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復甦與沉寂:重探1950年代的「新世界劇運」

并列篇名

Revival and Silence: Revisiting the "New World Drama Movement" in the 1950s

DOI

10.3966/101562402020070039003

作者

羅揚(Lo, Yang)

关键词

中央話劇運動推行委員會 ; 李曼瑰 ; 國語話劇 ; 新世界劇運 ; New World Drama Movement ; Chinese drama ; Li Man-Guy ; Central Drama Movement Promotion Committee

期刊名称

藝術評論

卷期/出版年月

39期(2020 / 07 / 01)

页次

85 - 13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1956年所舉辦的「新世界劇運」(1956.2 ∼ 1957.6)是國民政府遷臺後首次推行的大型戲劇運動,不僅由政府規劃新世界戲院作為固定的演出場域,先後更是演出了15檔的國語話劇。新世界劇運雖然僅僅維持一年半載,卻讓1950年代的國語劇壇得以短暫地復甦。可惜的是,新世界劇運所掀起的波瀾隨著中央話劇運動推行委員會的解散而終歸沉寂。有鑑於新世界劇運作為官方所扶植的戲劇運動,卻未得到應有的關注及研究,本文期透過梳理新世界劇運興衰成敗的前因後果、官方組織的作為及態度、實際演出狀況及戲劇評論等面向,提供讀者對於1950年代全新的理解。本文企圖避開先入為主的歷史評價,透過忠實地描述歷史的進程,仔細追尋歷史的前因後果,並站在宏觀的視角賦予其時代的理解,進而建構出立體的、多元的歷史觀點。藉由重新檢視「新世界劇運」所產生的實質效應與迴響,或許可以打破當代戲劇學者對於臺灣1950年代戲劇史的刻板印象,本文並試圖與過於刻板化、簡單化的歷史書寫,開展對話的空間及補正的可能,以更寬廣的視角來理解臺灣1950年代的戲劇發展。

