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Anyone who pursues overseas Lu Hsün studies or the academic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cannot afford to neglect the monograph on Lu Hsün during the Cold War by Tsi-an Hsia (1916-1965). But the humanistic values of his writings were never totally revealed because of his untimely death.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Letters Between Chih-tsing Hsia and Tsi-an Hsia (1947-1965), this article proposes firstly that Tsi-an Hsia also became more responsive to the tortuous realistic debates between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at that time by investiga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in the early Cold War. Secondly, it elaborates how the debates reflect Neoclassicism and the complexit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 and its strong literariness.
|
参考文献
|
-
梅家玲(2006)。夏濟安、《文學雜誌》與臺灣大學—兼論臺灣「學院派」文學雜誌及其與「文化場域」和「教育空間」的指涉。臺灣文學研究集刊,創刊號,1-35。
連結:
-
魏思齊, Zbigniew(2007)。美國漢學研究的概況。漢學研究通訊,26(2),30-40。
連結:
-
魏思齊, Zbigniew(2007)。美國漢學研究的概況。漢學研究通訊,26(2),30-40。
連結:
-
Eliot, Thomas Sterns(2010).Notes Towards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London:Faber & Faber.
-
Hsia, Tsi-an(1951).The Futur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Free China Review,September
-
Hsia, Tsi-an(1951).Nineteen Nineteen and After.Free China Review,May
-
Hsia, Tsi-an(1951).The Fate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Free China Review,April
-
Hsia, Tsi-an(1963).Demons in Paradise: The Chinese Images of Russia.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1,27-37.
-
Wang, Xiaojue(2013).Modernity with a Cold War Face: Reimagining the Na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across the 1949 Divide.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
王洞(編),季進(編註)(2015).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1947-1950).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王洞(編),季進(編註)(2015).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1950-1955).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王洞(編),季進(編註)(2018).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1959-1962).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王洞(編),季進(編註)(2019).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1962-1965).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王洞(編),季進(編註)(2016).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1955-1959).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王家平(2009).魯迅域外百年傳播史:1909-2008.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王愛萍(2017)。蘇州,蘇州大學中文系。
-
王德威(2017)。現代中國文論芻議:以「詩」、「興」、「詩史」為題。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65,285-307。
-
王德威,〈五四之後:有聲的香港〉(2019 年5 月9 日至10 日香港科技大學「五四之後:當代人文的三個方向」國際學術研討會主題演講),文字稿由網友整理,發表於「豆瓣」,〈https://www.douban.com/people/124764727/status/2493493268/〉,2019 年 5 月 11 日上網。
-
古大勇(2013)。臺灣「戒嚴」時期和大陸「毛澤東時代」兩岸的「魯迅書寫」。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3(11),93-104。
-
白先勇(編)(2016).現文因緣.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宇文所安, Stephen,王柏華(譯),陶慶梅(譯)(2002).中國文論:英譯與評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朱剛(2013).唐宋古文運動與士大夫文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艾略特, Thomas Sterns,朱南度(譯)(1960)。傳統與個人才具。文學雜誌,8(3),22-29。
-
余英時(2018).余英時回憶錄.臺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
-
余英時(1991).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臺北:三民書局.
-
余英時(2014).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的再認識.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余英時(1992).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臺北:三民書局.
-
余夏雲(2011)。現代性的政治—論夏濟安左翼文學研究的意義。南京社會科學,2011(11),117-121。
-
宋明煒(2005)。夏氏兄弟與人文主義。新民週刊,45,70-71。
-
李兆前(2019).影響的焦慮:T・S・艾略特和 R・威廉斯文化思想比較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
李歐梵(2007)。光明與黑暗之門—我對夏氏兄弟的敬意和感激。當代作家評論,2007(2),10-19。
-
昆廷・斯金納, Quentin,賞一卿(譯)(2018).國家與自由:斯金納訪華講演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金理(2010)。金理從夏濟安的《香港—一九五零》到白先勇的《香港—一九六零》—一首詩與一篇小說的關聯閱讀。上海文化,2010(6),43-49。
-
長堀祐造,王俊文(譯)(2015).魯迅與托洛茨基:〈文學與革命〉在中國.臺北:人間出版社.
-
哈金(2021).湖臺夜話.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唐小兵(2017)。左翼知識人與中國革命—評夏濟安《黑暗的閘門—中國左翼文學運動研究》。二十一世紀,164,141-149。
-
夏志清,劉紹銘(譯),李歐梵(譯)(2016).中國現代小說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夏濟安(2001).夏濟安選集.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
夏濟安, 陳通造譯,〈中國知識人的命運〉,發表於「豆瓣」 ,〈https://www.douban.com/note/704266207/〉,2018 年 7 月 8 日上網。
-
夏濟安(1971).夏濟安選集.臺北:志文出版社.
-
夏濟安,萬芷均(譯)(2016).黑暗的閘門—中國左翼文學運動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孫連五, 〈 夏濟安的大學成績單 〉 ,發表於澎湃上海書評,〈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159060〉,2020 年 9 月 14日上網。
-
張健(2009)。文道、才性與心術—文心雕龍幾個理論命題及其在中國文論史上的地位。學術研究,2009(3),122-127。
-
張鳳棲(1967)。我所知道的夏濟安。永久的懷念,臺北:
-
張德強(2017)。夏濟安文學批評方法淺析。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4),32-34。
-
張歷君(2020).瞿秋白與跨文化現代性.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陳平原(2016).作為學科的文學史:文學教育的方法、途徑及境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陳芳明(2011).臺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陳建忠(2013)。「區域研究」視野下的文學研究—冷戰時期夏濟安與夏志清的魯迅論。世界魯迅與魯迅世界—媒介、翻譯與現代性書寫,北京:
-
陳寅恪(2001).金明館叢稿初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傅正(編)(1989).雷震全集:雷震日記(一九五七年~一九五八年).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
彭歌(1972)。夏濟安的四封信。中外文學,1(1),108-116。
-
黃克武(編)(2017).1960 年代的臺灣.臺北: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
黃維樑(1988).中國文學縱橫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
楊傑銘(2014)。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
-
葛兆光(2016).餘音:學術史隨筆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蔡宗齊,劉青海(譯)(2012).比較詩學結構:中西文論研究的三種視角.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魯迅(2005).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
錢鍾書(2019).七綴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簡明海(2009)。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
-
魏豔,劉劍梅(2020)。新與舊:從書信集看夏氏兄弟的古典小說與通俗文學批評。當代人文的三個方向:夏志清、李歐梵、劉再復,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