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多元共生的想像:《馬來亞少年》與戰後馬來亞華人的兒童觀

并列篇名

An Imagination of Multicultural Coexistence: "Young Malayans" and the Concept of Children in Malaya after World War II

作者

廖冰凌(Ping-Leng Liau);伍燕翎(Yean-Leng Ng)

关键词

馬來亞少年報 ; 馬來亞華人 ; 二戰後 ; 兒童觀 ; "Young Malayans" ; Chinese in Malaya ; Post-World War II ; Concept of Children

期刊名称

哲學與文化

卷期/出版年月

40卷2期(2013 / 02 / 01)

页次

21 - 4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馬來亞少年》創刊於1946年,為馬來亞華人於戰後發行的首份華文兒童刊物,並由當時著名的南洋研究學者許雲樵任編輯。每期平均銷售量達兩萬份,歷時十年之久,影響深遠。本文嘗試以此刊為研究對象,探討戰後初期馬來亞地區的兒童形象與文化內涵,如何反映到這份由華人出版發行和編輯的報刊上。戰前,南來華人對僑居於馬來亞的第一代華族少年兒童問題關注有限。直到戰後,特別是英殖民勢力的捲土重來,才令長期處於萌芽狀態的在地華人兒童研究有了新的發展。而《馬來亞少年》作為當時率先發行的華文刊物,通過研究其營運狀況、編輯方針和傳播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戰後身處馬來亞的華人,如何於多元複雜的政治與社會環境中看待「兒童」此一特定族群。研究結果顯示,《馬來亞少年》反映出來的兒童形象,其內涵的蘊釀與形成,主要是一種來自於以南洋書局編輯部為代表的華人群,基於建國此一訴求,對戰後新公民、新國族形象的想像與建構。通過「關懷兒童」、「關懷馬來亞」兩大編輯方針,《馬來亞少年》努力營構能體現戰後馬來亞發展需求的新公民、新國族形象。此項建構工程,因其處於多元語境,加上戰後十年的局勢變化,以及多重認同意識的拉鋸,結果呈現不斷調整流動的特質,包括:(1)嚮往包容糅合的南洋和本土情懷。(2)殖民與去殖民的矛盾心理,以及(3)中國化/中華化或去中國化/去中華化的拿捏取捨。這些複雜交錯的特質,反映戰後馬來亞華人對多元文化、多元民族共生共榮的渴盼和想像。

英文摘要

”Young Malayans” was the first Chinese-language press for children that established by the Nanyang Bookshop in 1946. And the famous Chinese overseas scholar Hsu Yun-Tsiao was assigned as its editor. With the average sales of 20,000 copies per number for 10 years, this publication gained itself a good reputation and was greatly welcomed by large number of readers. Due to poverty, the effect of war and citizen identification, issues of Chinese overseas children in Malaya had received limited attention by the local society and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Chinese mi grants. This situation began to change after World War II when the British colonists returned to Malaya. Under the changing political and social circumstances, concern s and research on children education and cultu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comparison to the period before World War II. It is noteworthy that, ”children” become a special group of individuals who represents and conveys the new concept o f Malaya citizen. As the first and most popular children publication that was established just after World War II, ”Young Malayan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structing the new image of children in Malaya. And the editing principal and strategy of the editor(s) / editorial board (known as ”Caring for the Children” and ”Caring for Malaya”), even showed a significant groups of overseas and local Chinese's concerns on their young generation,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ir eager anticipation in multicultural coexistence, their imagination of an ideal Malaya citizen/citizenship in a new ag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蘇孝先編,《漳州十屬旅星同鄉錄》,新加坡:僑光出版社,1948。
  2. (1958).Malayan Constitutional Documents.Kuala Lumpur:The Government Printer.
  3. (1959)。星馬通艦。新加坡:世界書局有限公司。
  4. 許蘇我,〈許雲樵的文藝創作(三)〉,《星洲日報》1986.3.15。
  5. (2003)。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運動:馬來西亞華文教育184年簡史,1819-2003。加影: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6. Anderson, Benediet(1991).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London:Verso.
  7. Dartford, Gerald Percy、譯者不詳(1959)。馬來亞史略。新加坡:聯營出版公司。
  8. Hara, Fujio(2003).Malayan Chinese & China Conversion in Identity Consciousness, 1945-1957.Singapore: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9. Simandjuntak, Badu(1969).Malayan Federalism 1945-1963: A Study of Fedreal Problems in a Plural Society.Kuala Lumpur, Singapo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0. 方衛平(2007)。中國兒童文學理論發展史。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
  11. 王泉根(2008)。兒童文學教程。北京:首都師範大學。
  12. 王慷鼎(1987)。新加坡華文報史論集。新加坡:新社。
  13. 王曉玉編(2006)。兒童文學引論。北京:高等教育。
  14. 別必亮(2001)。傳承與創新:近代華僑教育研究。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15. 宋哲美編(1969)。星馬人物誌。香港:東南亞研究所。
  16. 李利芳(2007)。中國發生期兒童文學理論本土化進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7. 周聿峨(1995)。東南亞華文教育。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18. 林水檺編、駱靜山編(1984)。馬來西亞華人史。吉隆坡:馬來西亞留臺校友會聯會總會。
  19. 林遠輝、張應龍(2008)。新加坡馬來西亞華僑史。廣州:廣東高等教育。
  20. 南洋書局有限公司(1950)。南洋書局十五週年紀念。新加坡:南洋書局。
  21. 徐蘭君編、瓊斯編(2011)。兒童的發現:現代中國文學及文化中的兒童問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2. 崔貴強(1990)。新馬華人國家認同的轉向 1945-1959。新加坡:南洋學會。
  23. 張清榮(2002)。少年小說研究。臺北:萬卷樓。
  24. 梁英明(2001)。戰後東南亞華人社會變化研究。北京:昆侖出版社。
  25. 莫順生(2000)。馬來西亞教育史,1400-1999。加影: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26. 莊國土(2003)。二戰以後東南亞華族社會地位的變化。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27. 莊國土(2001)。華僑華人與中國的關係。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8. 許甦吾編(1978)。義人腳蹤。新加坡:南海印務私人有限公司。
  29. 陳鴻瑜(2012)。馬來西亞史。臺北:蘭臺出版社。
  30. 廖冰凌(2011)。潛在的政治話語:論南洋學者許雲樵之冒險小說《少作航海家》。華文文學,6,42-47。
  31. 蔣風編(2007)。中國兒童文學發展史。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
  32. 鄭良樹(1999)。馬來西亞華人教育發展史。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教師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