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從身體角度來看唐代「永字八法」出現的意義與書論「筋骨說」在北宋的發揮
|
并列篇名
|
The Phenomenon of Inspiration from the Human Form in the History of Calligraphy from the High Tang through the Sung Dynasty
|
DOI
|
10.3966/101562402014070027002
|
作者
|
高明一(Ming-Yi Kao)
|
关键词
|
書譜 ; 永字八法 ; 筋骨 ; Shu pu (Treatise on Calligraphy) ; Yongzi bafa (Eight Principals) ; Jin-Gu (tendon and bone)
|
期刊名称
|
藝術評論
|
卷期/出版年月
|
27期(2014 / 07 / 01)
|
页次
|
51
-
85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文以身體為視角將盛唐到北宋的書史現象給予解釋,孫過庭《書譜》以自然界所觀察到的現象類比於草書是有文獻的來源,不早於唐玄宗時期所出現的永字八法,則是以身體的姿態或是動作為基礎來類比,取代了自然界的察而成為後來學習的準則。中國傳統書論上會以「筋骨」這身體的術語來評斷書蹟的好壞,在北宋則據此發展出「神、氣、骨、肉、血」來呈現出優秀的書法所具備的特質,本文將指出這數項的類比所代表的意義或是視覺上可見的形象。
|
英文摘要
|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henomenon of inspiration from the human form in the history of calligraphy from the high Tang through the Sung dynasties. The study discusses how Sun Guoting used the sepsis in nature to conclude the cursive script, "The Eight Principles of Yong" used body to compare the strokes. The appearance of the "Eight Principles" to not earlier than the reign of Emperor Tang Xuanzong. Moreover in calligraphy theory "Jin-Gu"(tendon and bone) is conventionally used to judge the quality of the work.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dditional terms such as "shen" (spirit) "chi" (quality) "gu" (bone) "rou" (muscle) and "xie" (blood) were used. This study explains the meanings and shows pictorially how these terms were employed.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藝術
|
参考文献
|
-
吳俊業(2010)。從書寫到書法:一個身體現象學的考察。清華學報,40(3)
連結:
-
李豐楙、張智雄(2010)。書符與符號:正一符法的圖像及其象徵。清華學報,40(3)
連結:
-
陳葆真(2002).From Text to Images: A Case Study of the Admonitions Scroll in the British Museum.國立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12,47.
連結:
-
(1983)。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
(1998)。歷代書法論文選。臺北市:華正書局。
-
(1983)。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
(1983)。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
(1983)。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
(1983)。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
(2006)。文津閣四庫全書。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
文物出版社編(1994)。中國文物之美7:秦皇陵地下軍團陜西臨潼兵馬俑。臺北市:光復書局。
-
石守謙(1996)。風格與世變。臺北市:允晨文化。
-
朱關田(2008)。當代書法理論系列:初果集—朱關田論書文集。北京市:榮寶齋。
-
江建俊(1983)。漢末人倫鑒識之總理則:劉邵《人物志》研究。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
何炎泉(2010)。北宋毛筆發展與書法尺寸的關係。請循其本:古代書法創作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南京市:
-
松井如流解說(1975)。書蹟名品叢刊.第四十三回.宋 米元章 群玉堂帖。東京市:二玄社。
-
施安昌編(2008)。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香港:商務印書館。
-
孫機(2008)。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
馬國權(2011)。書譜譯注。北京市:紫禁城出版社。
-
崔爾平編輯、江宏編輯(1993)。中國書畫全書。上海市:上海書畫出版社。
-
常任俠編(1998)。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篇18 畫像石畫像磚。上海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
畢羅(2010)。永字八法形態研究:古代書法中漢字與其筆畫關係初探。請循其本:古代書法創作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市:
-
彭礪志(2010)。從『書勢』到『筆陣』:古代筆法理論的發生。請循其本:古代書法創作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市:
-
楊明照編(1995)。文心雕龍學綜覽。上海市:上海書店出版社。
-
溫洪隆注譯、陳滿銘校閱(2003)。新譯戰國策。臺北市:三民書局。
-
雷德侯、張總譯、黨晟校(2005)。萬物。北京市:三聯書店。
-
臺灣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纂。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劉正成編(1991)。中國書法全集34 宋遼金.蘇軾二。北京市:榮寶齋。
-
劉渼(2001)。「臺灣近五十年來《文心雕龍》學研究」。臺北市:萬卷樓。
|
被引用次数
|
-
陳柏伩(2022)。從魏晉至唐的書論探究用筆法對點畫審美意識的影響。高雄師大學報:人文與藝術類,52,1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