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探討佛教哲學諮商對仇恨的轉化與療癒之道-以「密勒日巴」(Milarepa)影片為例

并列篇名

On How Buddhist Counseling Transforms and Heals Hatred-Milarepa

作者

許鶴齡(Ho-Ling Hsu)

关键词

佛教哲學諮商 ; 仇恨 ; 轉化 ; 情緒 ; 密勒日巴 ; Buddhist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 Hatred ; Transformation ; Emotion ; Milarepa

期刊名称

哲學與文化

卷期/出版年月

41卷4期(2014 / 04 / 01)

页次

103 - 12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在面對逆境與看待人際關係的衝突時,要如何面對與化解心生的仇恨,斷除瞋恚的負面情緒,使人際關係更加和諧圓融?藉由瞭解密勒日巴一生所遭逢的遽變與打擊,可以瞭解他如何從一度的迷失陷溺,至良心自覺而勵志提升生命的質度,息滅仇恨所伴隨之熱惱火焰,進而展現慈悲與寬容,獲得寧靜自在的清涼喜悅。這種情形正如燈座的開關,由先前的「On」煩惱與「Off」智慧狀態,轉化為「Off」貪愛、瞋恚及愚痴的愚述,以及「On」智慧的身心健康。人生諸多困擾,多源於對相關事態的掌握不清,以致遍尋不著解決之道。選擇復仇使人悔恨,深陷痛苦深淵;反之,諒解與寬恕則能使身心和諧。我們可以效法學習密勒日巴,不受第二支箭之苦,正確地處理待人與社會的問題,超越一己現實生命的有限性,不落入再次傷害與惡性循環的思想毒害,從而涵養德性並提昇情緒轉化能力,提高生命的幸福指數,邁向生命的圓滿之道。本文除前言與結語外,嘗試從六個部分:一、人生苦難現場(苦諦、集諦),二、「轉苦為樂」的轉念轉化(道諦),三、「轉恨為慈」的情緒管理(道諦),四、「轉惡為善」的道德抉擇(道諦),五、「轉罪為懺」的心靈療癒(道諦),六、「轉凡為聖」的圓滿生命(滅諦),探究佛教哲學諮商在面對人生苦痛之際,提供在逆境、情緒、道德與心靈等方面有效的轉化解藥與療癒平衡。

英文摘要

How do we resolve hatred and anger in the face of adversities and the conflict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in turn harmonize them? By understanding the changes and blows Milarepa encountered, we can see how he went from loss, conscientious awareness, improvemen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the annihilation of hatred to the final mercy, tolerance, tranquility and easiness. Many distresses derive from confusion, which makes one unable to find the solution. Revenge is the source of regrets and pains, while understanding and forgiveness can bring about the harmony of physique and spirit. We can follow Milarepa, refusing to pain ourselves further,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s with people and society correctly, transcending the limits of one's mundane life, not being victimized by further harms and vicious circles, and in turn developing our virtues, enhancing our happiness and achieving the wholeness of life. Other than the foreword and the conclusion, this article proceeds along six sections-first, the adversities, secon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ains to happiness, thir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hatred to mercy, fourth,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evil to good, fifth,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sins to confessions, and sixth,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mortal to divine-to explore how Buddhist counseling offers the right solution and healing for pains, adversities, emotions, morality and spiri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中岡成文、曾立芳譯(2011)。自我轉化及哲學支持。哲學與文化,38(7),21-33。
    連結:
  2. 許鶴齡(2011)。試闡佛教哲學諮商對生命的療癒。哲學與文化,38(3),173-187。
    連結:
  3. 《佛垂般浬槃略說佛誡經》,《大正藏》卷12,頁1111,b15-18
  4.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進事》卷30,《大正藏》卷24,頁355,a11
  5.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卷1,《大正藏》卷18,頁2,c15-16
  6. 密勒日巴( Milarepa),2DVD,臺北:聯成國際, 2009 。
  7. 《增一阿含經》,《大正藏》卷1,頁893,c12-13
  8. 《大法炬陀羅尼經》卷6,《大正藏》卷21,頁685,a24-26
  9. 《成實論》卷9,《大正藏》卷32,頁312,a1-11
  10. 《出曜經》卷20,《大正藏》卷4,頁714,a5
  11. 《大智度論》卷14,《大正藏》卷25,頁167,a23-24
  12. 《十住毗婆沙論》卷6,《大正藏》卷17,頁357,a25-27
  13. 《瑜珈師地論》卷59,《大正藏》卷30,頁31,a11-18
  14. 丹尼爾.高曼、李孟浩譯(2010)。情緒療癒。臺北:立緒文化。
  15. 王秀美(2005)。陪伴—佛教諮商理論與技巧。臺北:慧炬出版社。
  16. 艾柳薩.史瓦茲、薩納德.史威普、洪清怡譯(2003)。家用哲學藥箱。臺北:究竟出版社。
  17. 余德慧(1992)。中國人的生命轉化—契機與開悟。臺北:張老師出版社。
  18. 吳怡(1996)。生命的轉化。臺北:東大。
  19. 吳怡(2001)。從生命的轉化看中國人間佛教的開展。普門學報,1,1-28。
  20. 吳庶深(2007)。普通高級中學「生命教育類」選修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21. 佩瑪.丘卓、雷叔雲譯(2012)。不被情緒綁架:擺脫你的慣性與恐懼。臺北:心靈工坊。
  22. 夏綠蒂.凱瑟、林群華譯(2001)。當佛陀也陷入低潮時:你也可以從佛陀的角度,覺察離苦的智慧。臺北:人本自然文化。
  23. 崔光宙(2012)。情緒轉化美學正向心理學饗宴。臺北:五南圖書。
  24. 崔雪茹(2007)。三種報怨方式的倫理分析。河南師範大學學報,35(3),51-53。
  25. 張澄基譯(1999)。密勒日巴大師傳記。臺北:慧炬出版社。
  26. 許鶴齡(2009)。哲學諮商中的生命教育對話—以佛教《百喻經》之「譬喻」為例。普門學報,52,564-605。
  27. 許鶴齡(2010)。試闡佛教的品格教育—以善財五十三參之人文關懷與哲學向度為主軸。哲學與文化,37(2),111-143。
  28. 傑克.康菲爾德、周和君譯(2010)。智慧的心:佛法的心理健康學。臺北:張老師文化。
  29. 湯瑪士.培恩、盧郁心譯(2011)。佛陀的幸福課:教你療癒傷痛、轉化負面情緒,找到當下存在的幸福戚。臺北:臉譜,城邦文化。
  30. 馮觀富(2005)。情緒心理學。臺北:心理學出版社。
  31. 圓持編(2009)。佛教倫理。北京:東方出版社。
  32. 溫帶維(2010)。正視困擾:哲學輔導的實踐。香港:三聯書店。
  33. 瑞克.韓、理查.曼度斯、雷叔雲譯(2011)。像佛陀一樣快樂:愛和智慧的大腦奧秘。臺北:心靈工坊文化出版。
  34. 趙秀華(2008)。雪山之光:密勒日巴傳奇故事。臺北:博大出版社。
  35. 劉台痕(2009)。神祕苦行僧—密勒日巴。臺北:法鼓文化。
  36. 蘇曼那沙拉、卓惠娟譯(2011)。佛陀教你不生氣:心平氣和的幸福生活智慧。臺北:野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