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傾訴.換位.抽離-瘂弦的複合式抒情

并列篇名

Confiding, Transposing, Distancing: On the Complex Lyricalness of Ya Hsien's Poetry

DOI

10.6281/NTUCL.2017.12.59.05

作者

劉正忠(Liu, Cheng-Chung)

关键词

抒情性 ; 戲劇性 ; 敘述性 ; lyricalness ; dramaticism ; narrativeness

期刊名称

臺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9期(2017 / 12 / 01)

页次

193 - 25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探討現代抒情詩的表裏,進而考察它與各種表現手法的交融互滲。舊有的論述較看重瘂弦的戲劇性,本文則較果決地以抒情為本位,重新詮釋瘂弦,並闡明其戲劇手法乃至敘述成分。具體操作上,先尋索瘂弦詩中最根本的「詠歎式抒情」,看他如何融鑄中國新詩傳統與西洋譯詩的語法和感性,形成自己的初步風格。然後即將觀察重點放在三種進階的抒情體式上:一是詩中具有明顯的「我―你」結構,並把話題放在對象上的「傾訴式抒情」。二是採用或寛或鬆的獨白體式,以拿腔作調的技術穿梭於人我之間,使主體狀態趨於可疑的「換位式抒情」。三是以第三人稱觀點,刻意置身事外,看似冷眼旁觀卻另有寄寓的「抽離式抒情」。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urface and the content of modern lyric poetry and examines the blending and infiltration of its various expressions. In contrast to past studies on Ya Hsien's poetry that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ts dramaticism, this article decisively focuses on its lyricalness to expound its dramatic devices and narrative elements. Specifically speaking, this article firstly searches for the most fundamental "aria type lyric device" to observe how he forms his initial style by blending 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new poetry with the grammar and sensibility of Western translated poetry. It then observes the following three advanced lyric devices: the confiding type lyric device, the transposing type lyric device, and the distancing type lyric device. The confiding type lyric device is to arrange obvious "I-you" structures in the poem when taking the subject as the topic. The transposing type lyric device is to use loose dramatic monologue and the techniques of mimicking and attitudinizing to shuttle between the self and others and leave the subject dubitable. The distancing type lyric device is to deliberately keep aloof with a third person's viewpoint. It seems an observation with a cold eye but actually contains implied messag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劉正忠(2011)。楊牧的戲劇獨白體。臺大中文學報,35
    連結:
  2. 戴望舒:〈我們的小母親〉,《新文藝》2 卷1 號(1930 年3 月)。
  3. (美)Kenneth Burke, The Philosophy of Literary Form: Studies in Symbolic Action. Baton Roug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41.
  4. 何其芳:《預言》,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1945 年2 月。
  5. (1965)。覃子豪全集。臺北:覃子豪全集出版委員會。
  6. 朱湘選譯:《番石榴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年3 月。
  7. Deleuze, Gilles,Tomlinson, Hugh(Trans.),Habberjam, Barbara(Trans.)(1984).Kant's Critical Philosophy: the Doctrine of the Faculties.Minneapolis:Minnesota University Press.
