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太平風物》與鄉土中國的想像─論李銳農具系列小說的「展覽」意義及其物之詮釋

并列篇名

The Serene Scenery and the Imagination of Rural China: A Discussion of the Meaning of "Exhibition" and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Objects in Li Rui's Short Stories on Agricultural Utensils

DOI

10.6281/NTUCL.2016.06.53.04

作者

賴佩暄(Pei-Hsuan Lai)

关键词

李銳 ; 《太平風物》 ; 展覽 ; 農具 ; 鄉土中國 ; Li Rui ; Serene Scenery ; exhibition ; agricultural utensils ; rural China

期刊名称

臺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3期(2016 / 06 / 01)

页次

149 - 19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擬從「展覽」與「物件」的角度切入,討論李銳的農具系列小說集《太平風物》。首先聚焦於書中的農具圖像和圖文結合的形式,分析《太平風物》的視覺性建構及其視/讀脈絡,認為李銳是透過「展覽」的名義,以農具圖片為展示品,讓養活了文明和歷史的器物顯影,引導觀者見而視/識之,同時也藉由「超文體拼貼」的展示框架,將農具放在《王禎農書》、《中國古代農機具》、小說等不同文本中,呈現物之歷史發展、知識生產和意義建構的多重脈絡。其次,針對小說文本進行「物」之詮釋,論述重點在於:(一)傳統農具的「器用之變」如何反映當代農民生存的困境和壓力;(二)從人和物之間的關係,討論農民的生存狀態及其物化悲劇;(三)從小說中的城鄉景觀所呈現的欲望圖景與農村的「風景化」、「去田園化」現象,討論當代社會中物質環境的發展如何影響農村、農民和傳統農具的命運。進而說明李銳如何想像轉型期「鄉土中國」的現實和未來,並以梁鴻的鄉土紀實性作品(「梁莊」系列)作為對照,指出李銳「鄉土中國」想像的偏好與特質。由此觀之,他的農具展覽無疑具有紀念與哀悼的意義。

英文摘要

In this paper, I discuss the notion of "exhibition" and the objects in Li Rui's novel Serene Scenery. First, I focus on how the pictures of the agriculture utensils and the accompanying text are brought together and analyze how he constructs the visual sense and the reading context of the Serene Scenery. I argue that Li shows civilizations and historical objects by exhibiting agricultural utensils and leads readers to recognize them. By placing the utensils in a metatextual framework that includes texts like Wang Zhen's writings on agriculture and Ancient China's Agricultural Utensils, Li sheds light o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objects and the way knowledge and meaning around them is constructed. In discussing how the novel interprets materiality, I concentrate on (1) changes in the use of agricultural utensils and the way they reflect the predicaments and pressure of modern peasants, (2) the relations between objects and people and the dramatic materialization of living conditions, and (3) how the material environment of modern society influences the fate of the countryside, peasants, and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utensils, with a focus on the novel's landscapes and phenomena as commodification of landscapes and depastoral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Finally, I discuss how Li imagines the reality and the future of this changing "rural China." Making a comparison with Liang Hong's Liangzhuang rural documentary series, I point out Li's particular fondness of rural China and demonstrate that his exhibition of agricultural utensils has both commemorative and mournful meaning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網頁http://landscape.org.tw/index.asp?pages=law,瀏覽日期:2013/07/13。
  2. (2013)。生命的表達與存在的追問:李銳小說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3. 元王禎、繆啟愉譯注、繆桂龍譯注(2009)。農書譯注。濟南:齊魯書社。
  4. 元王禎、王毓瑚校訂(1981)。王禎農書。北京=Beijing:農業出版社=Agriculture Press。
  5. 丁帆(2010)。對轉型期的中國鄉土文學的幾點看法。文學教育,2010(2)
  6. 王堯(2008)。道器之間的《太平風物》。讀書,2008(7),79-85。
  7. 王超華編(2004)。歧路中國。臺北=Taipei:聯經出版社=Linking。
  8. 王嵩山編(2011)。博物館展示的景觀。臺北=Taipei:國立臺灣博物館=National Taiwan Museum。
  9. 吳瓊編(2005)。視覺文化的奇觀:視覺文化總論。北京=Beijing: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10. 呂理政(1999)。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臺北=Taipei:南天書局=SMC。
  11. 李彥文(2007)。讀李銳《太平風物:農具系列小說展覽》。文藝爭鳴,2007(10)
  12. 李彥文(2011)。永世為農的文學表達─重讀李銳《厚土》系列小說。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
  13. 李涯(2008)。詩神遠遁的荒原─淺析李銳《太平風物》。名作欣賞,2008(6)
  14. 李銳(1997)。我們的可能─寫作與「本土中國」斷想三則。上海文學,1997(1 月)
  15. 李銳(2003)。寂靜的高緯度。臺北:麥田出版社。
  16. 李銳(1998)。我對現代漢語的理解─再談語言自覺的意義。當代作家評論,1998(3)
  17. 李銳(1996)。拒絕合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8. 李銳(1998)。無風之樹。臺北:麥田出版社。
  19. 李銳、王堯(2002)。本土中國與當代漢語寫作。當代作家評論,2002(2)
  20. 李銳、邵燕君(2011)。用方塊字深刻地表達自己─李銳訪談。上海文學,2011(10)
  21. 李銳、葉立文(2003)。漢語寫作的雙向煎熬─李銳訪談錄。小說評論,2003(2)
  22. 李銳(2006)。太平風物:農具系列小說展覽。臺北=Taipei:麥田出版社=Rye Field。
  23. 李銳(1988)。厚土。臺北=Taipei:洪範書店=Hung-fan。
  24. 李銳、王堯(2003)。李銳、王堯對話錄。蘇州=Suzhou:蘇州大學出版社=Soochow University Press。
  25. 李曉箏(2015)。農具的悖反及其象徵─論李銳小說集《太平風物》中的現代憂慮和反思。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2(4)
  26. 徐阿兵(2007)。困惑與超越─評李銳的《太平風物》。當代文壇,2007(4)
  27. 晉海學(2008)。批判與建構:論李銳農具系列小說的文化思考。中州學刊,2008(3)
  28. 馬小敏(2007)。論李銳的農具系列小說。文學教育,2007(1)
  29. 張婉真(2005)。論博物館學。臺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30. 梁鴻(2013)。出梁莊記。廣州:花城出版社。
  31. 梁鴻(2010)。中國在梁莊。南京=Nanjing:江蘇人民出版社=Jiangsu People's。
  32. 梁鴻(2012)。「鄉土中國」:起源、生成與形態─以「世界史」的視野。上海文學,2012(4),99-104。
  33. 章楷編(1985)。中國古代農機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34. 程光煒、丁帆(2010)。歷史轉型─「鄉土中國現代化轉型與鄉土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紀要。渤海大學學報,2010(1)
  35. 楊占富(2011)。歷史的存在與現實的困惑─評李銳的「農具系列小說」。呂梁學院學報,1(5)
  36. 雷達編(2014)。新世紀小說概觀。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
  37. 寧二(2007)。李銳:以方塊字面對農具的消失。南風窗,2007(5)
  38. 漢寶德(2000)。展示規劃:理論與實務。臺北:田園城市文化。
  39. 趙暉(2005)。寂靜之維下的藝術探索─評李銳「農具系列」。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
  40. 趙曉芳(2011)。論《太平風物》的「超文體拼貼」。名作欣賞,14
  41. 劉克明(2005)。《王禎農書》的圖學成就及其歷史地位。古今農業,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