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雅音小集《白蛇與許仙》報紙戲曲評論現象初探

并列篇名

A Case Study on the Commentary of Traditional Opera on Newspapers: The White Snake and Hsü Hsien of the Ya-yin Ensemble

作者

張啟豐(Chi-Feng Chang)

关键词

雅音小集 ; 白蛇與許仙 ; 戲曲評論 ; 劇場設計美學 ; 聶光炎 ; The Ya-yin Ensemble ; The White Snake and Hsü Hsien ; Commentary of Traditional Opera ; Theatrical Design Aesthetics ; Nie, Guang-Yan

期刊名称

藝術評論

卷期/出版年月

20期(2010 / 12 / 01)

页次

251 - 27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雅音小集在臺灣京劇的發展與轉型上,有其重要位置,論者辨之甚明;而「雅音小集」首度結合西方現代劇場技術與設計概念,呈現「非傳統」的視聽演出效果,則是其時評論及討論重點之一。早在雅音小集成立的前一年(1978),就有劇評者針對郭小莊在紀念俞大綱逝世週年演出的「亮相」發表看法,此當可視爲京劇觀眾對於「非傳統」視覺效果的典型反應。1979年,雅音小集成立,初試啼聲之作-《白蛇與許仙》-除了以創新、改革、吸引年輕觀眾之姿引發討論外,其完整地呈現舞臺、燈光的設計意念與執行成果,更在演出後廣獲熱烈迴響;縱觀各方反應,儼然「一場演出,各自述評」。雅音的燈光設計與演出基調、劇情進行、當下時空等相互呼應,既是一種氛圍的營造,更是劇場美學的轉換,這當中的關鍵人物是聶光炎。另外,丁秉鐩的劇評則就戲論戲,既述京劇發展及創新之脈絡,亦比較其他相關版本,並深入分析評論兩天之演出。從此之後,凡是與戲有關者,例如:劇場設計、觀眾向背,乃至文化思潮、對生命的省思等,皆可入評。論者或可作如是觀:雅音小集不僅標誌京劇在臺灣的發展與轉型,同時《白蛇與許仙》也標誌著臺灣新編戲曲劇場設計美學的轉變,以及戲曲演出述評的轉型。

英文摘要

The Ya-yin Ensembl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king Opera in Taiwan. Ya-yin combined traditional performance and modern theatre design and technique to lead a new direction in the end of 1970's. The White Snake and Hsü Hsien, as Ya-yin's first work, caused many kinds of commentary as well as attracted new generation of audience to come across the Peking Opera. We could see the idea of modern stage design and modern lighting design were completely put into practice in The White Snake and Hsü Hsien. Then a new perspective and aesthetics appeared. From then on, the theatre design became a must in every new 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opera. The commentary referred to various aspects then before. We could say that Ya-yin led Peking Opera to a new development in Taiwan and The White Snake and Hsü Hsien started a new theatrical design aesthetics and new commentary of traditional opera.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周正榮。1979。看雅音小集演「思凡下山」。民族晚報 3,5 月27 日。
  2. 申克常。1979。郭小莊演出《白蛇傳》述評。民生報10,5 月26 日
  3. 陳長華。1978。舞臺設計突破傳統形式燈光投影嘗試抽象效果聶光炎明天將面臨挑戰。聯合報 9,4 月28 日。
  4. 郭小莊的戲劇世界。http://yayin329.com/index.htm。(2010 年6 月1 日)
  5. 宣以文。1979。雅音小集‧求變求美首演已成功。中國時報 7, 5 月21 日。
  6. 孟瑤。1979a。聆「雅音」‧勉小莊。中央日報10,5 月26 日。
  7. 郭小莊。1979b。雅音小集風評極佳 辛苦努力豈容抹煞。民生報 10,5 月30 日。
  8. 本報訊。1979。「雅音小集」昨晚首演‧一鳴驚人。民生報10,5 月18 日。
  9. 汪其楣。1979。迴響聲中聽梁秀娟、孫元坡談國劇的「新」與「變」。民生報10, 5 月31日。
  10. 唐凱莉。1979。國劇需要改良嗎?。民生報 10,5 月21 日。
  11. 金文光。1979。「雅音」演出‧受到年輕觀眾喜愛。民生報 10,5 月18 日。
  12. 龍套客。1979。看郭小莊演出有感國劇振興。民生報 9,5 月20 日。
  13. (2006)。京劇表演體系發聲。臺北市:國家。
  14. 看戲人。1979。為什麼國劇不能改?我越想越不明白!。民生報 10,5 月30 日。
  15. 孟瑤。1979b。論國劇傳統應否新生。中央日報 10,6 月6 日。
  16. 張大夏。1979。改良國劇摭談。中央日報 10,6 月12 日。
  17. 郭小莊。1979a。「雅音小集」演出後話。民生報 10,5 月25 日。
  18. 應慶普。1979。美中不足的「雅音小集」──談演出時燈光上缺失。民生報 10,5 月24 日。
  19. 自立晚報。1979。國劇應求變求新。自立晚報 1,5 月26 日。
  20. 周郁文。1979。雅音小集。中央日報10,5 月18 日。
  21. 丁秉鐩。1979。欣見國劇改革-郭小莊「雅音小集」觀後。中央日報10,5 月30-31 日。
  22. 聶光炎。1979。美中不足的「雅音小集」──談演出時燈光上缺失──「聶光炎的解釋」。民生報 10,5 月24 日。
  23. 靖 。1979。何不重演?。自立晚報 10,5 月28 日。
  24. 明張岱(1982)。陶庵夢憶。臺北市:臺灣開明書店。
  25. 毛家華編。京劇二百年史話。臺北市:文建會。
  26. 王安祈(2008)。光照雅音。臺北市:相映文化。
  27. 王安祈(1996)。傳統戲曲的現代表現。臺北市:里仁出版社。
  28. 王安祈(2002)。臺灣京劇五十年。宜蘭縣五結鄉:傳藝中心。
  29. 王安祈(2009)。俞大綱對臺灣戲曲現代化的影響。紀念俞大綱先生百歲誕辰戲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
  30. 古碧玲(2000)。劇場園丁聶光炎。臺北市:時報文化。
  31. 林幸慧(2008)。由申報戲曲廣告看上海京劇發展。臺北市:里仁書局。
  32. 柳天依(1998)。郭小莊雅音繚繞。臺北市:臺視文化。
  33. 徐亞湘(2000)。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臺灣。臺北市:南天書局。
  34. 馬少波編、北京市藝術研究所編、上海藝術研究所編(1999)。中國京劇史。北京市:中國戲劇。
  35. 張啓豐(2008)。遞嬗與新發—臺灣戰後至1970年代報刊京劇演出述評初探。探索新景觀:2008劇場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36. 陳芳編(2004)。臺灣傳統戲曲。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37. 陸萼庭(2002)。崑劇演出史稿(修訂本)。臺北市:國家出版社。
  38. 曉壇(1978)。我看郭小莊雲門國劇演出。國劇月刊,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