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遊戲、人生:從線上遊戲玩家探討網路世界與日常生活的結合

并列篇名

Conjunc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World: A Study Based on MMORPG Players' Interpretations of their Experiences

DOI

10.30386/MCR.200901_(98).0001

作者

張玉佩(Yu-Pei Chang)

关键词

線上遊戲 ; 閱聽人研究 ; 反身性思考 ; 日常生活脈絡 ; 遊戲玩家 ; audience research ; game pleasure ; MMORPG ; reflexivity ; players

期刊名称

新聞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98期(2009 / 01 / 01)

页次

1 - 4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之研究目的,在於探索台灣線上遊戲玩家對於遊戲行為與經驗的主體詮釋;研究擷取過往閱聽人研究對於傳統媒體消費的詮釋經驗,以「遊戲歡愉」、「同儕社群」、「日常生活脈絡」與「反身性思考」作為研究架構,研究方法則採取深度訪談與行為觀察。 研究結果發現,遊戲歡愉源自於「遊戲明確規則下的升級快感(人機互動層面)」與「玩家間互動情誼(人際互動層面)」,後者成為遊戲玩家難以抗拒遊戲吸引力、脫離遊戲世界的主要原因。玩家的反身性思考會使玩家對於遊戲世界與現實落差進行反思,進而促成玩家抗拒遊戲魅力的可能。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the meanings of online experiences are obtained in conjunction with offline world. Developed from audience research, the framework of this study includes 'the pleasures of audience', 'the influences of interpretative communities', 'the context of everyday life', and 'the reflexivity of audience'. Participants were all recruited from Taiwan. Through interview and behavior observation were used as the method to collect data from the MMORPG players' interpretations of their experiences. The results reflected two types of pleasure players obtained from the online game. First, the definition of the game rules brings a lot of pleasures to players during the moments of th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Second, the intimacy of offline peer groups and cybercommunity become another important source of game pleasures, while that happens in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e second pleasure eventually becomes the major cause which players immerse in the game world, and may induce the internet addition disorder. Nevertheless, the reflexivity of players will arouse the consciousness which players may take resistant actions to the fascination of online game world.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傳播學
参考文献
  1. 電影振興委員會網站
  2. An, D. K.(2002)。採訪第一世代的三位製片人。Cine21,362,25-29。
  3. An, J. S.(2005)。活化投資電影產業的SPC法制化方案研究。首爾: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
  4. Byum, I. S.(197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麗大學經營系。
  5. C. A. Robert,G. Douglas(1985).Film history: Theory and practice.New York:Mcgraw-Hill.
  6. Chae, C. L.(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韓國中央大學藝術研究所。
  7. Cho, J. H.(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韓國中央大學尖端影像研究所。
  8. Cho, J. H.(2005)。韓國電影產業面臨危機嗎?。電影語言,6,54-75。
  9. Choi, I. S.(1993)。漫無計畫的韓國電影企劃。電影評論,17,30-34。
  10. Choi, M.(2001)。話說這款的電影投資。Cine21,314,22-24。
  11. Choi, Y. J.(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韓國延世大學經濟系。
  12. Choi, Y. J.(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韓國科學技術院。
  13. Gil, M. J.(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韓國西江大學新聞廣播系。
  14. Gwon, M. J.(199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韓國東國大學演劇電影系。
