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陰陽五行的階位秩序-董仲舒的天人哲學觀

并列篇名

The Ranks and Orders of Yin-yang and Wuxing: The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of Dong Zhongsh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en and Man

DOI

10.6258/bcla.2009.70.01

作者

馮樹勳(Shu-Fun Fung)

关键词

董仲舒 ; 陰陽 ; 五行 ; 階位秩序 ; 天人合一 ; Dong Zhongshu ; yin-yang ; wuxing ; ranks and orders ; harmony of Tien and Human

期刊名称

臺大文史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70期(2009 / 05 / 01)

页次

1 - 2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董仲舒的陰陽五行說,為漢代儒家系統理論的巨擘。然而,學者對董生陰陽五行說,尚未解決的問題有四。其一,董生學說中陰陽與五行,究屬何種聯結關係?陰陽與五行又可否分離獨立成說呢?其二,陰陽二者有無高下主從之別?陰陽說是否即如某些學者認為的中和說?其三,五行說與三統說如何配應?其四,董生的天人合一說的論證,有足夠論據證明其說否?解決了上述首三項問題以後,基本上已把董生的天人之說加以定位。至於第四條問題,則可窺見漢代儒學的天人關係的基本方向,自有其思想史的價值在焉。

英文摘要

Dong Zhongshu's teachings on yin-yang and wuxing is a classic element of Han Confucian thought. Nevertheless, Dong's teachings have caused four principal irresolvable questions among scholars. Firstly, what kind of association is there between yin-yang and wuxing in Dong's eyes? Can yin-yang and wuxing be theorized separately? Secondly, is there any rank or order between yin and yang? Does the theory of yin-yang conform to the theory of zhonghe? Thirdly, how do the theories of wuxing and santong relate to each other? Finally, is there enough evidence to support Dong's theory of the harmon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Dong's theory of heaven and man is basically positioned once the first three aforementioned questions are addressed. The result of the fourth question can show that the fundamental direction of this theory make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though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清阮元校刻(1980)。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
  2. 清陳立(1997)。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3. 清蘇輿(1996)。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
  4. 漢班固(1962)。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5. 王利器(2002)。呂氏春秋注疏。成都:巴蜀書社。
  6. 宋豔萍(2001)。陰陽五行與秦政治史觀。史學史研究,3,18-27。
  7. 李增(2001)。董仲舒天人合一思考型態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7,209-220。
  8. 林國雄(1995)。《春秋繁露》中的五行思想。船山學刊,2,102-115。
  9. 徐復觀(1993)。兩漢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0. 徐麟(1998)。試論董仲舒的五行觀。河北學刊,4,68-71。
  11. 商聚德(1998)。試論董仲舒人性論的邏輯層次。中國哲學史,2,81-88。
  12. 張德文(1999)。試論董仲舒的「天人關係」模式-兼論這一模式的思維方式。孔孟月刊,38(4),24-32。
  13. 梁啓超、顧頡剛編(1982)。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4. 陳文烟(1997)。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中的「天」「人」意涵。輔大中研所學刊,7,168-183。
  15. 陳宗權(2005)。試論董仲舒政治哲學對陰陽五行說的吸收。曲靖師範學院學報,24(1),6-9。
  16. 陳麗桂(1997)。從天道觀看董仲舒融合陰陽與儒學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國學術年刊,18,17-46。
  17. 曾振宇、范學輝(1998)。天人衡中-《春秋繁露》與中國文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18. 劉力(2001)。董仲舒陰陽五行說的雙重性。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68-73。
  19. 劉力(2004)。天地之道「中和」爲美-董仲舒陰陽五行的中和論。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77-81。
  20. 劉明武(2001)。是「陰陽合和」還是「陽爲陰綱」-評董仲舒的陰陽觀。中國文化研究,3,1-10。
  21. 劉國民(2004)。論董仲舒的五行思想。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4,67-72。
  22. 戴君仁(1968)。董仲舒不說五行考。國立中央圖書館刊,2(2),9-19。
  23. 鄺芷人(1998)。陰陽五行及其體系。臺北:文津出版社。
  24. 邊家珍(2002)。漢代經學吸納陰陽五行說的原因及其歷史意義。孔子研究,6,19-25。
  25. 顧頡剛(1970)。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和歷史。香港:龍門書店。
  26. 顧頡剛編(1982)。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馮樹勳(2009)。中國陰陽五行的「家族相似」結構—先秦到西漢中葉。漢學研究,27(2),233-266。
  2. 馮樹勳(2011)。《太玄》儒、道思想歸趨辨。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56(1),21-52。
  3. 侯道儒(2014)。天人感應說在宋代的政治作用: 以程頤為主軸的討論。清華中文學報,11,213-260。
  4. 宋惠如(2015)。《漢書‧五行志》之董仲舒《春秋》災異說—以論弒為中心。當代儒學研究,19,67-102。
  5. 吳惠玲(2023)。天命與天分-試就班彪〈王命論〉與劉卲〈英雄篇〉論帝王與英雄之定位。臺北大學中文學報,34,57-101。
  6. (2013)。是摹擬還是創新?範式衝突內的揚雄。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30,27-71。
  7. (2018)。《春秋繁露》陰陽思想之轉向-以《周易》經傳系統為參考座標。新亞學報,35,30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