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試論現代性與新世紀臺灣新編京劇--以《金鎖記》、《孟小冬》、《百年戲樓》為觀察對象

并列篇名

Discussion on Modernity and Taiwan’s New Peking Opera in the 21st Century: A Case Study on The Golden Cangue, Meng Xiaodong and One Hundred Years on Stage

DOI

10.3966/101562402016010031004

作者

游庭婷(Ting-Ting Yu)

关键词

百年戲樓 ; 孟小冬 ; 金鎖記 ; 現代性 ; 新編京劇 ; One Hundred Years on Stage ; Meng Xiaodong ; The Golden Cangue ; modernity ; new Peking Opera

期刊名称

藝術評論

卷期/出版年月

31期(2016 / 07 / 01)

页次

105 - 13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嘗試由現代性概念著手,爬梳中國、重要學者對於戲曲現代化的相關論述,並試圖以《金鎖記》、《孟小冬》、《百年戲樓》這三個作品為觀察對象,進一步探討分析新世紀新編京劇關於現代性的表現手法與呈現樣貌,探討其重要意義。其中,《金鎖記》在題材及人物的選取上體現現代感與時代精神,並展現時空虛實交錯的創新手法,使該劇突破了以往戲曲舞台的呈現方式與觀戲經驗。《孟小冬》在敘事結構與表現形式方面開創新局,為新編京劇探索出另一類可能發展途徑,且該劇所體現的抒情視界,又顯露出臺灣新編京劇的創作思維與方向,開始回歸戲曲本我抒情特性與美感。《百年戲樓》敘事結構脫舊出新,甚具當代意義,而該劇所闡述與建構的自我史觀,實為其本土視角與戲曲的現代性之展現。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first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modernity, and then tries to explore the related discourse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opera in the writings of important scholars in both China and Taiwan. Finally, taking The Golden Cangue, Meng Xiaodong and One Hundred Years on Stage as examples, the study discusses the performance skills and presentation styles of Modernity, and tries to find its crucial meaning in Taiwan’s new Peking Operas of the 21st century. Due to the modern styles and spirit shown in the theme and characters, as well as the innovative overlapping of both space and time and the real and virtual worlds, The Golden Cangue represented a breakthrough in the performance methods and theater experience of traditional opera. Meng Xiaodong paved a new path for new Peking Opera owing to its innovative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style. Nevertheless, the libretto of the opera indicates that the ideas and direction of Taiwan’s latest Peking Opera creation mark a return to the original features and aesthetics of the librettos of traditional operas.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of One Hundred Years on Stage is innovative and modern. The historical viewpoint on selfhood, as expressed and developed in the opera, is a presentation of both local views and the modernity of opera.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林淑薰(2014)。台灣新編京劇的「戲中戲」敘事方法—以《荒誕潘金蓮》、《閻羅夢》、《孟小冬》、《百年戲樓》為探討對象。戲曲學報,11,191-223。
    連結:
  2. 陳芳英(2010)。深雪初融:論新世紀新編京劇的女性書寫。戲劇學刊,13,35-64。
    連結:
  3. 《荒誕潘金蓮》演出節目單,國立中正文化中心,1994 年12 月。
  4. 黃香。〈《百年戲樓》: 誰的百年? 一個史觀的問題〉。追尋小津。http://mypaper.pchome.com.tw/tarahuang/post/1322132674。下載日期:2011年5 月16 日。
  5. 王安祈(2002)。台灣京劇五十年。宜蘭市:傳藝中心。
  6. 王安祈(2002)。當代戲曲。臺北市:三民。
  7. 王安祈(2013)。水袖.畫魂.胭脂:劇本集。臺北市:獨立作家。
  8. 王安祈(2011)。性別、政治與京劇表演文化。臺北市:台大。
  9. 王安祈(2008)。絳唇珠袖兩寂寞:京劇.女書。臺北市:印刻。
  10. 王新民(1997)。中國當代戲劇史綱。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1. 王德威(1993)。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臺北市:麥田。
  12. 王德威、宋偉杰譯(2003)。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臺北市:城邦。
  13. 呂正惠(2000)。殖民地的傷痕—脫亞入歐論與皇民化教育。第一屆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殖民地經驗與台灣文學,臺北市:
  14. 李孝悌(2002)。戀戀紅塵:中國的城市、欲望與生活。臺北市:一方。
  15. 李歐梵(1996)。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臺北市:麥田。
  16. 李歐梵(1996)。徘徊在現代和後現代之間。臺北市:正中書局。
  17. 周蕾、蔡青松譯(2008)。婦女與中國現代性:西方與東方之間的閱讀政治。上海市:三聯書店。
  18. 林淑薰(201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19. 波德萊爾、郭宏安譯(1987)。波德萊爾美學文選。北京市:人民文學。
  20. 邱坤良(1997)。台灣戲劇現場:抗爭與認同。臺北市:玉山社。
  21. 阿甲(1979)。戲曲表演論集。上海市:上海文藝出版社。
  22. 哈伯瑪斯、周寵編(2006)。文化現代性精粹讀本。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
  23. 紀登斯、田和譯(2007)。現代性的後果。南京市:譯林。
  24. 徐亞湘(2006)。日治時期台灣戲曲史論:現代化作用下的劇種與劇場。臺北市:南天。
  25. 高禎臨。當代台灣新編京劇的陰性書寫與性別對話。東海中文學報,25,199-234。
  26. 張啟豐(2011)。涵融與衍異:臺灣戲曲發展的觀察論述。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27. 梅家玲。女性主體與抒情精神。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1(1),47-48。
  28. 郭漢城(2008)。當代戲曲發展軌跡。北京市:文化藝術。
  29. 陳芳明(2004)。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臺北市:麥田。
  30. 陳芳英(2009)。戲曲論集:抒情與敘事的對話。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31. 傅謹(2005)。二十世紀中國戲劇的現代性與本土化。臺北市:國家。
  32. 曾永義(2009)。戲曲之雅俗、折子、流派。臺北市:國家。
  33. 黃美娥(2004)。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台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市:麥田。
  34. 達德、張君梅譯(2003)。社會理論與現代性。臺北市: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