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今文《尚書》「惟」字分裂句初探

并列篇名

A Preliminary Study on 惟wei Clefts in Jinwen Shangshu

DOI

10.6258/bcla.2016.85.04

作者

郭維茹(Wei-Ju Kuo)

关键词

尚書 ; 惟 ; 分裂句 ; 判斷句 ; 焦點 ; Shangshu ; 惟wei ; cleft construction ; judgment sentence ; focus

期刊名称

臺大文史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85期(2016 / 11 / 01)

页次

135 - 17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探討的議題是今文《尚書》的「惟」字分裂句。過去已有許多研究指出「惟」具有標示信息焦點的語用功能,卻甚少有人從分裂句的角度論究其句式的特點,是以這篇文章的重點即放在「惟」字分裂句的句型分析及其焦點分布。分裂句的「惟」是一個以子句作為賓語的一元動詞,因子句中主語提升與否,表現為單部句和雙部句兩種類型。當主語提升之後,「惟」居謂語之前,則信息焦點便可能是謂語、前置賓語或述語前的狀語;如果主語留置原處,「惟」居句首,則信息焦點又會是整個子句,抑或緊隨於「惟」後的主語、狀語。此外,「惟」不論置於句首或謂語之前,都還可能作為肯定命題之用。最後,本文主張應該正視分裂句「惟」與判斷句繫詞用法之間的差異,兩者不能等同視之。

