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神聖的顯現-母神、家族象徵、靈界

并列篇名

Manifestation of the Sacred-Goddess, Ancestor and Spiritual Beings

作者

王鏡玲(Ching-Ling Wang)

关键词

通靈 ; 母神 ; 祖先 ; 靈界 ; 救度 ; Religious Ecstasy ; Goddess ; Ancestor ; Spiritual Beings ; Salvation

期刊名称

哲學與文化

卷期/出版年月

41卷10期(2014 / 10 / 01)

页次

33 - 5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這篇文章以通靈現象為主軸,透過臺灣漢人通靈者對於神佛(尤其是母神)的救度體驗、家族象徵(女性和祖源的關係)以及對於「靈界」的普化儀式現象,來探討通靈現象如何透過階級、族群、性別、世代的文化象徵,展現出宗教對於宗教人的既壓迫又解放的生命體驗。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interprets the phenomena of religious ecstasy of the Han ethnic group in modern Taiwanese society in the following points: First, how the cosmogonies of divinities (Gods, immortals and Buddhas), in particular the myth of salvation of the Goddess, reveal themselves to the mediums. Second, how the patriarchal symbolisms influence the destiny of the descendants, especially between ancestral souls and female family members. Third, how the spiritual beings find their salvation through the mediums' universal salvation ritual. I would like to demonstrate how homo religiosus is both oppressed by and liberated from the phenomena of religious ecstasy in the perspectives of class, ethnicity gender, and generation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王鏡玲(2013)。「肉身空間」的顯現─淡水龍山寺普渡祭儀初探。輔仁宗教研究,13(2),25-61。
    連結:
  2. 蔡怡佳(2012)。從身體感研究取向探討臺灣基督宗教與民間宗教信徒之感通經驗。考古人類學刊,77,59-97。
    連結:
  3. Richardson, Michael(1994).Georges Bataille.London:Routledge.
  4. 丁仁傑(2009)。當代漢人民眾宗教研究:論述、認同與社會再生產。臺北:聯經出版。
  5. 王鏡玲(200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灣大學哲研究所。
  6. 王鏡玲(2014)。神聖劇場─通靈者的展演美學。2014王母信仰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7. 王鏡玲(2013)。顯聖空間與肉身展演─以花蓮勝安宮為例。2013王母信仰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8. 王鏡玲(2011)。慶典美學。臺北:博客思出版社。
  9. 卡爾.榮格編、龔卓軍譯(1999)。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臺北:立緒文化。
  10. 卡爾.榮格、徐德林譯(2011)。榮格文集。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
  11. 佛洛依德、賴添進譯(1989)。文明及其不滿。臺北:南方叢書出版社。
  12. 余德慧(2006)。臺灣巫宗教的心靈療遇。臺北:心靈工坊。
  13. 呂理政(1990)。天、人、社會:試論中國傳統的宇宙論知模型。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4. 周序晴(2011)。仙朵拉的靈修日記。高雄:寶悟同修會。
  15. 林美容、李峰銘(2012)。臺灣通靈現象的發展脈絡─信仰者角度的考察。「宗教中的教徒─第二屆歷史上的民眾與社會」學術研討會
  16. 花蓮勝安宮文活動籌備委員會編(2008)。勝安安居文化季手冊。花蓮:花蓮勝安宮文活動籌備委員會。
  17. 施芳瓏(2002)。既鄙夷又畏懼─未婚去世女子的處理問題與文化意涵。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8,51-58。
  18. 施晶琳(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
  19. 珍.羅伯茲、王季慶譯(1996)。夢、進化與價值完成─賽斯書。臺北:方智出版社。
  20. 珍.羅伯茲、王季慶譯(2005)。靈魂永生─賽斯書。臺北:方智出版社。
  21. 埃利希.諾伊曼、李以洪譯(1998)。大母神─原型分析。北京:東方出版社。
  22. 桑高仁、丁仁傑譯(2012)。漢人的社會邏輯。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3. 馬克.霍克海默、提奧多.阿多諾(2009)。啟蒙的辯證:哲學的片簡。臺北:商周出版公司。
  24. 康培德編纂(2005)。續修花蓮縣志─族群篇。花蓮:花蓮縣政府。
  25. 許烺光、王芃譯、徐隆德譯(2001)。祖蔭下。臺北:南天書局。
  26. 許雅婷(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
  27. 許麗玲(2003)。巫路之歌:從學術殿堂走入靈性工作的自我剖析。臺北:自然風文化事業公司。
  28. 渡邊欣雄、周星譯(2000)。漢族的民俗宗教:社會人類學的研究。臺北:地景出版社。
  29. 焦大衛、丁仁傑譯(2012)。神.鬼.祖先:一個臺灣鄉村的民間信仰。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30. 焦大衛、歐大年、周育民譯(2005)。飛鸞─中國民間教派面面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31. 費孝通(1993)。鄉土中國與鄉土重建。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32. 馮友蘭、塗又光譯。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3. 奧托(1995)。論神聖:對神聖觀念中的非理性因素及其與理性之關系的研究。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34. 奧修、謙達那譯(1988)。從性到超意識。臺北:奧修出版社。
  35. 蔡秀鳳(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
  36. 蔡佩如(2001)。穿梭天人之際的女人:女童乩的性別特質與身體意涵。臺北:唐山出版社。
  37. 蔡怡佳(2008)。臺灣民間宗教的調靈訓體。原住民巫術與基督宗教,臺北:
  38. 鄭志明(2005)。臺灣傳統信仰的鬼神崇拜。臺北:大元書局。
  39. 鄭志明(2009)。傳統宗教的文化詮釋:天地人鬼神五位一體。臺北:文津出版社。
  40. 簡東源(200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
  41. 羅臥雲(2008)。瑤命皈盤。臺東:慈惠堂寶華山。
  42. 釋念慧(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