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孔子生死哲學解讀

并列篇名

Unscrambling of Life and Death of Confucius

DOI

10.7065/MRPC.200803.0167

作者

楊中啟(Yawk)

关键词

死 ; 仁 ; 天 ; 命 ; 道 ; Death ; Humanity ; Tian ; Fate ; Tao

期刊名称

哲學與文化

卷期/出版年月

35卷3期(2008 / 03 / 01)

页次

167 - 17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生死事大,孔聖人卻語焉不多;又因留下「未知生,焉知死」,惹得後人眾說紛紜,引起「重生避死」之嫌。本文借助現象學方法,從生死哲學的形而上依據、生對死的承當及生對死的體味三個層面,源初地展現其生死哲學的經緯。

英文摘要

Life and Death is most important, Confucius had the saying of ”not-knowing life, not-knowing death” that was misunderstood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life and avoid death. By dint of phenomenology, the text show the original contents of his philosophy as much as possibl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牟宗三(1997)。中國哲學的特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李澤厚(1998)。論語今讀。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3. 李澤厚(1998)。世紀新夢。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4. 徐復觀(1999)。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5. 海德格爾、陳嘉映、王慶節譯(1999)。存在與時間。上海:三聯書店。
  6. 張祥龍(1996)。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上海:三聯書店。
  7. 張祥龍(2001)。從現象學到孔夫子。北京:商務印書館。
  8. 張曙光(1999)。哲學與人生。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9. 梁濤(2005)。郭店楚簡「」字與孔子仁學[J]。哲學研究,5,50。
  10. 郭沫若(1976)。十批判書。北京:人民出版社。
  11. 彭鋒(1997)。生與愛。哈爾濱: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2. 程樹德(1990)。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13. 馮友蘭(1996)。新原人。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4. 馮天瑜(1994)。中華原典精神。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5. 劉翔(1996)。中國傳統價值觀詮釋學。上海:三聯書店。
  16. 龐樸(1991)。憂樂圓融-中國的人文精神。二十一世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