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禮制”與“民性”的關係-以〈孔子詩論〉中〈葛覃〉組詩爲討論中心

并列篇名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tual System and Human Nature-Focus at "Getang (葛覃)" Serial Poems in "Confucius-Shilum (孔子詩論)"

DOI

10.7065/MRPC.200810.0005

作者

林素英(Su-Ying Lin)

关键词

禮 ; 民性 ; 孔子詩論 ; 葛覃 ; 甘棠 ; 行露 ; 杕杜 ; relationship ; ritual system ; human nature ; Confucius-Shilum ; Getang葛覃 ; Getan甘棠 ; Shingl行露 ; Dihdu杕杜

期刊名称

哲學與文化

卷期/出版年月

35卷10期(2008 / 10 / 01)

页次

5 - 2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由於〈孔子詩論〉出現相當多有關「性」的討論,對於「情」也持相當正面的肯定,遂與注重政治教化的《詩序》造成較大的出入,因此引發學界重新思考詩與性情之關係,也對自孔子以來的《詩》教問題再掀起廣泛的討論。〈孔子詩論〉具體評論將近60篇詩,儘管簡繁有別,不過對於〈葛覃〉組詩一一提出「民性固然」之評論則相當特別,因而本文選擇此組詩為研究對象,從探討「禮制」與「民性」的關係,藉以思考《詩》教之真諦。全文之進行:首先,於前言說明為文之動機、目的與探討範圍;其次,則概括禮的意義,藉此以確定〈葛覃〉組詩包含的詩篇;繼此之後,則進入全文的核心,分別就該組每一首詩中所牽涉的「禮制」與「民性」的問題作討論;最後之結論,則述說詩以抒發性情始,而終以導人入於禮之境,方為《詩》教本義之真諦。

英文摘要

It had affirmatively given strong support about human nature and sentiment in ”Confucius-Shilum”. This opinion was so different from ”Shishyuh(詩序)”. So, there are many scholars pay much attention in the successive ”Shijing-civilization (詩教)” that comes after Confucius. Almost sixty poems had been criticized in ”Confucius-Shilum”. Specially, the 'essential human nature' had been marked in ”Getang” serial poems. The core subject of these four poems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tual system and human nature. Then, this article should base on ”Getang” serial poems in ”Confucius-Shilum”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tual system and human nature. This article concludes in five parts: First, make a simple preface to express the motives, purpose and discussing sequence of this article. Second, try to base on the opinion of ritual system in order that to make sure the content in ”Getang” serial poems. Third, deepen into the heart of this article.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tual system and human nature in this four poems one by one and step by step. Fourth, make a conclus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周左丘明撰、上海師大古籍所點校(1981)。國語。台北:里仁書局。
  2.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1985)。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春秋左傳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
  3. 晉范甯集解、唐楊士勛疏(1985)。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春秋穀梁傳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4.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1985)。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爾雅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5. 清王先謙(1988)。荀子集解。台北:藝文印書館。
  6. 清王先謙(1988)。詩三家義集疏。台北:明文書局。
  7. 清崔述(1979)。讀風偶識。台北:學海出版社。
  8. 清陳立(1986)。續經解三禮類彙編(一):白虎通疏證。台北:藝文印書館。
  9. 清蘇輿(1992)。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
  10. 漢公羊壽傳、何休解詁、唐徐彦疏(1985)。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春秋公羊傳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11. 漢孔安國傳、晉梅賾獻、唐孔穎達疏(1985)。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尚書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
  12. 漢孔鮒撰(1986)。文淵閣四庫全書:孔叢子。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3.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1985)。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毛詩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
  14.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1985)。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孟子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15. 漢劉向編(1979)。四部叢刊正編:說苑。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6.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1985)。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禮記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
  17.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1985)。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儀禮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18. 漢鄭玄注、唐賈公彦疏(1985)。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周禮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19. 魏王肅注(1986)。文淵閣四庫全書:孔子家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20.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1985)。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論語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21. 朱淵清、廖名春主編(2002)。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2. 朱淵清、廖名春主編(2004)。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
  23. 李零(2002)。郭店楚簡校讀記。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4. 周策縱(1986)。古巫醫與「六詩」考-中國浪漫文學探源。台北:聯經出版社。
  25. 季旭昇主編、陳霖慶、鄭玉姍、鄒濬智合撰(2004)。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一)讀本。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6. 林素英(2000)。喪服制度的文化意義-以〈儀禮·喪服〉?討論中心。台北:文津出版社。
  27. 林素英(1997)。古代祭禮中之政教觀-以〈禮記〉成書前?論。台北:文津出版社。
  28. 林素英(2008)。從《孔子詩論》到《詩序》的詩教思想轉化-以《關雎》組詩爲討論中心。文與哲,12
  29. 林素英(2003)。禮學思想與應用。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30. 林素英(1997)。古代生命禮儀中的生死觀-以〈禮記〉?主的現代詮釋。台北:文津出版社。
  31. 林素英(2004)。《周禮》的禮教思想-以大司徒爲討論主軸。國文學報,36
  32. 荊門博物館編(1998)。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33. 馬承源主編(2001)。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4. 馮時(2007)。古文字與古史新論。台北:台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
  35. 馮時(2004)。戰國楚竹書《子羔·孔子詩論》研究。考古學報,4
  36. 黃懷信(2004)。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詩論〉解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7. 葉國良(2005)。經學側論。新竹:清華大學出版社。
  38. 廖名春編(2002)。清華簡帛研究。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
  39. 劉信芳(2003)。孔子詩論述學。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40. 瀧川龜太郎(1977)。史記會注考證。台北:洪氏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李松駿(2021)。「盡美矣,又盡善也」:季札與孔子的詩樂論。東吳中文學報,42,21-48。
  2. 林素娟(2015)。以詩詮禮─先秦禮儀中《詩》所開顯的感通、達類與修身、倫理實踐。清華學報,45(4),519-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