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論語》論詩到《論語》中的一首詩-試論張亨先生兩個詮釋案例及其學術意義

并列篇名

From "The Discussions of the Classic of Poetry in the Analects" to "A Poem in the Analects": Two of Chang Heng's Interpretive Articles and Their Academic Meanings

DOI

10.6281/NTUCL.2017.06.57.08

作者

吳冠宏(Wu, Kuan-Hung)

关键词

張亨 ; 論語 ; 詩 ; 思 ; 興 ; Heng Cheng ; Analects ; poetry ; thought ; xing 'implied comparison'

期刊名称

臺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7期(2017 / 06 / 01)

页次

301 - 303+305-33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張亨先生在臺大中文系教授儒道經典與思想史課程四十年,其狷介的人格及通貫古今中外的學養對後進學子頗多影響與啟發,《思文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自選輯錄十七篇論文,本文嘗試連結其中兩篇有關《論語》的詮釋案例,前者為〈《論語》論詩〉,他從質疑實用觀的角度出發,進而在由淺入深的層次詮解中揭示孔子對於詩之本質性的洞察,並開啟綰合仁心與詩興的視域,後者為〈《論語》中的一首詩〉,他將「曾點言志」視為一首詩,並強加篇名為〈莫春篇〉而納入《詩經》以來的抒情傳統,完成詩思與言志的詮解。本文即從這兩篇詮釋案例出發,並綜觀張先生以「興」會通傳統與現代、綰合思(理)與文(情)的意義,繼而反思在此碰撞下學術如何輾轉精進的潛力。

英文摘要

Chang Heng, a professor that had taught Confucian and Daoist classics and Chinese thought history for 40 years in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inspired his students and scholars with his upright personality and profound knowledg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wo of his articles on the Analects collected in A Collection of Articles about Thinking: A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 and Daoist Thoughts. "The Discussions of the Classic of Poetry in the Analects" challenges pragmatism, reveals Confucius's insights into the Classic of Poetry, and initiates an approach that combines ren-xin 'kindheartedness' and shi-xing 'implied comparison of the Classic of Poetry.' "A Poem in the Analects" regards the part in the Analects that Zeng Dian's description of his life goal as a poem and entitles that chapter the "Late Spring Chapter," incorporates it into the lyrical tradition of the Classic of Poetry, and presents an interpretation of poetic thought and life goal expression. This study analyzes how Chang connects tradition with modernity, unites thinking (reasoning) and writing (sentiment), and demonstrates a potential progress of academic research.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吳冠宏(2010)。仁心詩興的進路―從馬浮的經學思想到蔣年豐的經學解釋學。臺大文史哲學報,73,37-62。
    連結:
  2. 張亨(2012)。《詩•桃夭》甚解。臺大中文學報,38
    連結:
  3. 楊儒賓(2013)。屈原為什麼抒情。臺大中文學報,40
    連結:
  4. (1980)。文學評論。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5.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明倫出版社,1934 年。
  6. 宋朱熹(1987)。四書章句集注。臺北=Taipei:大安出版社=Da An。
  7. 明王陽明(1979)。王陽明全書。臺北=Taipei:正中書局=Cheng Chung。
  8. 清黃宗羲、吳光編(1987)。黃宗羲全集。臺北:里仁書局。
  9. Taylor, Charles(1989).Sources of the Self: The Making of Modern Identity.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0. 王德威編、陳國球編(2014)。抒情之現代性:抒情傳統論述與中國文學研究。北京:三聯書局。
  11. 王德威(2011)。現代抒情傳統四論。臺北=Taipei:臺大出版中心=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12. 古清美(2004)。慧菴論學集。臺北:大安出版社。
  13. 牟宗三(1985)。才性與玄理。臺北=Taipei:學生書局=Student。
  14. 周寧譯、金元浦譯(1987)。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瀋陽:江寧人民出版社。
  15. 林毓生(2016)。悼念、懷念張亨兄。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6(3)
  16. 徐復觀(1984)。中國藝術精神。臺北=Taipei:學生書局=Student。
  17. 高友工(2004)。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18. 張亨(1997)。思文之際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19. 張亨(2005)。〈桃花源記〉甚解。鄭因百先生百歲冥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20. 張亨(1996)。《論語》中的一首詩。臺大中文學報,8
  21. 張亨(2006)。思文之際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北京:新星出版社。
  22. 張亨(2014)。思文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Taipei:臺大出版中心=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23. 張亨教授紀念集編輯委員會編(2017)。張亨教授紀念集。臺北:張亨教授紀念集編輯委員會。
  24. 陳世驤、楊銘塗譯(1972)。陳世驤文存。臺北:志文出版社。
  25. 楊儒賓(2001)。變化氣質、養氣與觀聖賢氣象。漢學研究,19(1)
  26. 楊儒賓(2012)。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27. 楊儒賓(1996)。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8. 楊儒賓編(2005)。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29. 蔣年豐(2005)。與西洋哲學對話。臺北:桂冠出版社。
  30. 蔣年豐(2000)。文本與實踐。臺北=Taipei:桂冠出版社=Laureate。
  31. 鄭毓瑜(2012)。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鍵詞。臺北=Taipei:聯經出版社=Linking。
  32. 鄭錦全(2016)。重讀張亨《荀子假借字譜》。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6(3)
  33. 顏崑陽(2017)。詩比興系論。臺北:聯經出版社。
  34. 顏崑陽(2016)。反思批判與轉向―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之路。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35. 顏崑陽(1998)。從「言意位差」論先秦至六朝「興」義的演變。清華學報,28(2),143-172。
被引用次数
  1. 李松駿(2021)。「盡美矣,又盡善也」:季札與孔子的詩樂論。東吳中文學報,42,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