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清嘉慶年間蔡牽事件與臺灣府城社會的變化

并列篇名

Cai Qian Pirate Invasion and the Changes in the Tainan Prefecture Society during the Jiaqing Period of the Qing

DOI

10.6258/bcla.2017.86.04

作者

李文良(Li, Wen-liang)

关键词

臺灣 ; 海盜 ; 蔡牽 ; 府城 ; 郊商 ; Taiwan ; Pirate ; Cai Qian ; Tainan Prefecture ; Guild Merchant

期刊名称

臺大文史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86期(2017 / 05 / 01)

页次

127 - 15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清嘉慶年間,臺灣府城的文武要員面對前所未有、從海洋來襲的海盜蔡牽集團侵擾時,積極動員位居城外西側海岸、以商業貿易為主之區域的人力、船隻以及資金,來協助府城的防衛。雖然因為商貿而富裕、卻因位處城外而長期被城內官紳視為身份低下的海口郊民們,藉趁著軍事緊急說服官府,讓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修築了一座木城,使得原處城外海口空間得以在形式上納入新的大府城範圍之內。這不只是清代府城空間概念的一次大轉變,也是原本的海口以及新的府城社會整合的開始。影響深遠的還有,郊商面對外在軍事威脅以及築城時的社會動員與經費攤派,在事件平定之後成為社會慣習,這強化了「三郊」的社會整合以及經濟力量。

英文摘要

For civil and military officials in Tainan Prefecture, the Jiaqing period of the Qing was unusual. In response to the invasion of Tainan by Cai Qian pirate gang, these officials mobilized manpower, vessels, and funds from Tainan, especially from the wealthy guild merchants inhabited along the coast outside the west side of Tainan city wall. Although these guild merchants had accumulated considerable wealth, their economic strength did not accord with their social status as they were despised by the officials and gentry in the Tainan city. Cai Qian's invasion created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for these guild merchants to become city dwellers. In order to defend the pirates, with the official permission, they expanded the city wall to enclose their habitations. This expansion of city area signified a conceptual change in space-the scope of walled area of Tainan prefecture, and also suggested the re-delimitation between the walled and coastal area of Tainan. In addition, these guild merchants' economic strength increased and thus they became more powerful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integration after Cai Qian's invasion. This is because these guild merchants had the legitimacy to mobilize resources from the local society in response to the threat imposed by the pirates, and this practice persisted even after Cai's invasion. Hence, these guild merchants were empowere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林玉茹(2009)。潟湖、歷史記憶與王爺崇拜:以清代南鯤身王信仰的擴散為例。臺大歷史學報,43,43-86。
    連結:
  2. 曾品滄(2015)。十九世紀臺江海埔墾地開發與臺灣郡城的官商利益結構。臺大歷史學報,55,125-171。
    連結:
  3. (2004)。臺灣文獻匯刊。北京:九州出版社。
  4. 《臺灣總督府及其附屬機構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5.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編,《臺灣私法第三卷附錄參考書(上卷)》,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00。
  6. 《一峯亭林朝英行略》,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7. (2004)。臺灣文獻匯刊。北京:九州出版社。
  8. 《林朝英古文書》,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藏。
  9. 清丁曰健(1959)。治臺必告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0. 清六十七纂輯、清范咸纂輯(2005)。重修臺灣府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1. 清王必昌編輯(2005)。重修臺灣縣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2. 清王禮修(2005)。臺灣縣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3. 清周凱纂(1961)。廈門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4. 清姚瑩(1959)。東溟奏稿。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5. 清孫元衡(1958)。赤嵌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6. 清高拱乾纂輯、周元文增修(2004)。臺灣府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7. 清連橫(1962)。臺灣通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8. 清連橫(1960)。劍花室詩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 清連橫(1964)。雅堂文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20. 清陳國瑛採集(2007)。臺灣采訪冊。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1. 清章甫(1964)。半崧集簡編。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22. 清黃叔璥(1957)。臺海使槎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23. 清楊廷理(1965)。海濱大事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24. 清劉家謀(1958)。海音詩。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25. 清蔣元樞(2007)。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26. 清蔣毓英纂修(2004)。臺灣府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7. 清鄭兼才(1962)。六亭文選。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28. 清謝金鑾纂、清鄭兼才纂(2007)。續修臺灣縣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9. Antony, Robert J.(2003).Like Froth Floating on the Sea: The World of Pirates and Seafarers in Late Imperial South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30. Chang, Chung-shen Thomas(1983).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31. Murray, Dian H.(1987).Pirates of the South China Coast, 1790 - 1810.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32. Ng, Chin-Keong(1983).Trade and Society, the Amoy Network on the China Coast, 1683-1735.Singapore: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33. Wang, Wen-Sheng(2014).White Lotus Rebels and South China Pirates: Crisis and Reform in the Qing Empire.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4. Wei, Betty Peh-T'I.(2006).Ruan Yuan, 1764-1849: The Life And Work of a Major Scholar-official in Nineteenth Century China before the Opium War.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35. 石萬壽(2004)。樂君甲子集。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36. 石萬壽(1979)。臺南府城的城防:臺南都市化研究之一。臺灣文獻,30(4),147。
  37. 石萬壽(1985)。臺南府城防務的研究。臺南:友寧出版社。
  38.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編(2004)。剿平蔡牽奏稿。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39. 何培夫編(1992)。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臺南市(下)篇。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40. 何培夫編(1992)。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臺南市(上)篇。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41. 吳秉聲(199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研究所。
  42. 李文良(2011)。清代南臺灣的移墾與「客家」社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43. 李若文(2011)。海賊王蔡牽的世界。臺北:稻鄉出版社。
  44. 林玉茹(2000)。清代竹塹地區的在地商人及其活動網絡。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5. 范勝雄(1981)。臺灣府城海岸線勘記(附圖)。臺灣文獻,32(4),135-152。
  46. 范勝雄(1978)。臺灣府半月沈江。臺灣文獻,29(3),142-149。
  47. 徐麗琪(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
  48. 翁佳音(2011)。古城‧新都‧神仙府:臺南府城歷史特展。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49. 許淑娟(1999)。臺灣地名辭書‧卷21 臺南市。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50. 許雪姬(1987)。清代臺灣的綠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51. 許達然(1996)。械鬥和清朝臺灣社會(1683-1894)。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3,1-81。
  52. 陳雲林編(2009)。明清宮藏臺灣檔案匯編。北京:九州出版社。
  53. 陳雲林編(2009)。明清宮藏臺灣檔案匯編。北京:九州出版社。
  54. 陳雲林編(2009)。明清宮藏臺灣檔案匯編。北京:九州出版社。
  55. 陳雲林編(2009)。明清宮藏臺灣檔案匯編。北京:九州出版社。
  56. 陳鈺祥(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東海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57. 黃懷賢(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58. 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2004)。明清臺灣檔案彙編。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59.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66)。臺灣南部碑文集成。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60.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64)。籌辦夷務始末選輯。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61. 鄭振滿(2009)。明清福建家族組織與社會變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2. 鄭振滿(2012)。清代臺南的海神與水神。海洋古都:府城文明之型塑學術論文集,臺北:
  63. 錢杭(2001)。血緣與地緣之間:中國歷史上的聯宗與聯宗組織。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64. 薛卜滋(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
  65. 謝奇峰(2013)。臺南府城聯境組織研究。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66. 蘇信維(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2018)。李長庚海戰詩發微。人文中國學報,27,33-77。
  2. (2024)。清代嘉道年間淡水砲城興廢與街市發展。臺大歷史學報,73,15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