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寓教於覽-戰後臺灣展覽活動與「臺灣省博覽會」(1945-1948)

并列篇名

Visual Didacticism in Postwar Taiwan, 1945-1948: Exhibition Activities and the 1948 Provincial Exposition

DOI

10.6258/bcla.2011.74.05

作者

廖文碩(Wen-Shuo Liao)

关键词

展示文化 ; 省博覽會 ; 視覺宣傳 ; 反殖民 ; 戰後臺灣 ; exhibition culture ; provincial exposition ; visual propaganda ; anti-colonialism ; Taiwan after World War II

期刊名称

臺大文史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74期(2011 / 05 / 01)

页次

181 - 22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戰後初期臺灣執政當局為迅速斷絕日治遺風,落實中央體制與思想文化改造,乃透過種種視覺工具教化臺人,強化認同。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黨政系統所策劃的小型時事政令宣導與工商藝術展覽,經歷省政府成立初期自中國大陸引入的國貨與中原文物展覽等,迄1948年規模盛大的臺灣省博覽會達至高點。這類展覽活動企圖以中華民族意識改造臺人時空觀念,並積極重建臺灣與中國大陸在政經活動與文化意識形態上實質與精神之接軌。省博覽會雖面面俱到地展示了當局自接收以來的各項施政績效與人文風土,卻又矛盾地突顯了某些日本殖民遺緒。