英文摘要

The "New World Drama Movement" (February 1956~June 1957), held in 1956, was the first large-scale theater movement promoted by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its relocation to Taiwan. When the government arranged the New World Theatre as a fixed performance venue, 15 Chinese dramas were performed in succession. Although the New World Drama Movement lasted only a year or so, it briefly revitalized the Chinese drama scene in the 1950s. However, unfortunately, the movement set off by the New World Drama Movement soon dissipated. As an officially sponsored drama movement, the New World Drama Movement has not received the attention and research it deserves. To rectify this omiss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New World Drama Movement, the actions and attitudes of offici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actual performances and drama reviews, with the aim of presenting a brand-new understanding of 1950s drama in Taiwan. In this paper, preconceived historical evaluations are avoided. Instead, historical events are faithfully described, while historical causes and effects are carefully investigate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era is presented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and a three-dimensional, plural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s proposed. The substantive effects and repercussions of the "New World Drama Movement" are examined, in order to break the stereotypes of contemporary drama scholars about the drama history of Taiwan in the 1950s, and amend previous over-simplified historical writings, thus helping us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drama in this period from a broader perspectiv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紀蔚然(2011)。善惡對立與晦暗地帶:臺灣反共戲劇文本研究。戲劇研究,7,51-172。
    連結:
  2. 紀蔚然(2009)。重探一九五○年代反共戲劇:後世評價與時人之論。戲劇研究,3,193-216。
    連結:
  3. 徐亞湘(2018)。臺灣一九五〇年代國語話劇的過渡與重整。戲劇研究,22,83-106。
    連結:
  4. 1955。〈省市簡聞〉。《聯合報》第 3 版。11 月 18 日。
  5. 1955。〈藝文圈內戲劇運動如何展開中央全力輔導下〉。《聯合報》第 6 版。11月 28 日。
  6. 1956。〈康總今演萬丈光芒〉。《中央日報》第 3 版。10 月 30 日。
  7. 1955。〈從「女畫家」看劇運─訪劇作者李曼瑰教授〉。《中央日報》第 8 版。3 月 24 日。
  8. 1956。〈「乘龍快婿」導演的話〉。《華報》第 4 版。3 月 30 日。
  9. 1956。〈乘龍快婿點將錄〉。《華報》第 4 版。4 月 4 日。
  10. 1956。〈康總今成立六週年公演「乘龍快婿」 二至四日票今午起預售〉。《中央日報》第 3 版。4 月 1 日。
  11. 1958。〈藝文圈內從最近世界劇壇大事再談台灣戲劇運動〉。《聯合報》第 6 版。5 月 23 日。
  12. 1953。〈省市簡訊〉。《聯合報》第 3 版。1 月 3 日。
  13. 1956。〈戲劇運動的新世界╱輔導小組擬定演出辦法╱和標準者均可申請登場〉。《自立晚報》第 4 版。2 月 2 日。