  15. Hong, S. J.(199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韓國首爾大學言論情報系。
  16. Hott, T.(1996).Budgets and markets.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
  17. Hwang, D. M.(2001)。韓國電影產業結構分析。首爾: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
  18. Jang, I.、Kim, Y. L.(2006)。大眾電影的理解。首爾:韓國空中大學。
  19. Jeong, M. H.(2005)。比電影有趣的電影投資法則。首爾:Eul Yu。
  20. Jeong, S. U.(2004)。韓國文化產業政策10 年。韓國文化觀光政策研究院。
  21. Jin, Y.(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韓國精神文化研究院韓國學研究所。
  22. Jowett, G.,Linton, J.(1989).Movies as mass communication.New York:Sage.
  23. Jwa, S. H.、Lee, T. K.(2006)。韓國電影產業結構變化與電影產業政策研究。首爾:韓國經濟研究院。
  24. Kim, D. H.主編(2005)。韓國電影政策史。首爾:Na Nan。
  25. Kim, E. M.(2003)。韓國電影賣座的決定要因研究。韓國言論學報,47(2),190-220。
  26. Kim, M. H.(2005)。韓國電影間接發行結構研究。電影研究,26,113-137。
  27. Kim, M. H.主編(2006)。韓國電影史-從開化期到開花期。首爾:Communication Books。
  28. Kim, P. C.(200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韓國中央大學尖端影像研究所。
  29. Kim, S. K.(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韓國東國大學電影藝術系。
  30. Kim, T. H.、Kim, E. M.、Kim, Y. J.(1998)。評1990 年代韓國文化產業:反駁危機論。韓國言論學報,43(2),37-69。
  31. Lee, A. H.(1997)。忠武路,把錢拿走吧。Cine21,108,28-31。
  32. Lee, C. K.(1998)。電影流通發行結構的現狀及改善方向研究。首爾:文化政策開發院。
  33. Lee, H. I.(1999)。電影美學與批評入門。首爾:漢陽大學出版部。
  34. Lee, H. J.(199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新聞系。
  35. Lee, H. S.(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韓國中央大學尖端影像研究所。
  36. Lee, J. U.、T. K. Sin編(2003)。韓國經濟論。首爾:Pi Pong。
  37. Lee, S. S.(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韓國中央大學新聞廣播系。
  38. Litman, B. R.(1983).Predicting success of theatrical movies: An empirical study.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16,159-179.
  39. Park, S. H.(199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韓國高麗大學新聞廣播系。
  40. Prag, J.,Casavant, J.(1994).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determinants of revenues and marketing in the motion picture industry.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18,217-235.
  41. Sedgwick, J.,Pokomy, M.(1998).The risk environment of film making: Warner brothers in the inter-war era.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35,196-220.
  42. Yeom, C. H.(200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韓國首爾大學言論情報系。
  43. Yu, J. N. 譯、Kim, H. L.譯(1989)。電影的歷史:理論和實際。首爾:Na Nan。
  44. Yun, W. H.(2005)。如何改善文化產業支援政策-以完成保證制爲中心。首爾:文化觀光委員會。
  45. 電影振興委員會教材編纂委員會(2004)。讀電影。首爾:Communication Books。
  46. 韓國言論研究院、韓國廣播開發院(1994)。面對UR以後的開放化,韓國言論的競爭力強化方案。首爾:韓國言論研究院。
  47. 韓國廣播開發院(1994)。活化韓國廣播影像產業方案。首爾:韓國廣播開發院。
  48. 韓國廣播開發院(1994)。2000年代廣播環境的變化及韓國廣播政策。首爾:韓國廣播開發院。
被引用次数
  1. 蔡玫姿(2016)。逾越於亂倫邊際,耽溺於世界邊陲:初探兩則女性電玩小說。實踐博雅學報,24,71-87。
  2. 陳斐卿、張鐵懷(2016)。小學生玩家展現的電玩實踐社群知識─以數學自由擬題為例。科學教育學刊,24(1),31-55。
  3. 譚躍、馬上閔、馬上鈞(2009)。台灣大學生心理康寧與媒體使用關係之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3(3),94-115。
  4. 張玉佩(2011)。線上遊戲之閱聽人愉悅經驗探索。中華傳播學刊,19,61-95。
  5. (2010)。遊戲媒體文化之男性氣概探索:文本結構與玩家詮釋。傳播與社會學刊,12,111-146。
  6. (2021)。臺灣獨立遊戲發展脈絡之初探研究。靜宜人文社會學報,15(3),89-110。
  7. (2022)。穿梭虛實之間:上班族玩家在線上遊戲的社會資本運作之探討。中華傳播學刊,41,237-274。