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程明道一本論所開展的存有向度與人性價值——牟宗三與唐君毅兩先生的詮解對比與當代反思

并列篇名

The Ontological Dimension and Humane Values Revealed in Cheng Mind-dao's Theory of Integration- the Interpretative Contrasts and Contemporary Reflections By Mo Zong-san and Tang Jun-yi

作者

陳振崑(Jen-Kuen CHEN)

关键词

程明道 ; 一本 ; 天理 ; 性 ; 生 ; 氣 ; 仁 ; 誠 ; 敬 ; 存有論 ; 人性論 ; Cheng Ming-dao ; Integration ; Heavenly Principles ; Nature ; Life ; Qi ; Benevolence ; Sincerity ; Respect ; Ontology ; Theory of Human Nature

期刊名称

哲學與文化

卷期/出版年月

43卷3期(2016 / 03 / 01)

页次

153 - 17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明道之天人一本論所開展的生意盎然之天理觀、「性氣相即」、「生之謂性」的徹上徹下之本體性命理論、以及「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的心性修養理論,對於後代的儒學,特別是湖湘學派與陸王心學具有繼往開來的關鍵價值。因此,中肯地詮釋明道天人一本論的理論體系,成為開展儒家存有論與心性論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並能為整個宋明儒學的研究奠定一個良好的理論基礎。本文的研究目標將以明道的天人一本論的詮解為核心,透過對照牟宗三與唐君毅兩先生的詮解,並闡發其如何開展足以啟發後學的存有向度與人性價值。

英文摘要

Cheng Ming-dao's theory of heavenly principles, his theory of ontological nature and life and his theory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mind-nature were crucial to the latter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ism, in particular to the Hu Xiang School and the Lu-Wang doctrine of mind. Therefore, to interpret relevantly Cheng's theory of integration between heaven and man is crucial to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 ontology and mind-nature theory and forms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on Neo-Confucianism. In view of Mo Zong-san and Tang Jun-yi's interpretations, we would explicate how Cheng's theory of integration inspires the ontological dimension and humane values of its latter developmen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An, Yanming(1997).University of Michigan.
  2. Graham, A.C.、程德祥譯(2000)。中國的兩位哲學家:二程兄弟的新儒學。鄭州:大象出版社。
  3. Huang, Yong(2014).Why Be Moral?: Learning from the Neo-Confucian Cheng Brothers.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4. Mertz, Diane M.(1989).California Institute of Integral Studies.
  5. Wood, Alan Thomas(1981).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6. 牟宗三(1968)。心體與性體(二)。臺北:正中書局。
  7. 宋邦珍(2001)。二程「敬」的工夫論。孔孟月刊,39(11),21-26。
  8. 李日章(1986)。程顥、程頤。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9. 杜保瑞(2005)。北宋儒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 林月惠(2008)。詮釋與工夫—宋明理學的超越蘄嚮與內在辯證。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1. 唐君毅(1984)。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2. 唐君毅(1984)。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3. 徐洪興(2006)。論二程思想之異同。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5,64-71。
  14. 張永儁(1988)。二程學管見。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5. 張德麟(1986)。程明道思想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6. 郭曉東(2006)。識仁與定性—功夫論視域下的程明道哲學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7. 彭文林(198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
  18. 程顥、程頤(1992)。二程外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 程顥、程頤(1992)。二程遺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 楊儒賓(2001)。變化氣質、養氣與觀聖賢氣象。漢學研究,19(1),103-136。
  21. 溫偉耀(2006)。成聖之道—北宋二程修養工夫論之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22. 溫帶維(2001)。由對孔顏之樂的不同理解看張橫渠及程明道之功夫論的根本分別。哲學與文化,28(5),464-479。
  23. 潘富恩(1988)。程顥程頤理學思想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4. 蔡方鹿(1996)。程顥程頤與中國文化。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25. 鍾彩鈞(199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