  14. 1957。〈話劇輔導委員會商討改進劇運辦法〉。《自立晚報》第 4 版。8 月 20 日。
  15. 1956。〈當前文藝政策檢討之二從「漢宮春秋」的演出談今後的話劇運動〉。《聯合報》第 6 版。3 月 17 日。
  16. 1955。〈聯勤各單位祝復制五年〉。《聯合報》第 3 版。4 月 2 日。
  17. 1956。〈漢宮春秋演出始末〉。《中央日報》第 3 版。2 月 15 日。
  18. 1957。〈劇運推行工作另設小組辦理〉。《中央日報》第 5 版。5 月 29 日。
  19. 1957。〈劇訊碧血黃花排演中〉。《聯合報》第 6 版。3 月 6 日。
  20. 1960。〈訪李曼瑰教授談小劇場運動〉。《聯合報》。第 6 版。9 月 12 日。
  21. 1956。〈改進社會風氣促進精神動員戲劇節慶祝大會上俞院長頒書面訓詞〉。《聯合報》第 3 版。2 月 16 日。
  22. 1956。〈藝文圈內大鵬話劇隊趕排「荊軻刺秦王」〉。《聯合報》第6版。3月4日。
  23. 1957。〈話劇輔導九月恢復不夠熱忱不給補助〉。《聯合報》。第 6 版。7 月 30 日
  24. 1956。〈劇運暗礁〉。《自立晚報》第 4 版。4 月 27 日。
  25. 1959。〈冷眼旁觀談劇本荒〉。《聯合報》第 8 版。9 月 30 日。
  26. 〈行政院新聞傳播處〉。維基百科。https://reurl.cc/M7gp7K。下載時間:2019 年12 月 17 日
  27. 1956。〈乘龍快婿本事〉。《華報》第 4 版。4 月 5 日。
  28. 1956。〈乘龍快婿點將錄〉。《華報》第 4 版。4 月 3 日。
  29. 1955。〈藝苑點滴〉。《聯合報》第 6 版。9 月 23 日。
  30. 1956。〈「漢宮春秋」今夕開始公演〉。《中央日報》第 3 版。2 月 15 日。
  31. 1956。〈五幕五景十場歷史古裝話劇「漢宮春秋」今夕開始公演〉。《中央日報》第 3 版。2 月 15 日。
  32. 1956。〈上裝名喚漢宮春秋〉。《自立晚報》第 4 版。3 月 9 日。
  33. 1956。〈清宮殘夢賣座不錯〉。《華報》第 4 版。8 月 30 日。
  34. 1956。〈新舊事縱橫談(七)嚴肅與吊兒郎當間〉。《自立晚報》第1版。3月18日。
  35. 1955。〈新世界戲院與劇運〉。《自立晚報》第 2 版。7 月 9 日。
  36. 1954。〈如何展開戲劇運動昨日劇運座談會作成六點結論〉。《聯合報》第 3 版。2 月 18 日。
  37. 1956。〈新世界戲院定十五揭幕漢宮春秋排演順利〉。《中央日報》第 4 版。2月 11 日。
  38. 1957。〈藍狐狸的人生憂鬱〉。《自立晚報》第 4 版。年 4 月 12 日。
  39.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傳播委員會〉。維基百科。https://reurl.cc/ObgZb3。下載時間:2019 年 12 月 17 日。
  40. 1955。〈劇運潮湧九人演出小組〉。《自立晚報》第 4 版。12 月 20 日。
  41. 1956。〈乘龍快婿延演五天〉。《中央日報》第 4 版。5 月 1 日。
  42. 1957。〈戲劇工作的徘徊和苦悶〉。《聯合報》第 6 版。7 月 24 日。
  43.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維基百科。https://reurl.cc/Gkv8kv。下載時間:2019年 12 月 17 日。
  44. 1956。〈乘龍快婿點將錄〉。《華報》第 4 版。4 月 1 日。
  45. 1956。〈乘龍快婿點將錄〉。《華報》第 4 版。4 月 2 日。
  46. 1956。〈「乘龍快婿」導演的話〉。《華報》第 4 版。3 月 31 日。
  47. 1956。〈談乘龍快婿〉。《華報》第 3 版。4 月 7 日。
  48. 1956。〈影劇只在發揚人性羣策羣力喚起國魂〉。《中央日報》第 3 版。2 月 15 日。
  49. 1953。〈空軍通信學校昨慶九屆校慶〉。《聯合報》第 4 版。11 月 6 日。
  50. 1957。〈新紅樓夢春節上演〉。《自立晚報》第 4 版。1 月 21 日。
  51. 1956。〈乘龍快婿演出側記〉。《華報》第 4 版。4 月 8 日。
  52. 1956。〈乘龍快婿演出零縑〉。《華報》第 4 版。4 月 9 日。
  53. 1954。〈談國大有關藝術提案〉。《聯合報》第 6 版。4 月 5 日。
  54. 1956。〈劇運會決定╱道德信條╱編撰話劇╱荊軻傳即上演〉。《聯合報》第3版。4 月 14 日。
  55. 1957。〈藍狐貍騷動黃牛群捧場〉。《自立晚報》第 4 版。年 4 月 8 日。
  56. 1955。〈藝苑點滴〉。《聯合報》第 6 版。5 月 12 日。
  57. 丁衣。1960。〈「音容劫」編劇過程〉。《聯合報》第 6 版。10 月 17 日。
  58. 王平陵。1956。〈「錦上添花」的演出〉。《中央日報》第 4 版。12 月 18 日。
  59. 王淳美(2005)。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
  60. 王鼎鈞(2009).文學江湖: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四.臺北市:爾雅.
  61. 王德威(1998).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臺北市:麥田.
  62. 白濤。1957。〈話劇運動的建議〉。《聯合報》第 6 版。9 月 3 日。
