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尋找舞台的語音:臺灣戲劇科系的聲音訓練

并列篇名

Finding the Voice on Stage: Voice Training in Theatre Studies in Taiwan

DOI

10.3966/101562402016010030003

作者

楊欣芳(Hsin-Fang Yang)

关键词

文化語言 ; 文本裡的頓歇 ; 身體的聲音 ; 臺灣的戲劇科系 ; 聲音訓練 ; cultural language ; pause in the text ; the voice of the body ; voice training ; theatre studies in Taiwan

期刊名称

藝術評論

卷期/出版年月

30期(2016 / 01 / 01)

页次

61 - 10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臺灣劇場裡,模糊的語音表達被稱為「舞臺腔」,甚至有可能會誤導觀眾的理解,故本文據此從聲音訓練的教材以及其他相關表演課的因應方式,探討臺灣戲劇科系的聲音訓練。戲劇系裡,聲音訓練的課程包含呼吸、共鳴腔訓練以及咬字訓練,有些課程還注意到停頓的重要。另外,教師們因著不同的經驗和美學判準,也從文本出發進行訓練。聲音來自於身體,演員尋找來自身體的聲音,好的聲音是來自於全身,因此,本文也探討身體在聲音訓練上的意義。在舞臺語言方面,翻譯後的經典劇本有找不到聲情的困難。語音文化的不健全,使得中文或其他方言展現的樣貌相當侷限,歷史的斷根使臺灣的演員找不到自己的說話方式,甚至因著年齡、性別、性格而歧異的語言使用和聲情,在舞臺上只是被想像出來,而沒有具體展現。除了身體素質,本文認為,聲音訓練更要從文化的基底著手,瞭解臺灣語言與聲情之間的關係,如此,演員才能在臺灣劇場中不只是翻譯和傳達字意而已,更能創造出臺灣劇場的聲音表情。

英文摘要

In the Taiwanese theatre, we hear mumbled words which can mislead the audience. Some types of vocal expression is given a term “the accent of the stage”. In light of this phenomenon,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eaching materials in voice and other acting trainings which deal with this problem. Theatre studies in Taiwan offer voice training modules such as breathing, resonance, words, muscularity, and pause. Based on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criteria, some acting teachers give training drawn from theatre studies texts. Voice comes from the body; therefore good body training and voice developing habit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explores how actors find their own voices within their own bodies and suggests that good stage voice comes from the whole body. When it comes to the language choice on stage, the classical scripts translated in Chinese have the difficulty in presenting the voice. The language culture in Taiwan is not fully developed, so the vocal presentations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other dialects are limited. Classical script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are often confronted with the difficulty of vocal presentation. Due to the disconnection with own history, Taiwanese actors are not able to find their own ways of speaking. On stage, their voices and uses of words chang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ges, gender and personalities. These changes are, however, imagined, rather than based on observations. Apart from body qualities,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actors also need to have solid foundations in their local cultures,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voice. Actors in the Taiwanese theatre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translating and transmitting the meanings of words, but are to also create the emotions and textures of voices in the Taiwanese theat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楊世彭。〈《羅密歐與茱麗葉》:專訪楊世彭談導演概念〉。每週看戲俱樂部。http://mjkc.tw/?p=2585。下載日期:2015 年7 月21 日。
  2. 蔡柏璋。〈臺灣大學戲劇系「聲音暨演說訓練一」課程大綱〉。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網站。https://nol.ntu.edu.tw/nol/coursesearch/print_table.php?course_id=109%2033270&class=&dpt_code=1090&ser_no=48869&semester=103-1。下載日期:2015 年7 月4 日。
  3. 金士傑。2010 年3 月10 日。金士傑家。訪問人:楊欣芳。
  4. 樊光耀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舞臺語言」課程大綱〉。臺北藝術大學網站。http://203.71.172.85/Public/Public.aspx。下載日期:2015 年7 月4 日。
  5. 馬汀尼。2010 年5 月26 日。臺北市波黑米亞咖啡店。訪問人:楊欣芳。
  6. 林明。〈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發音與唸詞」課程大綱〉。臺灣藝術大學網站。https://uaap.ntua.edu.tw/ntua/ag_pro/ag064.jsp。下載日期:2015 年7 月4日。
  7. 蔣薇華。2015 年7 月13 日。臺北藝術大學教師研究室。訪問人:楊欣芳。
  8. 林宜誠。〈中山大學戲劇系「聲音訓練」課程大綱〉。中山大學網站。https://selcrs.nsysu.edu.tw/menu1/qrycrsfrm.asp?HIS=2&eng=0。下載日期:2015 年7 月4 日。
  9. 吳明益。〈穿過思維的針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utopiawu?fref=ts。下載日期:2015 年7 月4 日。
  10. 林如萍。2015 年3 月25 日。林如萍家。訪問人:楊欣芳。
  11. 曾志誠。〈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聲腔語韻」課程大綱〉。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網站。https://info.stu.edu.tw/ACA/teacher/Syllabus/MainCoursequery.asp。下載日期:2015 年7 月4 日。
  12. 蔣薇華。2015 年7 月1 日。臺北藝術大學教師研究室。訪問人:楊欣芳。
  13. 于善敏。〈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聲腔語韻」課程大綱〉。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網站。https://info.stu.edu.tw/ACA/teacher/Syllabus/MainCoursequery.asp。下載日期:2015 年7 月4 日。
  14. Berry, Cicely(1991).Voice and the Actor.New York:Macmillan.
  15. Berry, Cicely(2003).The Actor and the Text.London:Virgin.
  16. Stanislavsky, Konstantin,Benedetti, Jean(Edited)(2008).An Actor's Work.New York:Routledge.
  17. 吳靜吉(1982)。蘭陵劇坊的初步實驗。臺北市:遠流。
  18. 宋茂生(1996)。氣功與聲樂呼吸法。臺北市:大呂。
  19. 李國修、黃致凱編(2015)。李國修編導演教室。臺北市:平安。
  20. 林桃英(1984)。人聲樂器的製造過程及其運用之研究。臺北市:名揚。
  21. 姚坤君(2015)。表演必修課:穿梭於角色與演員之間的探索。臺北市:書林。
  22. 馬汀尼(1986)。莎劇重探:歷史劇及其風格化演出。臺北市:文鶴。
  23. 崔小萍(2006)。表演藝術與方法。臺北市:書林。
  24. 許講真(1992)。歌唱語言藝術。大連市:大連。
  25. 傅裕惠(2003)。嘈嘈切切?還是私語幽咽?林如瓶、姚坤君、陳惠文談臺灣演員的語言問題。表演藝術,121,68-70。
  26. 彭鏡禧(2008)。與獨白對話:莎士比亞戲劇獨白研究。臺北市:書林。
  27.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鄭雪來譯(2001)。演員自我修養(下卷)。北京市:中國電影。
  28. 樂寇、馬照琪譯(2005)。詩意的身體。臺北市:桂冠。
  29. 蔣薇華(2008)。打開劇場的五道門:《航向愛情海》Metamorphoses 導演筆記。臺北市:蔣薇華。
  30. 鄭淑瑩(2006)。莎劇名導楊世彭帶來原味《羅密歐與茱麗葉》。表演藝術,16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