英文摘要

During the immediate postwar years, Taipei underwent far-reaching changes as it transformed from the capital of the former Japanese colony to of the reestablished province of China. In view of the shift of Taiwan's sovereignty and deep colonial imprints, visual propaganda served as constitutive and instrumental means for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to decolonize and mobilize the minds of people. Newsreels, journalistic photography, monumental statues and photographs of national leaders were in use, whereof categories, subjects and elements deemed as ”national” were officially approved and endorsed with ethical values. The postwar exhibition culture of a highly political nature climaxed with the 1948 Taiwan Provincial Exposition. Although failing to hold it in the national capital Nanjing as first conceived, the Provincial Exposition Committee maintained the core message, ”enhancing the mainlanders' understanding of Taiwan,” and strove to mobilize official and individual participants, official guests and public visitors from the mainland. Financed mainly by state-run enterprises in Taiwan, the Exposition delivered a spectacle in serving conservative interests, as encoded in the Exposition's slogan, ”Ensuring Prosperity through Stability.” The Exposition may be seen as essentially a field of competitive cultural forces and thereby an illuminating case to review postwar Taiwan at the threshold of a new era. Taking a comparative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aims to reveal the perhaps complex and paradoxical narrative structures behind the Exposition in redefining Taiwan as a part of China.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陳其南(2008)。博物館的文化政治-臺灣博物館的誕生與日本殖民統治。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61(3),85-119。
    連結:
  2. 張善編著,《祝臺灣省博覽會詩集》,臺北:個人出版,1949年。
  3.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編,《臺灣一年來之宣傳》,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年。
  4. 《大公報》,上海,1948年。
  5. 臺灣省參議會秘書處編,《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四次大會特輯》,臺北:臺灣省參議會秘書處,1947年。
  6. 魏道明,《魏主席言論集之一:在安定中求繁榮》,臺北:臺灣省新聞處,1947年。
  7. 臺灣省電影製片廠,「臺灣省博覽會特輯」新聞片,93:18-1,1948年。
  8. 《申報》,上海,1947年-1948年。
  9. 《新生報》,臺北,1946年-1948年。
  10. 《臺灣省政府公報》,1947年-1948年。
  11. 《大公報》,天津,1948年。
  12. 《臺灣省參議會檔案》,臺灣省諮議會藏。0010120737001〈臺灣省博覽會贊助會創立座談會會議紀錄〉。
  13. 不著撰人,《臺灣省博覽會手冊》,臺北:臺灣省博覽會,1948年。
  14. 《臺灣省府首任主席魏道明主政時期人事機要檔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郭廷以圖書館藏影本。
  15.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編,《臺灣省行政工作概覽》,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年。
  16. 《民報》,臺北,1945年-1946年。
  17. 《臺灣省政府委員會議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005/01.0020,〈委員會議〉。005/01.0025,〈委員會議〉。005/01.0068,〈委員議〉。
  18. 《中央日報》,上海,1947年-1948年。
  19.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003/019.1,〈省參議會會議〉。
  20. 《閩臺日報》,臺北,1947年-1948年。
  21. 《中央日報》,南京,1947年-1948年。
  22. 《臺灣民聲日報》,臺北,1947年-1948年。
  23. 《國民政府檔案》,國史館藏。001/1172.33〈經濟部所屬民間團體合辦全國國貨展覽會〉。
  24. 《和平日報》,南京,1947年。
  25. 《臺灣文化》,臺北,1946年-1948年。
  26.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臺灣一年來之教育》,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年。
  27. 《聯合報》,臺北,1954年。
  28.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1946年。
  29.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編,《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二次大會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政報告》,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6年。
  30. 《公論報》,臺北,1947年-1948年。
  31. 明李東陽(1984)。明孝宗實錄。京都:京都出版社。
  32. 明夏原吉(1984)。明太宗實錄。京都:京都出版社。
  33. Eco, Umberto(1986).Travels in Hyper Reality: Essays.San Diego: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34. Gerth, Karl(2003).China Made: Consumer Culture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Nation.Cambridge, M. A.: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35. Greenhalgh, Paul(1988).Ephemeral Vistas: The Expositions Universelles, Great Exhibitions and World's Fairs, 1851-1939.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36. 包遵彭(1964)。中國博物館史。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37. 朱江淮口述、朱瑞墉整理(2003)。朱江淮回憶錄。臺北:惠眾書局。
  38. 艾險峰(2009)。1929年西湖博覽會述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8(4),84-89。
  39. 吳相湘主編、劉紹唐主編(1971)。民國史料叢刊16:西湖博覽會籌備特刊。臺北:傳記文學。
  40. 呂紹理(2006)。戰後初期的臺灣形象:1948年「臺灣省博覽會」。2006年臺灣歷史與文化國際會議,臺北:
  41. 呂紹理(2005)。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麥田。
  42. 宋南萱(1999)。桃園,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43. 林明賢編(2009)。「中原流韻」─戰後初期臺灣美術之研究。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
  44. 洪喜美(1996)。光復前後中國國民黨臺灣黨務的發展(1940-1947)。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三屆討論會,臺北:
  45. 胡家瑜(2004)。博覽會與臺灣原住民:殖民時期的展示政治與「他者」意象。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62,3-39。
  46. 馬敏、洪振強(2009)。民國時期國貨展覽會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8(4),69-83。
  47. 國立臺灣美術館編(2007)。歷史的光輝:全省美展60回顧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
  48. 婁子匡(1969)。晴園主人黃純青。臺北文獻,6(8),115-117。
  49. 許峰源(2009)。1948年臺灣省博覽會之開辦與成效。2009年近代史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臺北:
  50. 黃英哲(2001)。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研究(1945.11-1947.3)-陳儀政府臺灣文化重編機構研究之二。臺灣歷史學會通訊,24-40。
  51. 蒲添生編(2006)。蒲添生資料集。臺北:蒲添生。
  52. 鄭梓(2000)。戰後臺灣的第一場「產業盛會」(1948)-首屆「臺灣省博覽會」歷史影像之呈現與解讀。回顧老臺灣展望新故鄉-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53. 薛佩玉(2004)。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陳偉智(2018)。知識的接收─國分直一與戰後初期的臺灣研究。臺大歷史學報,61,97-157。
  2. 張安琪(2022)。從「地方化」到「同源論」:戰後臺灣省立博物館「臺灣史」展示變遷(1945~1965)。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75(4),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