  63. 白濤。1956。〈台前幕後看「黛綠年華」〉。《聯合報》第 6 版。8 月 5 日。
  64. 白濤。1957。〈寓教育於娛樂的現實劇作評作協演的「兒心關不住」〉。《聯合報》第 6 版。1 月 6 日。
  65. 白濤。1956。〈我看「音容劫」〉。《聯合報》第 6 版。9 月 27 日。
  66. 白濤。1956。〈台前幕後我看「音容劫」〉。《聯合報》第 6 版。9 月 26 日。
  67. 白濤。1957。〈一年來的話劇運動〉。《聯合報》第 6 版。2 月 17 日。
  68. 老沙。1957。〈評「碧血黃花」〉。《中央日報》第 5 版。5 月 6 日。
  69. 老沙。1957。〈評「十二金釵」〉。《中央日報》第 5 版。6 月 3 日。
  70. 老沙。1957。〈評「兒心關不住」〉。《中央日報》第 5 版。1 月 16 日。
  71. 老沙。1956。〈看「黛綠年華」〉。《中央日報》第 4 版。7 月 22 日。
  72. 老沙。1956。〈評「萬丈光芒」〉。《中央日報》第 4 版。11 月 25 日。
  73. 老沙。1957。〈評「維新橋」〉。《中央日報》第 5 版。5 月 6 日。
  74.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5).光復後臺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臺北市:作者.
  75. 吳若,賈亦棣(1985).中國話劇史.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76. 沈思。1955。〈新世界的未來〉。《聯合報》第 6 版。11 月 18 日。
  77. 邵玉珍(2001).留住話劇歷史的表演藝術家.臺北市:亞太.
  78. 哈公。1956。〈民營劇團的演出問題〉。《聯合報》第 8 版。10 月 10 日。
  79. 哈公。1955。〈拯救話劇運動的意見〉。《聯合報》第 6 版。10 月 7 日。
  80. 哈公。1956。〈台前幕後 「春歸何處」的「編」「導」和「演」〉。《聯合報》第 6 版。6 月 26 日。
  81. 哈公。1956。〈影劇界聯合公演「還我河山」〉。《聯合報》第 6 版。11 月 1 日。
  82. 哈公。1957。〈台前幕後評「維新橋」〉。《聯合報》第 5 版。5 月 6 日。
  83. 哈公。1958。〈戲劇運動再呼籲〉。《聯合報》第 6 版。1 月 12 日。
  84. 哈公。1956。〈台前幕後評「清宮殘夢」〉。《聯合報》第 6 版。4 月 20 日。
  85. 哈公。1956。〈台前幕後評「黛綠年華」〉。《聯合報》第 6 版。7 月 23 日。
  86. 哈公。1956。〈台前幕後 「春歸何處」的「編」「導」和「演」〉。《聯合報》第 6 版。6 月 27 日。
  87. 哈公。1956。〈評「漢宮春秋」〉。《聯合報》第 6 版。2 月 17 日。
  88. 哈公。1956。〈台前幕後評「錦上添花」〉。《聯合報》第 6 版。12 月 3 日。
  89. 哈公。1957。〈評「維新橋」〉。《聯合報》第 6 版。5 月 6 日。
  90. 哈公。1957。〈評「碧血黃花」〉。《聯合報》第 6 版。3 月 17 日。
  91. 孫克雲。1956。〈我看「漢宮春秋」〉。《自立晚報》第 2 版。3 月 25 日。
  92. 徐蒙,譚峙軍(1966).紅樓夢.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93. 高升。1956。〈我看「漢宮春秋」〉。《自立晚報》第 2 版。2 月 20 日。
  94. 高升。1956。〈我也錦上添花〉。《自立晚報》第 2 版。12 月 4 日。
  95. 張英。1995。〈六十年影劇生涯不是夢〉。《聯合報》第 37 版。1 月 12 日。
  96. 郭雄。1957。〈劇運低落癥結何在?〉。《聯合報》第 6 版。6 月 7 日。
  97. 逸梅。1956。〈「春歸何處」排演花絮〉。《自立晚報》第 2 版。3 月 18 日。
  98. 黃仁(2002).臺北市話劇史九十年大事紀.臺北市:亞太.
  99. 黃仁(2000)。推動台灣戲劇運動的大功臣。文訊,171,10-13。
  100. 黃仁(2000).臺灣話劇的黃金時代.臺北市:亞太.
  101. 楊照(1995).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史散論.臺北市:聯合文學.
  102. 董心銘(1955)。紀念第十二屆戲劇節感言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康樂月刊,35,7-8。
  103. 劉維開(編輯)(1997).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黨務工作報告.臺北市:近代中國.
  104. 魯濱。1956。〈談乘龍快婿〉。《華報》第 3 版。4 月 6 日。
  105. 魯濱。1956。〈談乘龍快婿〉。《華報》第 3 版。4 月 7 日。
  106. 盧毅君(2007).浪跡江湖一甲子─一位建中退休老師的回憶.臺北市:秀威資訊.
  107. 鍾雷(1984)。五十年代劇運的開拓。文訊,9,111-121。
被引用次数
  1. 羅揚(2021)。想像的「西方」:1960~1970年代西洋劇本的翻印與翻譯。藝術評論,41,107-152。
  2. 徐亞湘(2023)。戰後初期的國語話劇。文化研究,36,2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