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中庸》對張載理學建構的特別影響

并列篇名

The Special Influence of The Mea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Zhang Zai's Neo-Confucianism

作者

林樂昌(Le-Chang LIN)

关键词

《中庸》 ; 張載 ; 《禮記說》輯本 ; 理學綱領 ; 體系建構 ; The Mean ; Zhang Zai ; The Compilation of The book of Rites ; The Program of Neo-Confucianism ;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期刊名称

哲學與文化

卷期/出版年月

45卷9期(2018 / 09 / 01)

页次

19 - 4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中庸》對張載的理學建構發揮了特別的影響。這裡所謂《中庸》的「特別影響」具體指:范仲淹授《中庸》,是張載走上學術道路的起點;此後,《中庸》對張載理學思想的發展產生了持續的和多方面的影響,尤其對張載理學綱領的確立和理學體系的建構其影響更加深刻。在理學史上,《中庸》如此持續、多方面而又深刻地影響了一位理學家思想的發展,是比較罕見的學術現象。作為專題討論的嘗試,有必要著重從以下三個問題入手:一、《中庸》對張載理學思想產生了哪些特別影響?二、《中庸》為張載理學綱領的確立提供了直接證據;三、《中庸》是張載建構理學體系所依據的關鍵文本。

英文摘要

The Mean exerts its special influence on Zhang Zai's construction of Neo-Confucianism. The so-called special influence" of the Mean here specifically refers to: Fan Zhongyan's teaching the Mean i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Zhang Zai to embark on the academic path, and since then, it has had a sustained and multifacete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Zhang Zai's Neo-Confucianism. In particular, it has a more profound impact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Zhang Zai's Neo-Confucianism progra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o-Confucianism system. In the history of Neo-Confucianism, it is a rare academic phenomenon that the Mean persistently affects the thought development of a Neo-Confucianist in many ways. Based on this observ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on the following three issues: first, what special impact has the Mean had on Zhang Zai's Neo-Confucianism? Second, the mean is the classical resource for Zhang Zai to establish the framework of Neo-Confucianism; third, the Mean is the main basis for Zhang Zai to construct the Neo-Confucianism system.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元脫脫(1985)。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2. 宋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3. 宋朱熹、朱傑人編、嚴佐之編、劉永翔編(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宋朱熹、朱傑人編、嚴佐之編、劉永翔編(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宋張載、林樂昌編校(2015)。張子全書。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6. 宋張載、章錫琛點校(1978)。張載集。北京:中華書局。
  7.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1986)。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8. 清王夫之(1975)。讀四書大全說。北京:中華書局。
  9. 清皮錫瑞(1982)。經學通論。北京:中華書局。
  10. 清康有為、姜義華編校(1990)。康有為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1. 清康有為、姜義華編校(1990)。康有為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2. 王汎森(2018)。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13. 向世陵、馮禹(1991)。儒家的天論。濟南:齊魯書社。
  14. 牟宗三(1996)。性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
  15. 余英時(2005)。東漢生死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6. 余敦康(1997)。內聖外王的貫通─北宋易學的現代詮釋。上海:學林出版社。
  17. 李零(2011)。蘭台萬卷:讀〈漢書.藝文志〉。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8. 李澤厚(1985)。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19. 杜維明(1999)。論儒學的宗教性─對〈中庸〉的現代詮釋。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 林樂昌(2016)。張載「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特色。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38-40。
  21. 林樂昌(2012)。正蒙合校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22. 林樂昌(2013)。論張載理學對道家思想資源的借鑒和融通─以天道論為中心。哲學研究,2,38-40。
  23. 林樂昌(2012)。正蒙合校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24. 林樂昌(2008)。張載兩層結構的宇宙論哲學探微。中國哲學史,4,79+86。
  25. 林樂昌(2016)。張載理學與文獻探研。北京:人民出版社。
  26. 林樂昌(2007)。張載禮學論綱。哲學研究,12,48-51。
  27. 姜廣輝編(2010)。中國經學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8. 韋政通(2003)。中國思想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29. 馬宗霍(1984)。中國經學史。上海:上海書店。
  30. 張岱年(1982)。中國哲學大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1. 張岱年(1987)。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範疇要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2. 陳俊民(1986)。張載哲學思想及關學學派。北京:人民出版社。
  33. 陳致(2012)。詩書禮樂中的傳統─陳致自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4. 陳寅恪(2001)。金明館叢稿二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35. 傅斯年(2012)。戰國子家敘論.史學方法導論.史記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6. 葛艾儒、羅立剛譯(2010)。張載的思想(1020-107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7. 錢穆(2002)。宋代理學三書隨劄。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38. 蘇費翔、田浩、肖永明譯(2018)。文化權力與政治文化─宋金元時期的〈中庸〉與道統問題。北京:中華書局。
  39. 饒宗頤(1996)。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曾春海(2022)。張載「天人合一說」研究。哲學與文化,49(2),163-178。
  2. (2021)。氣有體用:論王植對《正蒙》闡釋的一個向度。政治大學哲學學報,46,27-71。
  3. (2024)。試論王龍溪「樂」感本體宇宙論。國文學報,75,4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