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本於立人道之荀子“不求知天”與“知天”觀之智德內涵

并列篇名

Xun Zi's Prudence in His Ideas of "Not Seeking to Know Heaven" and "Knowing Heaven"

DOI

10.7065/MRPC.200712.0069

作者

張勻翔(Yun-Hsiang Chang)

关键词

不求知天 ; 天 ; 知天 ; 荀子 ; 智德 ; 禮 ; Not Seeking to Know Heaven ; Heaven ; Knowing Heaven ; Xun Zi ; Prudence ; Propriety

期刊名称

哲學與文化

卷期/出版年月

34卷12期(2007 / 12 / 01)

页次

69 - 8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時人對於荀子「天」與人關係的詮釋,通常以釋荀學將「天」視為純粹自然義的立場為出發,用之以解讀《荀子》「不求知天」與「知天」的言論。事實上,「天」一方面具有自然義;也與人有著道德的關聯。聖人具有智德,所謂「不知天」與「知天」,為智德對於「天」的一種明智的取捨態度。

英文摘要

Nowadays, Xun Zi's interpretatio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en and Man is usually employ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eing Heaven in its natural sense, to understand Xun's ideas of ”not seeking to know Heaven” and ”knowing Heaven.” In fact, ”Heaven” has its natural meaning, on the one hand, and is morally related to Man, on the other hand. Sages are people of prudence. The so-called ”not seeking to know Heaven” and ”knowing Heaven” are the wise choices of prudence regarding ”Heave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2005)。荀子集解·考證。台北:世界書局。
  2. 李滌生(2000)。荀子集解。台北:台灣學生學局。
  3. 李滌生(1964)。荀子的自然論。民主評論,15(21)
  4. 周群振(1987)。荀子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5. 胡 適(1968)。中國古代哲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6. 韋政通(1997)。荀子與古代哲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7. 韋政通(1989)。先秦七大哲學家。台北:水牛出版社。
  8. 張 涅(2003)。“人定勝天”思想的歷史查考和認識。東岳論叢,21(2)
  9. 張穎(2000)。試論孔、荀對自然規律的探索態度及其對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影響。阜陽師範學院學報,3
  10. 張覺(2006)。荀子校注。長沙:岳麓書社。
  11. 梁啟雄(1993)。荀子集解。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2. 陳大齊(1989)。荀子學說。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13. 越蓓(2000)。荀子科技思想評述。船山學刊,3
  14. 廖名春(1994)。荀子新探。台北:文津出版社。
  15. 熊公哲(1995)。荀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