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史學法度論臺灣電視史之撰寫-以“臺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六篇主題論文為例

并列篇名

Historiographical Suggestions to the Compilation of a History of TV Broadcasting in Taiwan: Taking Articles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in Celebration of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TV Broadcasting in Tai

DOI

10.30386/MCR.200507_(84).0006

作者

林元輝(Yuan-Huei Lin)

关键词

電視史 ; 電視科技 ; 電視政策 ; 電視產業 ; 電視劇 ; 電視新聞 ; 電視廣告 ; history of TV broadcasting ; TV technologies ; TV broadcasting policy ; TV industry ; TV drama ; TV news ; TV ads

期刊名称

新聞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84期(2005 / 07 / 01)

页次

205 - 23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臺灣電視事業作始,到2002年秋滿四十年。同年政治大學傳播學院主辦「臺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徵集主題論文六篇,分從科技、政策、產業結構、戲劇、新聞與廣告等面向析論。六文都寫四十年間事,雖未標史題,實為史著,橫側合觀,也等於一部臺灣電視四十年史。史著,即有史學法度。本文藉此難得六文為例,從史纂、史考、史評、史例、史選、史義與史鑑等面向立論,切磋為臺灣之電視文明立史,可寫什麼?能怎麼寫?

英文摘要

Television in Taiwan celebrated its four decades of broadcasting in the fall of 2002. In the same season a conference was held by the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Six theme papers, focusing respectively on technologies, government policymak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drama, news, and ads, were called on for the purpose of the conference. Though not bearing a single word of ”history” in their titles, these studies all deal with their subjects on Taiwan's television development over the forty years, and thus they can certainly be considered historical works. Historical works tend to be evaluated from historiographical viewpoints. This article offers critical notes on these invited papers from perspectives as to how to collect historical sources, how to investigate into authenticity, how to make historical comments, whether a suitable form for telling story is created, is the narrative attractive, and are there any prospects, warnings, and useful suggestions. The forthright criticism is due to academic sincerity with the hope of a better compilation of the history in TV broadcasting in Taiwan.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傳播學
参考文献
  1. (1971)。中視與美簽約 轉播少棒實況。聯合報,1971年8月24日,第8版。
  2. Crowley, D. J.,Heyer, P.(1995).Communication in history: Technology, culture and society.NY:Longman.
  3. Dennis, E. E.,Wartella, E.(1996).Americ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The remembered history.Mahwah, NJ:Lawrence Erlbaum.
  4. Hardt, H.(1992).Critic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Communication, history, and theory in America.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
  5. Rogers, E. M.(1994).A history of communication study: A biographical approach.New York:The Free Press.
  6. Secunda, E.(1990).Soc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VCR use.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7. Sloan, W. D.(1991).Perspectives on mass communication in history.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8. Stevens, J. D.,Garcia, H. D.(1980).Communication history.Beverly Hill, CA:Sage.
  9. 丁珮玉(2003)。廣告獎‧獎什麼。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
  10.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1976)。中華民國電視年鑑——五十年到六十四年。台北:中華民國電視學會。
  11. 王爾敏(1988)。史學方法。台北:東華書局。
  12. 台視四十年編輯委員會(2002)。台視四十年。台北:台灣電視公司。
  13. 江政寬(2000)。後現代歷史學:從卡耳和艾爾頓到羅逖與懷特。台北:麥田。
  14. 江德利(1992)。臺灣有線電視過去現在與未來。衛星與有線電視雜誌,40,27-30。
  15. 何炳松(1927)。歷史研究法。上海:商務印書館。
  16. 余英時(1979)。中國史學的現階段:反省與展望——代「發刊辭」。史學評論,1,1-24。
  17. 李明穎(2004)。大眾傳播史:從古騰堡到網際網路的時代。台北:韋伯。
  18. 李泰棻(1920)。史學研究法大綱。北京:武學書館。
  19. 汪榮祖(1997)。論歷史的本質。歷史月刊,110,90-96。
  20. 林元輝(2004)。台灣傳播學的想像。台北:巨流。
  21. 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1995)。大眾傳播史八十四年班報告總集。台北:
  22. 翁秀琪(1993)。解構廣電媒體:建立廣電新秩序。台北:澄社。
  23. 梁啟超(1925)。中國歷史研究法。上海:商務印書館。
  24. 陳炳宏(2002)。臺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25. 陳清河(2002)。臺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26. 陳揚明、陳飛寶、吳永長(2002)。台灣新聞事業史。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7. 章學誠(1973)。文史通義。台北:漢聲出版社。
  28. 曾繁藤(1992)。臺灣共同天線與第四台之未來發展。衛星與有線電視雜誌,40,31-33。
  29. 程宗明(2002)。臺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30. 項秋萍(1984)。錄影帶的昨日、今日、明日。家庭月刊,98,47-50。
  31. 管東貴(1988)。我對「歷史」與「史學」的看法。歷史月刊,2,10-17。
  32. 劉知幾(1975)。史通釋評。台北:華世。
  33. 劉昫(1965)。《武英殿本舊唐書‧劉子玄傳》,卷102。台北:藝文印書館。
  34. 蔡琰(2002)。臺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35. 鄭自隆(2002)。臺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36. 賴國洲(1988)。我國傳播政策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37. 蘇蘅(2002)。臺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被引用次数
  1. 陳嘉成,江晨誼(2019)。國中表演藝術怎麼教?-一個以創意廣告為例的行動研究。教育科學期刊,18(2),21-48。
  2. 柯舜智(2012)。電視不逝,只是轉形:從科技觀點再論電視與社會的互動。中華傳播學刊,22,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