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顏水龍的台灣工藝復興運動與柳宗悅-生活工藝運動之比較研究

并列篇名

Taiwanese Crafts Movement of Yen Shui-Long and Yanagi Muneyoshi-The Folk Crafts (Mingei)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作者

林承緯(Cheng-Wei Lin)

关键词

顏水龍 ; 台灣工藝 ; 柳宗悅 ; 民藝運動 ; 民俗藝術 ; 近代工藝運動 ; Yen Shui-Long ; Taiwan Craft ; Yanagi Muneyoshi ; Mingei Folk Crafts Movement ; Folk Arts ; Modern Craft Movements

期刊名称

藝術評論

卷期/出版年月

18期(2008 / 12 / 01)

页次

167 - 19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論透過柳宗悅與台灣工藝振興先驅者顏水龍之間的交流情形、工藝思想以及實踐歷程進行比較研究,探索近代工藝運動洪流中,民藝運動在亞洲所產生的受容與影響。論述焦點分成生涯環境、工藝思想、實踐三個面向展開,在針對柳、顏的人物像進行比較分析之餘,也將針對過去顏水龍研究中的幾個重要課題做再確認的工作。最終期待爲民藝運動在台灣工藝振興中所產生的意義,以及顏水龍在近代工藝運動中所具有的位置進行解答。顏、柳二人彼此間,確實在出身背景及家世環境等條件上相差甚遠,不過一方面,最高學府的出身、優異的語言能力、豐富的海外歷練,以及深厚的藝術造詣,讓宗教、藝術研究起家的柳宗悅與美術創作出身的顏水龍,相同在歷經西洋藝術洗禮之後,各自選擇自國的生活工藝做爲終身的志業。當台灣的工藝與設計等相關研究尚處於起步的年代裡,顏水龍及早將柳宗悅的民藝美論介紹回國。並且,多次直接引用柳宗悅的民藝思想來陳述自我對工藝運動的立場及理念,這些事蹟皆表露出柳宗悅帶給顏水龍的影響。再者,兩人的工藝運動在實踐面上雖並非完全一致,不過在對於工藝本質的認知以及思想理念上,宛如具一脈相承的血緣關係。透過柳宗悅與顏水龍在工藝運動上的實踐與理念兩面進行比較研究,期待能爲近代工藝運動中台灣所具有的位置進行定位。

英文摘要

Yen Shui-Long (1903-1997) is a pioneer of Taiwanese crafts movement. Yanagi Muneyoshi first visited Taiwan in 1943 for his folk-crafts research. He visited there again in 1943, and it was the time when he met Yen Shui-Long. Yen used Yanagi’s book, Kogei Bunka (Craft Culture, 1942) for his craft history class at the Tainan Higher School of Technology (Today’s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Their friendship continued beyond the world war. The Taiwanese Crafts Movement was thus very much influenced by Yanagi and his Mingei Movement. The Taiwanese movement is now revived as the Taiwanese Life and Crafts Movement supported by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Council for Culture Affair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林承緯(2007)。藝術、風土、地方-鉚宗悅初期民藝思想的形成與實踐。藝術評論,17
    連結:
  2. 小昌邦江(2002)。柳宗悅の築いたコレクシヨン―日本民芸美術館の設立に向けて。民族芸術,18
  3. 小野二郎(1973)。ウイリアム·モリス:ラデイカル·テザインの思想。中央公論社。
  4. 中見真理(2003)。柳宗悅~時代と思想。東京大?出版?。
  5. 水尾比呂志(2004)。評伝 柳宗悅。筑摩書房。
  6. 水尾比呂志(1967)。民芸の美。河原書店。
  7. 北澤憲昭(2000)。境界の美術史。株式會社?????。
  8. 吉田璋也(1963)。「たくみ」と新作民芸。財口法人鳥取民芸美術館。
  9. 吉田璋也(1968)。民芸入門。保育社。
  10. 江韶瑩(1991)。台灣工藝的宛展與變遷(上)。台灣美術,4(2)
  11. 江韶瑩(1998)。論新民藝:從三位民藝運動者的歷史回顧展望台灣民藝的末來。台灣傳統民俗與民藝學術研討會
  12. 江韶瑩(1977)。畫家與學工藝的女弟子。雄獅美術,78
  13. 林承緯(2008)。近代工芸運動とテザイン史。思文閣。
  14. 林承緯(2006)。台灣の民芸と柳宗悅。テザイン理論,49
  15. 金谷美和(1996)。文化の消費―日本民芸運動の展示をあぐつて。人文學報
  16. 金関丈夫(1977)。南方文化誌。法政大?出版局。
  17. 金関丈夫編(1941)。民俗台灣,1(1)
  18. 金関丈夫編(1945)。民俗台灣,5(1)
  19. 柳宗悅(1980)。柳宗悅全集(著作編)。筑摩書房。
  20. 柳宗悅(1942)。工芸文化。岩波書店。
  21. 柳宗悅(1928)。工芸の道。講談社。
  22. 高階秀爾(1974)。近代日本の思想と芸術II。東京大学出版会。
  23. 商工省工芸指導所(1943)。工芸ニユース,12(5)
  24.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2006)。顏水龍的故事。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
  25. 國立台灣美術館(2005)。顏水龍工藝特展。國立台灣美術館。
  26. 莊伯和(2005)。顔水龍工藝特展。國立台灣美術館。
  27. 莊伯和(1992)。鄉土藝術的推動者 顏水龍。雄獅美術,97
  28. 陳凱劭(2006)。工藝水龍頭:顏才龍的故事。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
  29. 熊倉功夫(1978)。民芸の凳見。角川書店。
  30. 顏水龍(1952)。台灣工藝。光華印書館。
  31. 顏水龍(1997)。台灣區造型文化。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7(9)
  32. 顏水龍(1942)。台灣の工芸產業に就いて。工芸ニユース,12(5)
  33. 顏水龍(1942)。台灣に於ける「工藝產業」の必要性。台濟公論
  34. 顏水龍(1978)。我與台灣工藝。藝術家,33
  35. 顏水龍、陳奇祿(1988)。歷史、文化與台灣。台灣風物社。
  36. 藤田治彥(1996)。ウイリアム·モリス-近代テザインの原点。鹿島出版?。
  37. 藤田治彥(2004)。ウイリアム·モリスとア-ツ&クテフツ。梧桐書院。
  38. 寿岳文章(1961)。英文學の風土。大修館。
  39. 寿岳文章(1980)。柳宗悅と共に。集英社。
被引用次数
  1. Stocker, Joel(2014).A Third-Generation Mingei (Folk-Craft) Potter's Use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Technologies in Japan.科技、醫療與社會,19,117-176.
  2. 齊偉先(2020)。工藝與藝術的距離:一個社會學取徑的解讀。清華藝術學報,2,1-18。
  3. 張繼文(2019)。臺灣工藝產業面臨自造者運動的趨勢與前景。文資學報,12,32-60。
  4. (2010)。從金關丈夫的民藝書寫看民藝運動對臺灣工藝研究萌芽的影響:以雜誌《民俗台灣》之〈民藝解說〉為中心。臺灣文獻,61(2),35-56。
  5. (2015)。柳宗悅的茶器工藝美學。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學報,16,103-125。
  6. (2019)。戰火中的文化交流:柳宗悅與顏水龍。靜宜人文社會學報,13(1),3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