陸九淵、鍾哲點校(1980)。陸九淵集。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19. 宋程顥、宋程頤、王孝魚點校(1981)。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20.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1987)。朱子語類。臺北:華世出版社。
  21. 清皮錫瑞(2000)。經學歷史。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ee Wen。
  22. 清紀昀(1974)。四庫全書總目。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ee Wen。
  23.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1976)。毛詩正義。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ee Wen。
  24.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1976)。孟子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25. 托多羅夫、蔣子華譯、張萍譯(2001)。巴赫金、對話理論及其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26. 朱傑人編、嚴佐之編、劉永翔編(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7. 朱瑞熙(1996)。中國政治制度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28. 朱瑞熙(1996)。宋朝經筵制度。中華文史論叢,55
  29. 余英時(2003)。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30. 余英時、程嫩生譯、羅群譯(2008)。人文與理性的中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31. 吳國武(2009)。北宋經筵講經考論。國學學刊,2009(3)
  32. 吳曉榮(201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南京,南京大學文學院。
  33. 李威熊(1988)。中國經學發展史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34. 李凱(2006)。「六經注我」:宋代理學的闡釋學─兼談朱熹在經學闡釋史上的貢獻。中國哲學史,2006(3)
  35. 辛斌(2002)。巴赫金論語用:言語、對話、語境。外語研究,2002(4)
  36. 姜廣輝編(2003)。中國經學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7. 姜鵬(2009)。經筵進讀與史學義理化。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38. 姜鵬(2009)。北宋經筵中的師道實踐。學術研究,2009(7)
  39. 洪湛侯(2002)。詩經學史。北京:中華書局。
  40. 夏傳才(1993)。詩經研究史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41. 夏傳才、董治安(2003)。詩經要籍提要。北京:學苑出版社。
  42. 郝桂敏(2006)。宋代詩經文獻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3. 郝桂敏(2007)。袁燮《絜齋毛詩經筵講義》的特點及成因。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4(7)
  44. 陳東(2008)。中國古代經筵概論。齊魯學刊,2008(1)
  45. 陳戰峰(2006)。宋代詩經學與理學─關於詩經學的思想學術史考察。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46. 曾凡朝(200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濟南,山東大學哲學系。
  47. 黃忠慎(2008)。嚴粲詩緝新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48. 黃俊傑(2003)。傳統中國的思維方式及其價值觀:歷史回顧與現代啟示。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臺北:
  49. 楊世文(2008)。走出漢學─宋代經典辨疑思潮研究。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50. 楊新勛(2007)。宋代疑經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51. 葉國良(197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52. 鄒賀、陳峰(2009)。中國古代經筵制度沿革考論。求索,2009(9)
  53. 趙玉強(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杭州,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
  54. 劉毓慶(2002)。歷代詩經著述考(先秦―元代)。北京:中華書局。
  55. 蔣見元、朱傑人(1996)。詩經要籍解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6. 錢穆(2001)。朱子學提綱。臺北:蘭臺出版社。
  57. 戴維(2001)。詩經研究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58. 簡澤峰(200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何易璇(2019)。隱居求志與舞雩風樂-論袁燮的園林書寫。中國文學研究,48,165-209。
  2. 黃忠慎(2018)。析論楊簡、袁燮對《書序》、《詩序》之依違-南宋心學家對傳統經解態度的一個側面。國文學報,64,1-28。
  3. 黃忠慎(2020)。林岊《毛詩講義》析論。國文學報,67,1-30。
  4. 黃忠慎(2020)。南宋心學體系下的解《詩》歧異-楊簡《慈湖詩傳》與袁燮《絜齋毛詩經筵講義》之比較研究。東吳中文學報,39,57-84。
  5. 汪博潤(2023)。明代《尚書》科舉講章之流變及其意義──以兩種《書經講義會編》改編本為中心。中國文學研究,55,1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