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歷史書寫、主體性與權力:對「排灣人寫排灣族歷史」的觀察與反思

并列篇名

Historical Writing, Subjectivity and Power: Some Reflections on 'Self-Writing' of the Paiwan

DOI

10.6258/bcla.2003.59.04

作者

譚昌國(Chang-Kwo Tan)

关键词

歷史書寫 ; 自我書寫 ; 主體性 ; 權力 ; 排灣族 ; historical writing ; self-writing ; subjectivity ; power ; the Paiwan

期刊名称

臺大文史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9期(2003 / 11 / 01)

页次

65 - 9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從一個非原住民人類學者的立場,反省近年來原住民知識份子書寫自己族群歷史的文化現象。透過五本排灣族人所撰著的排灣族歷史文本的內容分析,一方面對於這種「自我書寫」之族群歷史的學術意義、倫理意涵,以及在理論上所引發的問題提出檢討,另一方面,更試圖藉此反思這種歷史書寫對臺灣人類學研究所可能具備的意義,並進而闡述其對臺灣南島民族研究中,人類學和歷史學的結合提供哪些重要做示。筆者指出,原住民「自我書寫」的目的在古今確立自身的歷史主體性,並建構有別於漢族中心之主流論述的原住民史觀。這種現象標示出原住民歷史研究和書寫的轉變的軌跡,其意義代表原住民在知識-權力的場域中主體性的提昇,和在文化政治的場域中權力的增強。筆者對這種轉變抱持肯定、支持與期待。

英文摘要

This essay focuses on the recent phenomenon of 'self-writing' in which aboriginal intellectuals write the history of their own ethnic groups for their own people. I take five historical texts written by five Paiwan authors as examples, and analyse their intentions, structures and contents. From the position of a non-aboriginal anthropologist, I examine their academic values, and 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and theoretical issues they raise explicitly or implicitly Furthermore, I attempt to discuss their significance for the synthesis of anthropology and history in the study of Austronesian peoples in Taiwan. I argue that the major purpose of 'self-writing' by the aborigines is for asserting their historical subjectivity and constructing an aboriginal history grounded upon experiences and viewpoints of the aborigines. The result will be an alternative historical discourse different from that constr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jority Han people. Taken as a whole, the phenomenon of 'self-writing' indicates a changing trajectory of the study and writing of aboriginal history. It means the rising of aboriginal subjectivity in the field of knowledge-power as well as the empowerment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politics. I appreciate and support this effort and expect more fruitful studies to com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94)。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與文化
  2. 清屠繼善(1993)。恆春縣志
  3. 清黃叔璥(1996)。臺海史槎錄
  4. Chaturvedi, Vinayak(2000).Mapping Subaltern Studies and the Postcolonial.
  5. Comaroff, John L.(1992).Ethnography and Historical Imagination.
  6. Levi-Strauss、 Claude, C.(1987).Anthropology and Myth: Lectures 1951-1982.
  7. Levi-Strauss、 Claude, C.(1983).The Way of the Masks.
  8. Mbembe, Achille(2002).African Modes of Self-Writing.Public Culture,14(1),239-273.
  9. O''Hanlon, Rosalind(1988).Recovering the Subject: Subaltern Studies and Histories of Resistance in Colonial South Asia.Modern Asian Studies,22(1),189-224.
  10. Sahlins, Marshall(1985).Islands of History.
  11. 中村孝志(1994)。荷蘭時代的臺灣蕃社戶口表。臺灣風物,44(1),197-234。
  12. 石磊(1971)。筏灣─一個排灣族部落的民族學田野調查報告
  13. 伊能嘉矩(1991)。臺灣文化誌
  14. 李亦園(1956)。來義鄉排灣族中箕模人的探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55-83。
  15. 李莎莉(1993)。排灣族的之飾文化
  16. 周玉翎(2000)。臺灣南端尾閭恆春的族群與歷史(1867-1904年)
  17. 松澤員子(1979)。臺灣排灣族的首長家:在與其首長制的關聯上。同志社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社會學科,26,1-40。
  18. 孫大川(1991)。久久酒一次
  19. 孫大川(1995)。百年來的臺灣
  20. 翁佳音(1996)。歷史記憶與歷史事實─原住民研究的一個嘗試。臺灣史研究,3(1),24。
  21. 高加馨(2001)。牡丹社群的歷史與文化軌跡─從排灣人的視點
  22. 高加馨(1998)。從Sinvaujan看牧丹社事件
  23. 張金生(2002)。新化─一個排灣族部落的歷史
  24. 張金生(2000)。達仁鄉誌稿
  25. 張隆志(1997)。臺灣史研究一百年
  26. 移川子之藏(1935)。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
  27. 陳梅卿(2000)。牡丹鄉志
  28. 彭小妍(1994)。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
  29. 童春發(2001)。臺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
  30. 黃宣衛(1986)。奇美村阿美族的宗教變遷
  31. 黃鈴華(1999)。21世紀臺灣原住民文學
  32. 黃應貴(2002)。人類學的評論
  33. 黃應貴(1982)。東埔社土地制度之演變:一個臺灣中部布農族聚落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2,119-120。
  34. 葉神保(2002)。排灣族caqovoqovolj(內文)社群遷徙與族群關係的探討
  35. 廖秋娥(2001)。臺東縣大武地區的區域形成與轉變
  36.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臺灣原住民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37.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2003)。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5卷1冊)
  38.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21)。番族調查報告書。
  39.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22)。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40. 潘英海(1994)。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
  41. 蔣斌、李靜怡(1995)。空間、力與社會
  42. 蔣斌(1984)。排灣族貴族制度的再探討:以大社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5,1-48。
  43. 蔣斌(1992)。排灣族的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上)。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4,31。
  44. 蔣斌(1999)。時間、歷史與記憶
  45. 蔡光慧(1998)。排灣原住民部落社會的建立與族群關係(1630-1894)
  46. 衛惠林(1955)。屏東縣來義鄉來義村民族學調查簡報─社會組織部分。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5,20-28。
  47. 衛惠林(1960)。排灣族之宗族組織與階級制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9,71-95。
  48. 謝世忠(1987)。認同的污名: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
  49. 藤井志津枝(1992)。近代中日關係史源起-1871-74年臺灣事件
  50. 譚昌國(1992)。家、階層與人的觀念:以東部排灣族臺版村為例的研究
被引用次数
  1. 蔡穎芳(2011)。繼承自治?─自排灣族的觀點出發。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4(3),101-182。
  2. 達比利泱‧阿利夫、邱盈翠、包梅芳(2015)。「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與身分性文化敘述:排灣族巴格達外(Pakedavai)家族之實踐。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8(1),1-42。
  3. 魏貽君(2013)。「布農文學」的形成及構造的初步考察。臺灣文學學報,22,153-194。
  4. 徐國明(2014)。當神話變成了歷史—1990年代台灣原住民族歷史建構與文化政治。台灣文學研究學報,19,89-113。
  5. 葉神保、童元昭(2013)。Tjaquvuquvulj 的散與聚:跨部落集體性的多重再現。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6(4),39-75。
  6. (2012)。書評:Douglas L. Fix and John Shufelt eds.《Charles Wm. Le Gendre, Notes of Travel in Formosa》。臺灣學研究,14,171-178。
  7. (2015).Inheritance Dispute Resolution in Paiwan Tribes.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aw review,10(2),289-358.
  8. (2017)。思考歷史能動力:原住民立足點與批判的展演政治。臺灣社會學刊,61,18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