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名」與「言」-中日語言哲學之演繹及啟示

并列篇名

Ming名 and Yan言: The Development of and Insight from Chinese and Japanese Linguistic Philosophy

DOI

10.6258/bcla.2008.69.02

作者

王小林(Xiao-Lin Wang)

关键词

名 ; 言 ; 正名論 ; 言靈 ; 中體西用 ; 和魂漢/洋才 ; 中日近代化 ; ming ; yan ; zhengminglun (the Confucian theory of rectification of names) ; kotodama (soul of language) ; zhongtixiyong (Chinese essence and Western function) ; Japanese spirit and Chinese (Western) technique ; Sino-Japanese modernization

期刊名称

臺大文史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69期(2008 / 11 / 01)

页次

39 - 7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日本漢學家森三樹三郎,曾經在其漢學論著《名與恥的文化》中關注中日文共用概念「名」。他在比較了中日文圍繞「名」的差異之基礎上,從倫理思想的角度對二者的差異進行分析,繼而得出了中國倫理思想是以「名」為核心價值,日本倫理思想則是以「恥」為核心價值的結論。這種以「名」為線索對中日倫理思想進行探索的方法,為研究中日文化的特質提供了一個非常新穎的角度。雖然森三樹三郎的討論始終集中在中日倫理思想的比較方面,筆者發現,「名」同時作為中日之間所擁有的一個共通的概念,在彼此的語言哲學史以及文化史上卻演繹出了全然不同的兩種形態,並直接影響到兩國對待外來文化所採取的態度。而導致「名」的演繹結果的差異,同時又與另一個共用的概念「言」有著很深的關聯。本文從語言哲學的角度,對中日文圍繞「名」與「言」的各種論述進行比較和分析,進而探索這兩個概念所演繹的不同哲學思想對各自近代化之影響。

英文摘要

In his work ”Na to haji no bunka: chūgokujin to nihonjin” (A Culture of Name and Honor), the Japanese scholar Mori Mikisaburo closely examines ming 名 (name), a concept shared by Chinese and Japanese.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implications of ming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he further analyzes their differe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al thought, drawing a conclusion that ming is the core value in Chinese ethics and chi 恥 (shame) is the core value in Japanese ethics. This approach of investigating the concept of ming in Chinese ethics has provided an innovative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al features. Inspired by Mori Mikisaburo's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ethics, I further find that ming, as a shared concept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has developed into two utterly different patterns in their respective linguistic philosophy and cultural history, which have exerted direct influence on their attitude towards foreign cultures. In addition, another shared concept yan 言 (word, language) is also a cause leading to the different evolution of ming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With a focus on linguistic philosophy,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divergence between ming and yan in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languages,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ideas developed from the two concepts on China and Japan's moderniz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2002)。教育敕語。東京:勉誠出版。
  2. (1991)。叢書集成初編:尹文子。北京:中華書局。
  3. (1967)。時代別國語大辭典·上代編。東京:三省堂。
  4. (1979)。《古事類苑》(文學部三)。東京:吉川弘文館。
  5. (1991)。國語。北京:中華書局。
  6. 丁偉志(1994)。中體西用論在洋務運動時期的形成與發展。中國社會科學。
  7. 小森陽一(2003)。天皇の玉音放送。東京:五月書房。
  8. 小森陽一(2005)。日本語の近代。東京:岩波書店。
  9. 中國近代史叢書編寫組(2000)。戊戌變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0. 今中寬司(1992)。徂徠學の史的研究。京都:思文閣出版。
  11. 王小林(2006)。從朱子學到古道論:十八世紀日本國學文論的形成及其影響。人文學報,30
  12. 王小林(2005)。近代日本國學宇宙觀的形成及其影響。古今論衡,12
  13. 王先慎(1998)。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14. 王琯(1992)。公孫龍子懸解。北京:中華書局。
  15. 司馬光(1956)。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
  16. 平田篤胤(1977)。平田篤胤全集。東京:名著。
  17. 平岡武夫(1983)。經書の成立。東京:創文社。
  18. 本居宣長(1989)。本居宣長全集。東京:筑摩書房。
  19. 西鄉信綱(1999)。萬葉私記。東京:未來社。
  20. 佐竹昭廣編(2004)。《萬葉集》(本文篇)。東京:塙書房。
  21. 宋恕著、胡珠生編(1993)。宋恕集。北京:中華書局。
  22. 宋恕著、胡珠生編(1968)。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清芬閣集。臺北:文海出版社。
  23. 李鴻章(1995)。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李文忠公奏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4. 周昌忠(1990)。公孫龍子新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25. 金子堅太郎(1919)。新撰國體論纂。東京:大日本國體會編刊。
  26. 契沖(1973)。契沖全集。東京:岩波書店。
  27. 張憲文編(1989)。溫州文史資料:孫詁讓遺文輯存。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8. 梁啓雄(1974)。荀子簡釋。北京:中華書局。
  29. 淺野裕一(2003)。古代中國の言語哲學。東京:岩波書店。
  30. 淺野裕一(2006)。古代中國の宇宙論。東京:岩波書店。
  31. 淺野裕一(2005)。古代中國の文明觀。東京:岩波書店。
  32. 荻生徂徠(1973)。荻生徂徠全集。東京:???書房。
  33. 荻生徂徠(1978)。日本思想大系36·荻生徂徠。東京:岩波書店。
  34. 陳鼓應注譯(1995)。黃帝四經今注今譯―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5. 章太炎(1980)。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6. 章太炎著、劉夢溪編(1996)。中國現代學術經典·章太炎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37. 曾國藩(1966)。曾文正公全集。臺北:世界書局。
  38. 森三樹三郎(2005)。名匕恥の文化。東京:講談社。
  39. 渡邊卓(1992)。中國文化叢書:思想史。東京:大修館書店。
  40. 焦循(1977)。雕菰集。臺北:鼎文書局。
  41. 賀茂真淵著、井上豐編(1979)。賀茂真淵全集。東京:續群書類從完成會。
  42. 會澤正志齋(1972)。日本思想大系。東京:岩波書店。
  43. 蔣禮鴻(1986)。商君書錐指。北京:中華書局。
  44. 鄭玄注、劉寶楠正義(1986)。論語正義。上海:上海書店。
  45. 錢大昕(1976)。二十二史考異。京都:中文出版社。
  46. 錢大昕著、呂友仁標校(1989)。潛研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7. 戴震(1980)。戴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8. 薛化元(2001)。晚清「中體西用」思想論。臺北:稻鄉出版社。
  49. 薛福成(1995)。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庸庵全集·文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0. 豐田國夫(1992)。日本人の言靈思想。東京:講談社。
  51. 魏徵編纂(1985)。群書治要。北京:中華書局。
  52. 譚戒甫(2004)。墨辯發微。北京:中華書局。
  53. 蘇輿(1992)。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
  54. 鐮田東二(1990)。記號と言靈。東京:青弓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