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莊子》的雅俗顛覆與文化更新-以流動身體和流動話語為中心

并列篇名

On the Reversal of the Urbane and the Uncultured and on Cultural Renewal in "Zhuangzi": With Emphasis on Flow Body and Flow Language

DOI

10.6258/bcla.2012.77.03

作者

賴錫三(Hsi-San Lai)

关键词

莊子 ; 身體 ; 語言 ; 巴赫金 ; 文化理論 ; Zhuangzi ; body ; language ; Bakhtin ; cultural theory

期刊名称

臺大文史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77期(2012 / 11 / 01)

页次

73 - 11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透過身體與話語兩個核心視域,解讀《莊子》的顛覆策略。其中追溯商巫儀式的流動身體、《山海經》的怪誕身體,以及《莊子》氣化身體之間的演變脈絡;並對比於周代禮文體制下的威儀身體,孔子以禮攝身的禮教身體。本文尤其關注《莊子》醜陋支離、形殘畸零等邊緣人物,百工技匠等民間庶人,據此分析《莊子》如何透過底層俗民的活力,來顛覆政治上層與文化雅層的意識型態。《莊子》這種重寫他者的文學技藝,以流動話語來更新已然僵化的價值體系,可開發出一種文化批判與更新的理論。為進一步揭露《莊子》的文化更新理論,嘗試將其置放在巴赫金「狂歡文化」的「眾聲喧嘩」脈絡來對話,一方面進行兩者的嘲諷、戲仿等顛覆策略的微觀對話,另一方面進行兩者的文化更新理論之宏觀對話。

英文摘要

Through the lenses of ”body” and ”language”,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reversal strategy of ”Zhuangzi”. It traces the progressive change of the body, from the flow body of ritual in the Shang dynasty, to the abnormal body of ”Shanhai Jing”, to the body of Qi in ”Zhuangzi”; this paper then compares them with the awe-inspiring body in the rites system of the Zhou Dynasty and the Confucian body of Confucius. This study particularly focuses on the ugly and abnormal characters and the common people in ”Zhuangzi” to find how this book tried to reverse the ideology of political and cultural elite by the charm and energy of grassroots characters. ”Zhuangzi” demonstrates a literary technique in which others are rewritten and the rigid value system is renewed by flow language. This approach can develop into a cultural criticism and cultural renewal.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renewal theory of ”Zhuangzi”,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it by the context of ”Rave Culture” theory of M. M. Bakhtin. In addition it proffers micro-interpretations on reversal strategies (such as taunts), and develops macro-interpretations on the view of cultural renewal, in order to outline new classical interpretation regarding the cultural position of ”Zhuangzi”.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宋朱熹(1999)。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
  2. 晉杜預、唐孔穎達正義(1982)。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3. 清郭慶藩輯(1985)。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4.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1982)。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5. 巴赫金、李兆林譯、夏忠憲譯(1998)。拉伯雷研究。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6. 卡西勒、甘陽譯(1994)。人論。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7. 白春仁譯、顧亞鈴譯(1998)。詩學與訪談。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8. 伊利亞德、楊素娥譯(2001)。聖與俗─宗教的本質。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9. 伊利亞德、楊儒賓譯(2000)。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10. 牟宗三(2002)。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1. 余英時(2000)。軸心突破和禮樂傳統。二十一世紀,58
  12. 林明德策畫(2005)。中國文學新境界:反思與觀照。臺北:立緒出版社。
  13. 林素娟(1999)。喪禮飲食的象徵、通過意涵及教化功能─以禮書及漢代為論述核心。漢學研究,27(4)
  14. 徐復觀(1988)。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5. 袁珂校注(1982)。山海經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16. 馬林諾斯基(1996)。巫術、科學與宗教。臺北:協志工業出版社。
  17. 張光直(1994)。中國青銅時代。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18. 張光直(1994)。中國青銅時代(二)。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19. 森鹿三著、鮑維湘譯(2004)。中國古代的山岳信仰。山岳與象徵,北京:
  20. 楊儒賓(1990)。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21. 楊儒賓編(1993)。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與身體觀。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22. 廖炳惠(1995)。解構批評論集。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23. 榮格、劉國彬譯、楊德友譯(2001)。榮格自傳。臺北:張老師文化出版社。
  24. 維克多.特納、黃劍波譯、柳博贇譯(2006)。儀式過程:結構與反結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5. 劉康(1998)。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臺北:麥田出版。
  26. 藤野岩友、韓基國編譯(2005)。巫系文學論。四川:重慶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賴錫三(2013)。《莊子》的物化差異、身體隱喻與政治批判。臺大中文學報,40,55-100。
  2. 賴錫三(2013)。「格格不入」的鵷鶵與「入遊其樊」的庖丁─《莊子》兩種回應「政治權力」的知識分子姿態。政大中文學報,19,155-192。
  3. 賴錫三(2014)。《莊子》自然觀的批判考察與當代反思。東華漢學,19,1-76。
  4. 王雪卿(2014)。顛覆與成長:《聊齋‧醜狐》故事析論。臺北大學中文學報,16,117-140。
  5. (2013)。氣化流行與人文化成─《莊子》的道體、主體、身體、語言、文化之體的解構閱讀。文與哲,22,39-96。
  6. (2022)。從《薑齋文集》論王夫之的場域與身體觀。文與哲,40,219-260。
  7. (2023)。王廷相的氣本群體與氣化身體。東吳中文學報,46,89-120。
  8. (2024)。達觀博物:《山海經.五藏山經》的感官認識及其覺知記述。清華學報,54(1),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