英文摘要

Much has been done in identifying 惟wei (in 惟wei clefts) as a focus marker, but much still remains to be done to identify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惟wei clefts. It is therefore our goal to attempt a formal description of 惟wei clefts, and to determine the actual scope of the focus marker 惟wei. It is argued that 惟wei is a one-place predicate, taking a clausal complement whose subject can be raised to the matrix subject position, namely the slot preceding 惟wei. With the subject raised, 惟wei precedes the remaining predicate, so the informational focus can fall on the predicate or the adverbial/the preposed object inside the predicate; with the subject in situ, however, 惟wei precedes the embedded clause, so the informational focus can fall on the whole clause or the subject/the adverbial following 惟wei. In addition, regardless of 惟 wei's distribution, it may pertain to the assertion of the proposition. Finally, it is further suggested that the copula 惟wei is different from the focus-marking 惟 wei.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清王引之、黃侃批校、楊樹達批校(1985)。經傳釋詞。長沙:岳麓書社。
  2. 清王先謙、何晉點校(2011)。尚書孔傳參正。北京:中華書局。
  3. Chao, Yuen Ren(1968).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4. Cheng, Lisa Lai-Shen(2008).Deconstructing the shi...de Construction.The Linguistic Review,25,235-66.
  5. Cheng, Robert L.(1983).Focus devices in Mandarin Chinese.Studies in Chinese Syntax and Semantics,Taipei:
  6. Heine, Bernd,Kuteva, Tania(2002).World Lexicon of Grammaticaliz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 Lambrecht, Knud(1994).Information Structure and Sentence Fo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 Lee, Hui-chi(2005).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9. Li, Charles N.、Thompson, Sandra A.、黃宣範譯(1999)。漢語語法。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10. Pulleyblank, Edwin G.(1994).Aspects and Aspect in Classical Chinese.第一屆國際先秦漢語語法研討會論文集,長沙:
  11. Pulleyblank, Edwin G.(1959).Fei 非, wei 惟 and Certain Related Word.Studia Serica Bernhard Karlgren Dedicata,Copenhagen:
  12. Stowell, Tim(1983).Subjects across categories.The Linguistic Review,2,285-312.
  13. Stowell, Tim(1981).MIT.
  14. Teng, Shou-hsin(1979).Remarks on Cleft Sentence in Chines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7,100-14.
  15. Traugott, Elizabeth Closs(1985).Conditional Markers.Iconicity in Syntax,Amsterdam:
  16. Waltraud, Paul,Whitman, John(2008).Shi...de Focus Clefts in Mandarin Chinese.The Linguistic Review,25,413-51.
  17. Wei, Pei Chuan(1999).On the position of operators in Pre-Qin Chinese.In Honor of Tsu-lin Mei: Studies on Chinese Historical Syntax and Morphology,Paris:
  18. 王力(1985)。中國現代語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19. 王力(1981)。古代漢語。北京:中華書局。
  20. 朱德熙(1997)。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21. 呂叔湘(2004)。漢語語法分析問題。漢語語法論文集,北京:
  22. 呂叔湘(2005)。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
  23. 杜冰梅(2007)。《左傳》之「唯」、「惟」、「維」。語言科學,6(3),102-112。
  24. 沈玉成(2011)。左傳譯文。北京:中華書局。
  25. 沈培(1992)。殷虛甲骨卜辭語序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26. 周法高(1988)。論上古漢語中的繫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9(1),89-113。
  27. 周秉鈞(2010)。尚書易解。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28. 周國正(2008)。「是」的真正身份—論述記號─「是」的句法、語義、語用功能的綜合詮釋。語文研究,2008(2),5-11。
  29. 周國正(2000)。「是」的聚焦功能說質疑及語用功能考察。臺大文史哲學報,53,137-157。
  30. 屈萬里(2008)。尚書今註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
  31. 姜寶琦(1992)。關於「唯是」的訓釋。昆明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4(4),44-46。
  32. 洪誠(1957)。論南北朝以前漢語中的繫詞。語言研究,1957(2),1-22。
  33. 胡厚宣編(1999)。甲骨文合集釋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4. 徐杰、李英哲(1993)。焦點和兩個非線性語法範疇:「否定」、「疑問」。中國語文,1993(2),81-92。
  35. 徐烈炯、劉丹青(2007)。話題的結構與功能。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6. 徐德庵(1981)。上古漢語中的繫詞問題。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1(2),97-106。
  37. 高本漢注、陳舜政譯(1981)。高本漢書經注釋。臺北:國立編譯館。
  38. 高嶋謙一(2014)。一個有待於驗證的假設─《尚書》中是否有錯簡?。承繼與創新:漢語語言文字學研究,香港:
  39. 高嶋謙一(1998)。中山王陵三器銘文中「隹」和「也」的比較。古漢語語法論集:二屆國際古漢語語法研討會論文選編,北京:
  40. 張玉金(2003)。甲骨卜辭語法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41. 張玉金(2014)。出土戰國文獻中的否定副詞「非」。承繼與創新:漢語語言文字學研究,香港:
  42. 張玉金(1985)。甲骨卜辭中語氣詞「唯」與「惠」的差異。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6),73-76。
  43. 張玉金(1988)。甲骨卜辭中「惠」和「唯」的研究。古漢語研究,1988(1),4-9。
  44. 張玉金(2005)。甲骨文「不」和「弗」語義指向方面的異同。語言研究,2005(4),81-87。
  45. 曹逢甫(2000)。華語的聚焦結構「分裂句」再探。第六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46. 曹逢甫(1994)。漢語的分裂句:主題與焦點和諧共處的句式。第三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理論與分析篇,臺北:
  47. 梅廣(2015)。上古漢語語法綱要。臺北:三民書局。
  48. 湯廷池(1988)。國語語法與功用解釋。漢語詞法句法論集,臺北:
  49. 湯廷池(2000)。漢語的「限定子句」與「非限定子句」。語言暨語言學,1(1),191-214。
  50. 湯廷池(1983)。國語的結構焦點:「分裂句」、「分裂變句」與「準分裂句」。漢語句法、語意學論集:言談宇宙與語意領域:漢語中的預設與量化,臺北:
  51. 黃正德(1988)。說「是」和「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9(1),43-64。
  52. 楊成凱(1995)。高謂語「是」的語序及篇章功能研究。語法研究與探索,北京:
  53. 裘燮君(2008)。商周虛詞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54. 管燮初(1962)。甲骨文、金文中「唯」字用法的分析。中國語文,1962(6),243-250。
  55. 管燮初(1953)。殷虛甲骨刻辭的語法研究。上海:中國科學院。
  56. 管燮初(1981)。西周金文語法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57. 蒲立本、何樂士譯(1995)。古漢語體態的各方面。古漢語研究,1995(2),1-13。
  58. 蒲立本、孫景濤譯(2006)。古漢語語法綱要。北京:語文出版社。
  59. 錢宗武(2004)。今文尚書語法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60. 謝紀鋒(1984)。《詩經》中「維」字的意義和用法。中國語文,1984(3),222-225。
被引用次数
  1. 蔡佩玲(2021)。周召公與文王家族關係的文獻考察。成大歷史學報,60,1-29。
  2. 張宇衛(2022)。甲骨卜辭「戎」字之句型分析及其義項演變。漢學研究,40(3),167-208。
  3. (2023)。清華簡(叁)〈說命〉「隹」字句初探。中國文學研究,56,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