  8. 方思譯(1957)。里爾克早期詩四首(秋日、憶、秋盡、嚴肅的時刻)。現代詩,16
  9. 王正良(2006)。盤點時間―瘂弦的「復活節」。臺灣詩學學刊,7
  10. 王毅編(2013)。中國新詩百年大典・第五卷。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11. 艾青(1991)。艾青全集。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
  12. 佛斯特、李文彬譯(1973)。小說面面觀。臺北:志文出版社。
  13. 余光中(1980)。左手的繆思。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14. 余光中(1958)。簡介四位詩人。文學,4(4)
  15. 余光中(1958)。芝加哥。文星,3(2)
  16. 里爾克、方思譯(1957)。嚴肅的時刻。現代詩,16
  17. 林亨泰(1990)。跨不過的歷史。臺北:尚書文化公司。
  18. 林雅慧採訪(2006)。讀者十問・瘂弦。講義,233
  19. 姚一葦(1974)。試論瘂弦的「坤伶」―兼及現代詩與傳統詩間的一個問題。中外文學,25
  20. 施塔格爾、胡其鼎譯(1992)。詩學的基本概念。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1. 孫玉石(1999)。中國現代詩歌及其他。臺北=Taipei: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Press。
  22. 孫維民(2006)。瘂弦「復活節」的宗教意識。臺灣詩學學刊,8
  23. 張漢良編、蕭蕭編(1982)。現代詩導讀―導讀篇。臺北=Taipei:故鄉出版社=Gu Xiang。
  24. 張默編(1969)。現代詩人書簡集。臺中:普天出版社。
  25. 梅家玲(1997)。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臺北:里仁書局。
  26. 陳怡蓁編、陳義芝編(2015)。紅玉米之歌:瘂弦詩作展演選讀本。臺北:趨勢教育基金會。
  27. 陳俊榮(2011)。瘂弦的敘事詩。瘂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北:
  28. 陳義芝編(1993)。不盡長江滾滾來:中國新詩選注。臺北:幼獅文藝出版社。
  29. 陳義芝編(2013)。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瘂弦。臺南=Tainan:國立臺灣文學館=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30. 楊牧(2005)。掠影急流。臺北:洪範書店。
  31. 葉維廉(1994)。在記憶離散的文化空間裏歌唱―論瘂弦記憶塑像的藝術。中外文學,23(2)
  32. 葉維廉(2016)。晶石般的火焰:兩岸三地現代詩論。臺北=Taipei:臺大出版中心=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33. 劉正忠(2001)。臺北=Taipei,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34. 穆旦(2005)。穆旦譯文集6:唐璜。北京:人民出版社。
  35. 蕭蕭編(1994)。詩儒的創造。臺北=Taipei:文史哲出版社=Liberal Arts Press。
  36. 韓波、王道存譯(2005)。彩畫集。臺北:麥田出版社。
  37. 歸人編(1985)。楊喚全集。臺北:洪範書店。
  38. 顏元叔(1970)。文學的玄思。臺北=Taipei:驚濤文物供應社=Ching-Tao。
  39. 羅貴祥(1997)。德勒茲。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40. 瘂弦(1959)。芝加哥。文星,3(5)
  41. 瘂弦(1966)。我與新詩。自由青年,35(1)
  42. 瘂弦(1957)。春日。今日新詩,2
  43. 瘂弦(1959)。苦苓林的一夜。香港:國際圖書公司。
  44. 瘂弦(1966)。心獻―為恭祝 總統連任而作。新文藝,121
  45. 瘂弦(1957)。歌。藍星,165
  46. 瘂弦(1960)。詩人手札。創世紀,14
  47. 瘂弦(1981)。西方文學與中國現代詩。中外文學,10(1)
  48. 瘂弦(1957)。斷柱集:阿拉伯、巴比倫。今日新詩,3
  49. 瘂弦(1982)。我的詩路歷程―從西方到東方。創世紀,59
  50. 瘂弦(1987)。第一場雨水。現代詩,復刊11
  51. 瘂弦(1957)。印度。今日新詩,3
  52. 瘂弦(1977)。瘂弦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公司。
  53. 瘂弦(1959)。瘂弦詩抄。香港:國際圖書公司。
  54. 瘂弦(1960)。詩人手札。創世紀,15
  55. 瘂弦(1965)。偉大的星―為 領袖七秩晉九華誕而作。新文藝,115
  56. 瘂弦(1981)。瘂弦詩集。臺北:洪範書店。
  57. 瘂弦主講、高全之紀錄(2006)。詩是一種生命―瘂弦談詩。明道文藝,361
  58. 瘂弦(1970)。深淵。臺北=Taipei:晨鐘出版社=Morning Bell Press。
  59. 瘂弦(1981)。中國新詩研究。臺北=Taipei:洪範書店=Hung-Fan。
被引用次数
  1. (2024)。性、死亡、戲劇性:從《六十年代詩選》論邱剛健的創作核心。中國現代文學,45,17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