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杜甫同谷詩現地研究

并列篇名

On-Site Research on Du Fu’s Poems in Tonggu

DOI

10.6258/bcla.2016.84.02

作者

簡錦松(Chin-Sung Chien)

关键词

杜甫 ; 同谷詩 ; 同谷七歌 ; 現地研究 ; Du Fu ; Tonggu poems ; Seven poems of Tonggu ; On-site research of Tang poetry

期刊名称

臺大文史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84期(2016 / 05 / 01)

页次

53 - 9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杜甫自秦州至成都這一段旅行,受到廣大的注意,他在同谷縣所作的〈積草嶺〉、〈泥功山〉、〈鳳凰臺〉、〈萬丈潭〉、〈發同谷縣〉等詩,皆有盛名。本文將以唐詩現地研究法,對〈鳳凰臺〉、〈萬丈潭〉二詩作精讀,重新驗證詩中的內容,對其位址也作出正確的標記,其他三首不具備現地研究的充分條件。又,晁說之於宋徽宗宣和四年至六年任為成州太守,創先在同谷縣新修杜工部祠堂,他正確的指證了鳳凰山,又指出萬丈潭的名稱和位址,由於他相信杜甫居住在萬丈潭畔,把杜工部祠堂建在潭邊。雖然他所說的萬丈潭位址,與杜甫〈萬丈潭〉原詩完全不符,杜甫當年並沒有住在萬丈潭畔,但他所提供的記載極有啟發價值,本文也將對他作深入分析。至於〈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久已膾炙人口,自來無人質疑其偽,其實乃出於拼湊造假,本文將有詳細的辯證。

英文摘要

Du Fu’s trip from Qinzhou to Chengdu has received tremendous attention. Some poems that he composed in Tonggu County are famous including "Jicaoling", "Nigongshan", "Fenghuangtai", "Wanzhangtan", and "Fatongguxian." Based on the On-site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ang poetry, this article reread "Fenghuangtai" and "Wanzhang pond" thoroughly so as to verify the contents of the two poems and correctly locate the sites of Fenghuangtai and Wanzhang pond. The On-site research methodology is not applicable to the rest of the above poems. Moreover, in his work, Cao shui-zhi, the mayor of Chengzhou from 1122 to 1124 who constructed Du Fu Shrine in Tonggu County, pointed out the site of Fenghuangtai correctly and mentioned the name and location of Wanzhang pond. Because he believed that Du Fu housed by the riverside of Wanzhang pond, he thus erected Du Fu Shrine there. Although his description wa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site of "Wangzhang pond" in Du Fu's poem, the information Cao provided was inspiring. "The seven poems composed during Qianyuan in Tonggu County" have been well known. No one has ever doubted if they were actually written by Du. This article will look into details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genuineness of the set of Tonggu poem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簡錦松(2011)。從現地研究看杜甫秦州入蜀詩的旅行日期。東吳中文學報,22,75-96。
    連結:
  2. 簡錦松(2012)。白居易〈初出藍田路作〉詩現地研究─唐商州武關驛路藍田段新釋。漢學研究,30(1),167-204。
    連結:
  3.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漢籍電子文獻瀚典全文檢索系統》,http://hanji.sinica.edu.tw,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10 月11日。http://hanji.sinica.edu.tw
  5. 中國氣象局, 《歷史氣象數據查詢網》, 網址:http://www.cma.gov.cn/2011qxfw/2011qsjcx/,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12月15日。
  6. (1976)。四部叢刊續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2月28日。
  8. (1965)。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刊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9. 清・黃泳,《成縣新志》,刻本,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清乾隆六年刊本,1741。
  10. 中國・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天地圖・在線地圖》,http://map.tianditu.com/map/index.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10 月1日。
  11. 五代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2. 元脫脫(1985)。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13. 北宋黃庭堅、南宋史容注(1977)。山谷外集詩注。臺北:學海出版社。
  14. 北宋歐陽修、北宋宋祈(1971)。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5. 北宋蘇軾(1986)。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16. 唐李林甫編、陳仲夫點校(1992)。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
  17. 唐杜甫、北宋王洙編(1971)。杜工部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8. 唐杜甫、清仇兆鰲注(1979)。杜詩詳註。北京:中華書局。
  19.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1986)。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 清彭定求編(1960)。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21. 清葉昌熾(2002)。緣督廬日記。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2. 清董誥編(1983)。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
  23. 漢班固(1962)。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24. 李濟阻、王德全、劉秉臣(1985)。杜甫隴右詩注析。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25. 河南省計量局(1990)。中國古代度量衡論文集,鄭州:
  26. 張忠(2007)。成州春秋。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
  27. 陳文華(1987)。杜甫傳記唐宋資料考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8. 黃奕珍(2005)。杜甫自秦入蜀詩歌析評。臺北:里仁書局。
  29. 劉孟伉(1985)。讀詩小記─對〈同谷七歌〉的時間和地點問題質疑。文史雜志,1985(2),20。
  30. 蔡副全(2009)。唐《李叔政題壁》墨迹考略。敦煌研究,2009(2),45-49。
  31. 蔡副全(2011)。從葉昌熾《緣督廬日記》看杜甫隴右行蹤。杜甫研究學刊,2011(4),62-72。
  32. 簡錦松(2009)。現地研究與唐詩詮釋新經驗。2008年中國古典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吉隆坡:
  33. 簡錦松(2006)。唐詩現地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出版社。
  34. 嚴耕望(1985)。唐代交通圖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35. 蘇海洋(2010)。杜甫行程北段新考。天水師範學院學報,30(4),34-38。
被引用次数
  1. 李欣錫(2020)。「明清之際」視域下杜詩學的一個側影-從「前惟山谷後錢盧」談起。清華中文學報,23,209-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